对邓小平同志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进程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同志论文,逻辑论文,本质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南巡讲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时没有用传统的方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来说明社会主义的特征,而是一针见血地指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这一科学论断不是偶然地随口说说, 而是邓小平同志长期深思熟虑的结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有一个逻辑渐进的过程。
为了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科学性和必然性,本文想探讨一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逻辑进程。
一、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是他进行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思想前提。
一九七六年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但是“两个凡是”在党内还占统治地位,造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的局面。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虽然还未被平反、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但作为时刻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就以大无畏的精神、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智慧在一九七七年五月发出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页。)的呐喊,揭开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序幕。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文章是冲破“两个凡是”禁锢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播种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就是播下解放思想的种子所发芽、生根、开花结出的一个硕果。
由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打着毛泽东的旗号,进行反革命活动,致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是非颠倒、问题成堆,政治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经济上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开创新的局面,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急待研究和解决。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论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就严重起来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1—143页。)
一九八○年二月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进一步论述了什么叫解放思想,他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9页。 )同年十二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4页。)这样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要解放思想, 而且回答了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和怎样解放思想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进入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要冲破“左”的束缚,需要进行解放思想的内容很多。邓小平同志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率先做出了解放思想的表率。一九八○年四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 )一九八五年邓小平同志在两次会见外宾介绍我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 )“我们总结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7页。 )到一九八七年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国朋友,向他们介绍我国的经验教训时还是强调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3页。)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同志进行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为冲破“左”的路线和思想的重重封锁,为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新的概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二、邓小平同志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谬论,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解放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七年间多次批判了“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谬论。
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扩大会议全体同志时,批判了贫穷社会主义是站不住的,他说:“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人帮’提出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1页。 )同年十一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时批判了贫穷社会主义是荒缪的:“过去‘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1页。)
一九八○年邓小平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又批判了贫穷社会主义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四人帮”“宁肯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其本质就是说,社会主义就是穷的。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所以,林彪、‘四人帮’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
一九八七年十月邓小平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又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批判了贫穷社会主义荒谬得很,他说:“宁要贫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简直荒谬得很!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资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4页。)
邓小平同志不仅义正辞严地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论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站不住的,而且指出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使我国经济建设“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3页。 )面对这一严重后果怎么办?邓小平同志指出:“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而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我们整个工作的重点转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上来”。(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4页。 )并旗帜鲜明地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5页。 )这样就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四人帮”的假社会主义的界限,为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邓小平同志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作了客观的估价:“现在虽然我们也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正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向这个路上走”。这样邓小平同志为后来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阐述社会主义的要求、原则、目的、任务和优越性打开了大门。
三、邓小平同志阐述社会主义的要求、原则、目的、任务和优越性,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从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到八十年代初,世界上先后有八十七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有半数国家曾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或宣布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一九八○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3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这时邓小平同志还没有明确概括,但是邓小平同志在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谬误的同时,针对我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速度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和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而造成的曲折和问题,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年间先后在多种场合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要求、原则、目的、任务和优越性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抽象,为后来对社会主义进行综合,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充分准备。
一九七八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内同志汇报工作时论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8页。)
一九八○年邓小平会见外宾谈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和优越性时又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4页。)
一九八四年六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谈到我国过去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时又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优越性:“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64页。)
一九八五年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又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
从八五年到八八年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说:“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9页。 )“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7页。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27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1页。)“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4—265页。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4页。 )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从社会主义的目的、优越性和任务逐渐深入到本质的研究。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批判“四人帮”贫穷社会主义谬论的过程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的要求、原则和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表现,并认为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样就为进一步全面、明确、科学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而九二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为进行社会主义本质概括提供了实践根据,使他完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四、邓小平同志通过南巡考察的实践,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同志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最早的南方进行视察,很受当地发展的鼓舞。他说:“一九八四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页。)并由此进行了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样就为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前进了一大步。
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但是有的人还是有顾虑,担心“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邓小平同志针对这种思想状况,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
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判断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而且坚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那么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区别开来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事物的本质要经历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过程,马克思曾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95年6 月第二版第二卷第18页。)邓小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目的、任务和优越性的论述,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抽象,这些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而要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认识,还必须进行综合。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看到了经过改革开放发生了使自己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因为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在现象之中,深圳、珠海等地的巨大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为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的研究所形成的各方面的抽象进行综合提供了契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多方面抽象的规定性,经过南巡视察实践的撞击,使社会主义许多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产生了对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思想火花,迸发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完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不是邓小平同志随便地说说,而是他率先解放思想,通过对“四人帮”贫穷社会主义谬论的深刻批判,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正确总结,通过对社会主义的要求、目的、任务和优越性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论述,通过对新时期改革开放实践的认真思考,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才科学地、精辟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容丰富、完整、严密。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概括言简意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准确地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这三个方面基本内容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但是我们对这一概括不能进行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理解。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所以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体现,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在现阶段还存在少数剥削现象,还存在贫富差距,而怀疑邓小平同志这一科学概括,也不能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来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现在我们正向这个路上走”,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但我们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因此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必须进行辩证地理解。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从根本上反对和纠正了以前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种种曲解和误解,而且又消除了我们对在改革开放中所采取的正确的措施和政策的担心,同时又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没有真正认识清楚。这一概括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使我们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不仅是解放思想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而且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是照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向上的灯塔。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