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王贝贝

人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王贝贝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而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为例,学生阅读古代诗文能力较差、教师注重知识讲解轻视诵读感悟、教学内容忽视“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深入研究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提出应对策略进而极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能力,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人教版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十九大报告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高中生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就必须从语文学习中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基本知识,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囊括了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哲学、传统宗教、传统教育、传统文学艺术、传统史学、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主要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现,其中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古代诗文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经过历史的变迁与洗礼,经久不衰。阅读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继承其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体验历史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与风尚,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坚定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代社会普遍盲目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略自身的精神世界,精神需要、心理教育受到忽略,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冷漠感。这种现象已经触及到校园,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校园问题接踵而来。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他们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心灵上的熏陶感染、重塑他们的灵魂。“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以生动的形象教育人,以丰富的感情感染人。”[2]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一个最突出的作用就在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升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荆轲刺秦王》中,我们为荆轲身上的重义轻利、不畏强权、敢于牺牲的传统精神品格而感动;在《廉颇蔺相如传》中,我们为蔺相如身上的以和为贵、国家大义而折服;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我们惊叹于传统书法的同时体验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我们领悟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这些都会唤醒学生内心善良、团结、勇敢等美好品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1、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轻视熏陶感悟

在当今应试考试的重压下,为了提高升学率,大部分教师在讲授古代诗文的时候侧重讲授与考点有关的知识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型、翻译技巧等。教学过程一般是先介绍作者、课文有关背景,然后通读翻译全文,讲解文中古代汉语相关的各种语法知识,画出文中需要背诵的名句,最后让学生背诵这些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久而久之,机械、重复地背诵名篇名句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学生对古代诗文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对传统文化教学失去兴趣。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将失去生命活力,更谈不上弘扬与创新。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单音节与双音节词语的讲解之外,还要为学生提及《左传》这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的编年史著作,它的特点、编排等,让学生了解课文体裁相关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更要注重深入挖掘课文中涉及到的传统外交礼仪,引导学生自我感悟烛之武的品格魅力。向学生梳理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依据,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烛之武的临危受难、深明大义、机智勇敢与佚之狐为人诚恳大方、毫无嫉妒之心这些中华传统的美好精神品质,砥砺高中生凡事谦让、以大局为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到了这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并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学生理解古代诗文能力普遍较差

古代诗文历时久远,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与现在差异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与鉴赏古代诗文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字,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战乱不断,各个诸侯国都有发明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字,学生有时候连字都不认识、课文都看不懂,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吃力、无从下手。例如,《离骚》中的一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这句话一共十五个字,生僻字就有五个,占了全局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古今意不同的字“好”,在这里读第四音,是爱慕、崇尚的意思,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这对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就普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借用各类参考书、工具书,根据参考书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翻译课文,以此来理解文章大意。离开了这些教学辅助书,学生就完全不知所措,对古代诗文表达的意思感到一片茫然,更不必说体会其中的传统价值取向。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就代替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主动替学生承担起学习任务,帮学生把学习知识点总结归纳好,然后直接让学生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体会不到传统诗文蕴含的真正价值所在。离开了教师,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古代诗文的阅读与鉴赏。

3、教学内容忽略“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家在海内外都具有极高威望与影响力的出版社,其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获得了教育学界的一致好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依据高中生学习接受的实际能力,编排了四个版块。除了传统的阅读教学以外,最具有特色的是每册的“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两个版块。“梳理探究”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五本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梳理探究”版块包含了很多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从优美的汉字到奇妙的对联;从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到无处不在的修辞;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到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从语文学习中的逻辑思维到走进文学大师再到经典影视文化;最后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极大地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漠视。

例如“奇妙的对联”,通过了解对联常识,注意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学生在除夕张贴春联时就不会出现把对联贴错、贴反的现象。赏析优秀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创作对联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的文字基本功底,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让高中生主动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承担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小使者。再如“文言文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即能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基本常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古诗文的主旨大意,走进古人的心灵世界。又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这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名著导读”更是将优秀的文学作品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宋代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对后世的影响。《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人格、礼仪等内容,为我们为人处世、为学治学提供了规范标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部世界经典名著,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内涵、传统家庭婚姻爱情观、军事政治文化内涵。令人叹息的是,许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直接跳过这一板块,给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带来巨大损失。

三、提高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课堂最忌讳教师单向的讲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外,教师应创造性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借助互联网、视频、音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取代枯燥的知识讲授,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朗读是教授古代诗歌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朗读,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基本格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包含的传统精神。比如,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名家范读,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亲自去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从“误落尘网中”与“复得返自然”中“误”和“复”两个字,学生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陶渊明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加深对传统的隐士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是提升高中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在周末或者是寒暑假,组织他们进行诗歌朗读比赛、书法比赛或是古代常识小竞赛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是组织学生对所在社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全班同学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即丰富充实了他们的假期生活,同时也提升了他们语文学习的整体能力。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

现在的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把握不牢固,理解不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艰涩难懂的古代诗文感到畏惧,丧失学习信心,传统文化教学效率自然十分低下。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积极地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有耐心的为学生讲解疑难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应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李白的《蜀道难》是高中生必背的篇目,其中有很多不常用的字,背诵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首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再结合这篇课文,去体悟李白的浪漫情怀和他对自然的热爱。将李白身上的不畏艰险、乐观豁达传统文人精神继承下去,增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

3、巧妙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主体部分,其中涉及到了详备的传统文化知识。“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高度体现,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比如“梳理探究”中涉及到的礼仪制度,学生要牢记于心,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而在“名著导读”中,对《三国演义》里的传统忠义精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辨别如何才是真正的忠义,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当学生迈出校门,不至于在物质横流的社会迷失自我,这与我们现在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德树人”理念不谋而合。

语文教育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切实践行,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自身实际,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做传统文化坚定的传播者。同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应积极地走向世界,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5.

[2]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3]袁行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 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

作者简介:王贝贝(1994.10.30—),女,24岁,汉族,籍贯河南开封,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作者:王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人教版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王贝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