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巴渝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博物馆巴渝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博物馆巴渝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曹 璐1 何 明2

(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 400015 2.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13)

摘 要 :巴渝巫文化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主流文化之一,崇尚“天人合一”,在远古时期渝东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巫师,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产生了独特的巫文化。巫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等因素逐渐边缘化,而三峡地区是远古巫文化的摇篮,在儒家文化兴起时,巫文化形成了系统的鬼神文化,已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影响深远。基于博物馆陈列的展览,巴渝巫文化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三峡文化和巫文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博物馆集成多种媒体形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实现了将历史文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博物馆面临困境,阐述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措施与对策,提出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模式新的探索。

关键词 :博物馆;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巫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如何加以更科学有效的挖掘和保护已迫在眉睫。巫溪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巫文化”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巫师就是与神灵沟通的人,他们会作法驱赶恶魔,消除疾病,大多数的巫师又从事治病救人、采药炼丹的职责,巫文化是原始社会的知识阶层,反映出了社会礼仪制度。通过巫文化可以了解在远古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在宗教学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期望能够与灵界沟通;在艺术学上,巫师常以舞蹈、戏剧、草药等形式宣扬其理念,极易煽动和左右人们的情绪[1]。巫文化植根于原始社会的土壤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这些重要的巫文化成果的保护有着时代要求的迫切性。

对引领者而言,走在行业前列,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更应体现于理念的先进与前瞻性的引导上。2016年,爱克发首次发布E立方理念,从环保、便捷、经济三个角度立体诠释绿色印刷。为什么提出这个理念?爱克发的解释是,希望用行动告诉大家,环保、便捷、经济,三者并非矛盾或对立关系,它们其实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爱克发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为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从印前到印刷创造全面价值。”

一、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一)藏品的展示手段单一

目前博物馆的功能是以征集、保存和展示为主,但传统的展示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大量的文物展示内容简单,主要以器物学和文物学的知识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对大部分的观众而言,却对隐藏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就容易造成观众来到博物馆如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模式,却不知道这些珍贵的馆藏文物背后所蕴藏的深厚文化信息,如: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的制作工艺、文物上的铭文的意义等,文物保存仅仅只作为“陈列品”,让观众视觉上得到很大的冲击。随着博物馆文化的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和大势所趋,信息技术革新了艺术、文化的消费,国内众多的博物馆正在积极寻找新的技术替代传统方式,以扩展受众群体。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将博物馆的藏品转换为数字化的电子媒介,以图像、文字、声音以影像等融合进行展示和传播[2]

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重大改变,对于新媒体的到来,博物馆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转变传统的展示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数字化来展示迫在眉睫。

(二)传播方式落后

目前众多博物馆展示的藏品以文物为主,对于像巫文化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传统的展示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文物背后的故事很难通过文让观众理解。另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的观众对文物的关注点、兴趣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外地短时间旅游的观众,对本土文化不甚了解,又希望借助博物馆整体浏览一下城市的发展和历史,借助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和声光电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使文物自身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全部展现出来,使观众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巫文化。

(三)藏品展示欠缺科学性

历史上的种种因素,在众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巫文化仍是收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巫文化遗产即指远古巫文化通过非物质的传承方式保留到今天的种种形式,载体以戏剧、化妆、史诗、故事、民歌、舞蹈等工艺或文学艺术形式表现。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对策。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所创建的虚拟场景超过传统的陈列展示,巫文化历史久远,虽然很短暂,但是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巫文化数字化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一)对巫文化的技术支撑

保存文物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数字化技术,达到传播和传承文化的目的,充分利用数字化涉及对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突出业务创新 广纳社会资金 强力支撑民生水利新发展…………………………………………………… 王文珂(24.54)

在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博物馆建设数字化技术,将巫文化进行传播。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通过全息成像、投影、互动触屏、声控等技术,对巫文化等文化遗产实施数字化的保护创新,让观众走进博物馆能对藏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全面了解。通过并辐射博物馆周边文化的宣传带动,以利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遗产的数字化建设需要。

(二)保护对策建议

作为陈列大量的文物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生产方式有一定复杂的制作程序,但是在展示中这种复杂的程序不能直观地让人了解,如将藏品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化的信息整理,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展示,观众就能直观地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对藏品有更大的展示和保护功效[3]。科学地有效保护就是用数字化的层序进行筛选和整合,力求达到更佳展示方式。

开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工作。首先,要对巫文化遗产进行属性归类和定位,根据不同文物信息的保护重点加以分析,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优化组合,使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化,更加真实地展示出巫文化的真实面貌。甚至很多实物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记载中巫文化已消失已久,通过虚拟的数字化能制作和还原原本的实物。建立巫文化的遗产保护数据库,对于巫文化中涉及民族服饰图案和样式及生活用具等文化遗产都可以进行分类管理。

当观众走入展厅后,带上VR眼镜便可以置身于虚拟的巫文化场景之中,其中巫文化中的巫师作法、传统的节日、祭祀等场景一目了然,甚至虚拟场景中所发生的都能感知,犹如身临其境。创造虚拟环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将作为技术支撑,在新媒体盛行的浪潮中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立体化展示和保护[4]

在整体道床病害治理过程中,由于浆液在列车动载作用下进行胶凝固结,因而需要其与混凝土界面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和抗拉、抗剪强度;另外,隧道管片外为淤泥质层,采用常规浆液很难锚固稳定且难以灌注微细缝隙。实践证明,EAA环氧材料可克服固体表面的水膜与界面粘结,对水有一定的亲和性,渗透能力强,且能重复注浆,在防渗、固结、补强中应用较为广泛[7]。

在农村,上大学,找个体面工作,是许多普通农家的期望,但是河南省正阳县慎水乡台天村民兵连基干民兵牛超,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三、结语

数字化的发展速度惊人,已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对博物馆的发展也是一项考验,传统的博物馆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功能。开展对数字化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广泛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提升文物信息化技术的保护水平,提高文物信息的传播效率,弥补传统博物馆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5]

其次,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要培养和使用既懂得高新技术应用又具有文物专业知识的双面人才。这样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才能到位,才能更广泛地传播文化遗产。

最后,对数字化的文化遗产保护要根据文物的属性来制作,因物制宜,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作。

参考文献 :

[1]邓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环三峡地区巫文化俗[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6.

[2]王红,刘怡琳.博物馆文化数字化沉浸体验:口袋“移动”APP艺术[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1.

[3]谢慧玲,张朵朵,何雨威.地方性知识视角下非遗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以“新通道”项目为例[J].湖南包装,2017,04.

[4]刘贺,宋立权.赫哲族鱼皮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J].艺海,2018,03.

[5]彭国斌.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数字化保护研究[J].湖南包装,2018,6.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0-0018-02

作者简介 :曹璐,女,汉族,重庆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巴渝巫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批准编号:2017YBYS108。

标签:;  ;  ;  ;  ;  

博物馆巴渝巫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