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历程论文,进程论文,家庭论文,非农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72X(2000)04—0045—04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是农户产业分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农户产业分化中,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其家庭经济资源利用的有序化程度也高,经济收入相应也较高。从已有的一些研究看,农户经济增长的序次变动与农户家庭经营的非农化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已成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问题,目前学术界讨论的比较多,但多是从劳动力资源利用的非农化角度进行的,而对于农户如何走上非农化之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的讨论则相对较少,更缺乏对非农化的门槛进行探索,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一、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分析
1.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程度。农户家庭经营的非农化程度在投入方面主要表现在投资上,从13年固定跟踪的观察结果看,山西“十村千户”农户家庭经营的非农投资份额已由占总投资的不足1/3 提高到目前的1/3还多,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而劳动用工的非农化程度变化则相对较小,提高幅度不足1个百分点。在产出方面, 非农收入份额变化与投资份额变化的趋势完全一致,其变化趋势呈一种倒“U”型。 相对非农投资份额,非农收入份额低5—10个百分点。 这充分表明在农户家庭经营中,农户经济的非农化受投资影响很大,一定的物质资本积累是农户实现非农化的基本条件。从综合投入产出看,经过13年的发展,山西农户家庭经营的非农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1998年的非农化程度较1986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但也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进入90 年代中期以来农户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徘徊,直至1998年出现负增长。在这一形势下农户家庭经营的非农化发展受到明显影响,非农化进程明显放慢或徘徊。但这并不影响“向非农化发展已成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的结论成立。
2.非农化进程中的农户分布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户家庭经营中,以农业为主的农户还是占绝对多数,完全纯农户的比例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增加。相对1986年,1998年山西“十村千户”中完全纯农户的比例增加了近7个百分点。但同时也可以看出, 农户家庭经营的演变趋势明显地呈两极化,即纯农化和非农化。完全纯农户和完全非农户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户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且这种不平衡性发展呈加剧趋势。在非农化的道路上绝大部分农户受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能力影响,不得不依靠资本需求弹性较高的农业谋生,只有少部分农户能越过非农化的资本需求门槛,进入非农经营行列。
3.非农化进程中的农户家庭经营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随着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程度的提高,其家庭经营主要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相比较,家庭劳动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好于资金的利用效率。从发展趋势看,自80年代中期以来,山西“十村千户”无论是家庭劳动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是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整体均呈倒“U ”型趋势,但这期间也经历了一些小的波折。总体看,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农户的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在纯农户、兼农户、农兼户、非农户四类农户中是最好的,兼农户是最差的。在家庭经营进行资源配置时,农户考虑最多的是劳动资源,即所遵循的原则是劳动资源优先原则。因为劳动资源是农户家庭最丰富的经济资源,农户要想实现家庭经济稳定增长,必须扬长避短,用好用足这一资源。农户资源配置所以趋向非农化,完全是由资源利用比较效率决定的。尽管农户很少去做家庭经济分析,但直觉告诉他们,非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好于其他农户,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非农化配置偏好的产生与加强,正说明农户经济行为是经济理性化的。
4.非农化进程中的农户家庭经济业绩比较。经过13年的演变,农户经济收入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尽管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物价变化影响,但总趋势变化并不大。从农户类型看,农户经济收入的变化与其经营类型的非农化程度变化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非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在四类农户中是最高的,其增长幅度也是最大的,目前的收入水平已达富裕户的标准;兼农户次之,收入水平相当于小康水平;纯农户作为目前农户中的主体,其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虽然在四类农户中排第三,但与排最末的农兼户的收入水平相差并不大,均维持在温饱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加速推进农户非农化进程已成为目前农户通向小康之路的重要一环。
二、农户非农化历程分析
1.农户非农化过程。由于经济基础不同,现阶段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在观察初期非农化程度并不一定高,兼业化是农户非农化的一个必要的过渡过程。经过13年的发展,由纯农户直接演化为非农户的比例只占目前非农化程度较高农户的1/6多,而演化到兼农户的比例则占40%还多;一直保持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占40%,其中由兼农户演化为非农户的占20%多。由此可见,非农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
2.农户非农化过程的人力资本条件变化。众所周知,农户的人力资本不仅体现在农户家庭主要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上,还表现在家庭全体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上,农户的非农化发展不仅受农户家庭主要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影响,还会受到家庭全体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影响。从某种角度看,农户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多少及其综合文化素质高低构成了农户家庭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全部。在推动农户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家庭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综合技术素质高低是一个因素的两个方面,单纯地从文化素质很难完全反映农户非农化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的关系,需要结合技术素质来讨论。在农户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作用不仅表现在家庭主要劳动者及全体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上,更主要地表现在技术素质上,技术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户非农化程度大小的一个重要人力资本因素。在各类农户非农化过程中,家庭劳动者技术素质资本明显地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但从上升的速度和程度看,13年来长期保持完全非农化的农户,其人力资本实力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关键,而非农户的技术实力一直雄居各类农户之首。虽然从数理角度无法对农户非农化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之间的量的关系进行精确描述,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农户要想走上非农化之路,除了提高家庭劳动者综合文化素质外,提高其技术素质是一个核心问题,非农化明显地要较传统的农业经营要求的技术资本高。
3.农户非农化过程的物质资本条件变化。农户非农化过程固然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实力积累有关,但物质资本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一定的物质资本基础可以说是农户非农化所必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假说,我们运用农户非农化过程中,家庭固定资产、家庭资金储备、家庭经营雇工费支出三个指标的变化加以说明。(1 )农户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积累变化。当农户由以农业收入为主转向以非农业收入为主时,处于不同阶段的各类农户其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积累有着质的不同,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积累得越快,其家庭经营非农化的进程也就相应加快,当纯农户转向非农户时,其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量相对纯农户时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2)农户家庭资金储备量变化。 现阶段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其观察初期,不论其家庭经营类型如何,家庭资金储备都是比较高的。而目前已实现了非农化的农户,家庭储备资本有很大一部分转入生产资本,所以,在非农化发展过程中,起点不同的农户,储备资本积累变化是不同的。(3)农户家庭经营雇工使用情况。 农户非农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户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过程。当农户在家庭物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本达到一定实力时,农户家庭经营必然转向非农化,此时的农户家庭固有劳动力明显出现短缺,雇佣劳动就成为必然之事。由此可见,非农化之路不仅是农户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经济资源实现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4.农户非农化过程的结果。农户非农化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其家庭经济实力和收入水平。这是因为非农化后农户家庭经营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农户家庭最丰富的劳动资源。由此可见,农户按照比较效益优先原则将自家的经济资源向非农转移已成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点也是农户理性经济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当然,实现非农化并不是大多数农户都可以做到的,因为非农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门槛只有部分农户可以越过,这一点可以从农户非农化过程的结果得到验证。(1 )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变化。农户非农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家庭经营收入总量的高低。在现阶段非农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由于其发展历程不同,家庭收入增长曲线明显不同。从四类不同农户的家庭经营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只要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能够越过非农化所要求的资本门槛,不管哪类农户,其家庭经营都可达到同样的增长水平。(2 )非农化过程中农户纯收入变化。家庭经营收入高的农户,其纯收入相应也高,这表明在非农化过程中,各类农户家庭经营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并不显著,而拥有资本实力的增长差异却是十分显著的,资本实力增长越快,其家庭非农化过程就加速,农户纯收入的增长也就相应加速。由此可见,尽管有一部分农户已走上了非农化之路,但走上了非农化的农户,其家庭经营还是一种粗放的资本集约增长型,有的还是一种传统的作坊型,同现代化的资本集约增长型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传统的小农意识和农户本身具备的人力资本实力约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3)非农化过程中农户家庭经营市场化程度。 农户非农化过程可以说同时也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从统计结果看,农户的非农化程度高低与农户家庭经营的市场化程度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农户的非农化过程明显地强化了农户与社会的联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农户的家庭经营原料很大部分来自社会,而产品很大部分也要销往社会。在非农化过程中,农户由传统的生产消费统一的经济单位显著地演变为以生产为主、消费为辅的经济单位,农户成为一个典型的“加工厂”。
综上所述,农户非农化是农户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农户非农化过程中有两道门槛是必越的。一是农户家庭人力资本门槛,它包括农户家庭主要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家庭成员综合文化技术素质及家庭劳动消费人口比例等,这是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实现的第一道门槛。由于现今农户整体文化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农户缺乏非农化所必须的人力资本实力,被挡在了非农化门槛之外。二是农户家庭物质资本门槛,它包括农户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积累和储备性生产资金等。从一些分析看出,无论农户从事何种非农产业,相对传统的农业来说,其物质资本需求明显要高,物质资本实力由此也构成了农户实现非农化的第二道门槛。尽管农民们都很清楚,实现非农化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但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说,无奈资本实力不足,能够实现非农化的农户只能是少部分。由此可见,加速农户非农化过程应当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三、结论性评述
家庭经营非农化已成为农户经济产业分化的最主要趋势,一般地,实现了家庭经营非农化的农户,其家庭经济实力都基本是最强的,经济水平也基本是最高的。在农户经济产业分化过程中,各类农户家庭经济资源的配置都基本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原则:即业别间比较效益优先原则。比较效益好的产业资源配置得相对较多,否则较少。从某种角度看,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已成为农户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但在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非农化的资本门槛限制,多数农户家庭经济实力和水平难以达到门槛要求。总体看,农户经济发展离非农化的资本门槛要求越来越远。从实现了非农化的农户经济发展过程看,不同类别农户由于家庭资本积累的程度不同,在非农化过程中,选择的主导产业有着很大区别。实现了完全非农化的农户多数选择家庭工业和运输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而过渡型则多数选择商业饮食服务业作为其非农化的首选产业。在如何看待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的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农户非农化是农业国走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的形势下,政府应当大力引导农户向非农化发展,为农户的政策等宏观环境上创造条件,通过农户自身经济非农化来实现农村劳动者广泛就业。按前文推算,如果农户中完全非农户的份额增加一个百分点,即意味着农村就业机会增加4—6个百分点。在加速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的对策选择中,政府应将重点放在改善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条件上,普及农村劳动者初中与高中文化教育,加速农村劳动者技术培训,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在农村开展以技术导入为主的科教兴村运动。只有首先解决人力资本低的问题,才能解决物质资本低的问题。只有当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才有可能加快。
收稿日期:20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