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加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加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

刘昌文

摘要: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军人心理素质、适应高技术战场环境、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环节,必须摆上突出位置,不断锤炼官兵适应未来战场的过硬心理素质。要聚焦实战提升站位、端正思想认识,夯实基础狠抓实训、提高训练水平,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升训练质效,不断把心理行为训练质效提升上来,努力适应未来战场需要。

关键词: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心理素质

自去年以来,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练兵号召,强调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聚焦能打胜仗,强化问题意识,破除和平积习,硬化标准要求,提高练兵备战质效。心理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军人心理素质、适应高技术战场环境、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环节,必须摆上突出位置,不断锤炼官兵适应未来战场的过硬心理素质。

又有人进来,是村里的张奶奶,她说:“你这里面条有吗?拿一包。”母亲给张奶奶拿了两包干面条,说:“买一送一,还有一包是送的。”

一、聚焦实战提升站位,端正思想认识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官兵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当前绝大多数单位认识到了心理行为训练是一项基本训练科目,但是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模糊认识。有的把心理行为训练看“虚”了,认为听着“洋气”,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有的把心理行为训练看“轻”了,认为等同于“娱乐游戏”和训练间隙的“心理放松”,根本不重视;有的将心理行为训练看“偏”了,当成文化活动来组织,单纯地认为是政工干部的事,没有把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官兵训练计划等。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克服。

可以看出,陈、张两位先生对借代辞格的类型划分大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借代的小类名称和数量略有不同:《发凡》中的“事物和事物的作家相代”,《修辞学》中没有涉及;《修辞学》中的“以特征的喻体代本体(可以看成比喻兼借代)”在《发凡》中没有提及。

一要站在练兵备战的高度去谋划。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训练模式,以它“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了传统单纯以“教”“练”为主的训练模式。通过真实模拟战场环境,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和体会训练中的动作要领和心理变化,锻炼官兵的心理应激力、承受力、自我驾驭、控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官兵能够在战场环境中用理智支配自己的感情和注意力,有意识地同心理上的厌倦、疏懒、灰心、畏惧、恐慌等消极情绪作顽强斗争,使思想和行为更符合作战行动需要。

三要站在创新政治工作的维度去认识。当前,90 后逐渐成为部队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所表现出的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依赖心理严重和抗挫折能力差等与军人心理品质要求不符的特点日益突出,如果单纯依靠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效果也不够明显。开展心理行为训练,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使官兵培养自信、磨练意志、增强承受能力、凝聚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全面创新。

当前缺少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是部队有效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一大“瓶颈”。大部分基层单位不仅缺少懂心理学、懂心理行为训练的专业骨干和人才,同时还缺少相应的专业资料教材和相应的人才培训机构,致使人才力量严重缺失;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时还停留在低层次,形式内容单一、经验欠缺、不能紧密结合任务背景等问题,训练走过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难以满足训练需求。这些问题极大地削弱了训练效果。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国家性质的生态建设工程,该工程启动以后既代表的是国家的生态建设,也代表的是地球的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即增加了绿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生态脱贫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着双重的意义。此外,我国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上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习主席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二、夯实基础狠抓实训,提高训练水平

二要站在战斗力建设的角度去考量。据美军测算,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心理疾病带来的非战斗性减员将占10%—25%,部队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可见,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在应对未来战争的准备上就是不充分的。为此,要坚持把心理训练作为部队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位置、完善措施、常抓常议。

基层官兵在日常的心理行为训练中,要坚决摒弃“和平兵”思想,突出“战味”“血性”“兵味”,坚决以实战为背景,增强对抗性,让官兵真实体验临战的心理负荷量,从而做到战场脱敏。

二要强化配套设施这个“保障”。心理行为训练特殊的复杂性要求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相应设备和器材来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对心理行为训练场的建设力度,除了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应充分挖掘现有场地设施组织训练,建设重点应放在实战化、模拟化较强的项目上,以保证心理行为训练的高效落实。

三要运用结合渗透这个“妙方”。客观上,基层部队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很少能够拿出专门时间大规模组织开展心理行为专项训练。由于心理行为训练具有可操作性强、互动性娱乐性较好等特点,很多情景训练科目对训练器材、训练保障要求比较低,随时随地可以展开、人人能够参与、官兵乐于接受,将心理行为训练随机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技战术训练、日常管理养成和重大演训任务当中,让官兵随时随地都能体验到心理行为训练的乐趣和效果,不断提高心理行为训练质效。

三、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升训练质效

一要扭住人才建设这个“龙头”。组训骨干队伍培养是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的关键“龙头”,通过专业的心理教育疏导和心理行为训练,可以使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有力。要加大心理骨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心理骨干到军地院校学习培训和研讨交流;适时邀请心理学专家到部队授课辅导;积极鼓励官兵参加军地心理咨询师培训;在各类干部培训中增设心理行为训练内容,广开渠道、多法并举提高心理骨干能力水平。

过了马路就是他的公司,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停了下来,红灯就亮了,她木木地被急速的车流逼回到人行横道,她看到顾青从公司里出来了,而举着伞朝他走过去的人,是夏小春。他们朝这边走来的时候,温简像才醒悟过来一样,急速地跳上一辆公交车,她不想要被他们看见。车窗一片迷蒙,她看不清楚,只觉得耳边充满了轰轰的声响,压来压去,感觉快要把自己碾碎了。

一是借鉴外军做法。当前,外军心理行为训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贴近实战、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训练方法,突出实弹射击、野外训练和夜间训练,从严从难培养官兵过硬的战斗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场地设置向模块化方向发展,贴近战场环境;强化防护训练,注重渗透交叉;注重协作,强化集体训练等。这些方面为我们今后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是运用地方资源。随着军民融合不断深入,部队应当进一步拓宽视野,运用好地方优质资源,提高训练质效。适时组织官兵到世界之窗、欢乐谷等游乐场所,开展蹦极、溜索等极限运动,组织真人CS 对战,将先进的VR 技术、3D 技术、声光电等运用到战场环境模拟当中,增强官兵的感官刺激,不断练胆量、练意志,增强官兵对残酷战场的适应能力,树立起应对任何艰难处境的信心。

三是创新训练方法。吸纳借鉴现代科技关于心理行为测试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引进心理行为训练评价系统,通过无线心率监控仪,实时监控训练中受训人员的生理变化,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使其逐渐“脱敏”。充分利用重大演训任务,多设险局、难局、困局甚至败局,引入“残酷、流血、牺牲”等战争最本质的属性,让官兵感知逼真战场环境,强化攻坚克难、勇于争锋的意志,培养临危不惧、绝地求胜的勇气。将心理行为训练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创新,让心理行为训练真正融入实战、融入经常,成为构建和谐军营的“粘合剂”、提升战斗力的“倍增器”。

中图分类号: E0- 05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系77608 部队保障处政治协理员】

标签:;  ;  ;  

对加强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几点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