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二届论文,人教版论文,小学数学论文,课程标准论文,经验交流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推进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研发工作,加强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于2003年12月26~2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组织召开了“第二届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人民教育出版社吕达副总编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组负责人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主编卢江、杨刚,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副主任王永春以及全室教材研究编写人员出席了这次经验交流会。《小学数学教育》等杂志也应邀派记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募式上,云南省教育厅基教处常锡光处长、云南人民出版社张立副总编辑、云南教科院林玲副院长分别致辞,热情洋溢地欢迎各地代表来到春城,展示各地实验区探索、创新的成果,交流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主任卢江介绍了当前实验区实验教学进展的情况和召开此次经验交流会的设想与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吕达介绍了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使用和培训情况,并对各地教师、教研员在人教版教材实验工作中付出的辛劳和对人教社的一贯信任、支持表示了衷心地感谢。
会议日程由专家报告、研究观摩课、教材培训、经验交流四大板块构成。开幕式后,代表们认真聆听了孙晓天教授所作的专家报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纪要》。孙晓天教授首先介绍了2003年10月中旬召开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并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研讨会上与会者的观点和讨论的结果,同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关于课程目标,孙教授主要介绍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的讨论,孙教授认为这一目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关于教学内容,孙教授着重谈了有关“实践与综合应用”设置与教学问题。他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是此次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改革需要攻坚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各地进行的此类的有关实践,题材往往过于城市化。其实,在此方面,教师个人的发展空间很大,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创新,在教材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实践与综合运用活动;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外进行,课堂上主要用于展示实践结果和讨论在实践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学会思考,理解数学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在实施建议部分,孙教授重点分析了有关评价的问题,在阐述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着重指出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与学习目标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发展。
之后,孙晓天教授又针对广大教研员和教师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些问题主要是:双基问题、合作学习、评价问题、算法多样化问题等。关于“双基问题”,孙教授认为:《课程标准》并没有大幅度降低要求,而是仍然保持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优势。例如,基本口算仍要求每分钟达到8~10题,仍然保留了几何证明的内容,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计算方面,《课程标准》目前安排的内容与要求,足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用于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素养,特别是创新意识、思考能力的培养。关于“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对于实验区普遍提出的“在大班额条件下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问题”,孙教授一方面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创造性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悟出来;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组织合作学习的建议——建设教室人文环境,如教师的行为示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养成小声说话、善于倾听等良好的交流习惯等。关于“评价问题”,孙教授首先强调了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具体操作中应该是“教什么考什么”。接着,他介绍了不久前访问澳大利亚带回的一份该国三年级学生的统考试卷,使与会教研员和教师通过生动、直观的考题,了解别国考试的特点,理解评价改革的新理念。最后,孙教授还分析了“算法多样化问题”,并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于要不要优化的问题,孙教授认为算法优化的提法是不准确的,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在2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孙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此次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广大教研员和教师深受启发、获益匪浅,从更高的角度理解了课改精神和改革举措,以便更好地把握新教材,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由云南省实验区准备的三节观摩课,课题分别是“上下、前后、左右”“十几减9”和“解决问题。”,由楚雄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段燕琼老师、云南师大附小的王君、沙嗣晖老师分别执教。三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展示了实验教师的思考与实践,为会议代表交流、探讨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真实、鲜活的素材。随后进行的自由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热烈,与会者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掀起了会议的第一个高潮。杭州下城区、南宁天桃实验学校、太原迎泽区、四川郫县、哈尔滨市、广东佛山市、武汉市、济南市中区等地的教研员或教师分别以此三节课为例,表达自己对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大家首先对三节课的探索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供大家思考、交流的问题。例如,关于创设问题情境,有的代表提出:如何使所创设的情境更有效?是否情境创设得越多越好呢?情境的创设是否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一定要用多媒体展示情境?情境的内容是否一定要用课外的素材?等等。关于算法多样化问题,有的代表提出:算法是否越多越好?放手让学生探索多种算法,到何时“收”比较好?是否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算法?还有的代表提出:应让学生经历“多种算法——标准方法——数学化”的过程,等等。关于过程性评价的使用问题,有的代表提出:评价的手段应多样、方法应具体、主体应多元,等等。
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老师应会议组织者邀请进行了“专家评课”。曹老师认为三节研究观摩课的选题涉及计算、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和探讨价值,每节课的设计和施教都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的一些新理念。曹老师从“教师角色的转变”“‘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重视数学应用,回归儿童的生活”“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五个方面,肯定了三节课的探索实践,也肯定了代表们自由评课时对三节课建设性的建议。接着,曹老师就“算法多样化”和“创设问题情境”等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他的观点,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于“算法多样化”问题,曹老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当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发展的观点说明了从“算法优化”到“算法多样化”的变化,使代表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曹老师认为:当教育教学观念从强调学科本位、知识结构发展到重视学生本位和个体发展,当我国的教育从追求“人人有书读”、面向大多数、强调知识的迁移发展到追求优质教育的“人人读好书”、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这时计算教学就要相应地从突出便于多数学生掌握的“通法”“通则”发展为强调“算法多样化”,因此,“算法多样化”应是在“算法优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算法多样化”的本意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解学生的想法,承认个性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酌情因势利导。但是,应当指出的是“算法多样化”并不等同于一题多解,并非多多益善。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坚持这样的态度:对于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想得到当然好,想不到就作罢。注意不要把教师的发现强加给学生!而对于“通法”“通则”,则要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掌握。针对计算教学的实际,曹老师提出: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当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有多种算法,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关于“创设问题情境”,曹老师认为: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是有能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因为问题的提出过程往往就是问题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数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关注的是问题的结构,常常采用直观分解问题结构的“表格式”等措施,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结构,分清条件和问题,最终达到列出算式解决之。而目前的解决问题教学,关注的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采用生动直观的“图画式”,让学生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通过联想和识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数学发展史表明:数学的来源,一方面来自外部,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从外部的现实生活引入,也可以从数学本身引入。所以,“创设问题情境”也并非是教学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必要教学环节。
在曹老师的报告中,同样有许多令人深思的精辟论断,如“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量感’”,曹老师还再次强调了与孙晓天教授同样的观点:创造性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靠学生悟出来。
经验交流活动是会议的又一个高潮,首先是会议邀请的8位代表进行专题发言。来自湖北、广西、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安徽、吉林等省实验区的代表,根据他们为会议提交的论文,在如何使用好实验教材,如何优化合作学习、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展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在开展实验过程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和研究探索的结果。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时间里,代表们再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对课改的认识,讲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他们虽然短暂但十分精彩的发言不断博得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例如,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教研员、广东韶关市教研员分别介绍了他们实验区开展针对新课程教研活动的新特点和好的做法,这对于在座的各地教研员是非常好的经验。又如,浙扛杭州市的一位教研员为了表达“教师在课改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探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不要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的一套”的想法,概括为“新旧不等于好坏、开放不等于放开、自主不等于自由、合作不等于合坐。”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代表们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培训等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热忱的希望。
接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主任卢江对2003年里开展的小学数学优秀课改论文和教学设计的评选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与说明,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写出更多高质量的课改论文和教学设计,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健康的发展。在对此次经验交流会进行总结时,卢主任对今后的工作与课改的将来进行了展望。卢主任认为:在新课程由试点阶段步入推广阶段的时刻,召开这次经验交流会并取得成功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大家共同的学习、研讨、观摩和交流,使我们对于课程改革的许多问题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大家对课改的新理念、新举措已经由尝试去理解、去实践,进入去探索怎样才能很好地去体现、去落实,实验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照猫画虎”式的实践,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做法;大家已经开始注意自觉地防止表面化或片面化的做法,注意实事求是地探索与实践。这将使我们的课改实践由于各具特色、各有创新而逐步趋于丰富多彩。这些都让我们对课改的前景充满信心,特别是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健康、理性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会结束前,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两位主编卢江、杨刚,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副主任王永春等向优秀课改论文和教学设计的获奖者颁发了评选证书。会议在欢腾愉快气氛中圆满结束。会议期间,会议组织者还用一个单元的时间,安排了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培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编辑们分别对两册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与会代表带去了切实、细致的帮助,会议组织者希望代表们回去参与各地组织寒假双册教材培训,使广大实验教师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内容。
标签: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小论文; 数学素养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