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不符合人们高质量生活水平的需求。为此,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治理措施。其中,绿化养护工作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起到重要的促进意义,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本文就针对影响绿化养护工作的因素与管理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影响;绿化;养护工作;因素;管理;方法
当前,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需求,国家对于绿化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一直较为严格,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以及绿化养护工作仍处于发展态势,起步较为落后,管理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实现绿化养护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目标。下面本文就绿化养护工作的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过程中,合理的绿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实现城市的环境治理、改善空气污染等目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城市美化的效果[1]。当绿化建设完成之后,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绿化工程养护计划,及时完成对绿化工程的养护工作,如若不然,必然会导致已建设的绿化工程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前期的建设功亏一篑。同时,绿化工程的建设周期相对来讲较为短暂,但是后期维护周期却是较为长远的,只有在长期的维护之下,才能够确保所建设的园林绿化工程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效用。
二、影响绿化养护工作的因素
(一)认识不足,思想保守
现阶段,绿环工程建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各省市都在不断加大绿化建设面积,就连一些楼盘的销售中都将绿环建设作为亮点,用以吸引客户的眼球。然而,许多承包商对绿环建设的认识不足,思想过于保守,将绿环工程仅仅停留在了建设阶段,对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和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及时投入相关的维护和管理资金,甚至是随意降低养护所需的资金标准,更有的承包商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经营利益,在质量上“做文章”,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绿化工程养护质量,从而导致了绿化工程的实际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二)绿化景观随意被破坏
当前我国的绿环养护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相关的监管机制、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绿环执法部门缺乏充分的执法权利和执法依据,许多地区的绿化执法部门甚至还停留在需要在城管等部门的协助下才能够完成绿化执法工作的阶段[2]。因此,许多地区绿化建设遭到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化养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例如,小区居民将树干作为“晾衣架”、将共用绿地被圈为自家菜地、将生活垃圾随意丢进绿化带等。再比如,一些不法商户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商户周围的绿化影响自己的风水,肆意破坏、偷伐树木等绿化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些政府部门在未经绿化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建造电线杆、开设路口、挖管道沟渠等。这些行为都对绿化工程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和损伤,不利于绿化养护工作的开展。
(三)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完善
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属于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因此,许多地区在园林绿化方面往往会倾向于承包制的建设方式,当建设完成后,再由养护部门以承包造价为依据,制定绿化养护工作的分配和管理。然而,许多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地方经费发放不到位,维护工作所需的资金不满足维护需求,导致了部分地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管理局面过于混乱、松懈。此外,还有部分承包商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绿化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所选的工人队伍素质不达标,工人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绿化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质量,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不佳。
三、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提高方法
(一)加强思想认识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讲究的是“三分种、七分养”,可见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正确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的空间形象,同时也能够陶冶城市中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其次,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中的建造还能够有效的缓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使人们在绿色、优雅的城市环境中,一定程度上放松自己的心情[3]。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城市绿化的宣传力度,将绿化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从思想上强化人们对绿化的认知程度。
(二)合理制定养护经费
目前许多地区绿化工程养护工作养护费用标准的制定依据较为落后,仍是以过去的建设要求为依据来进行养护经费的投入,这种养护经费的投入方式俨然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所需要的养护经费标准。因此,当前情况下,相关部门在制定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经费的投入标准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现今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收入水平,制定出合理的养护经费投入标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的各项工作内容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完善绿化法律法规
为了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还可以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着手,为绿化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坚实的工作依据。由于当前园林绿化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再加上人们对绿环维护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局面,相关部门要针对园林绿化维护和管理问题制定出健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武器武装绿化执法部门,赋予绿化执法部门相关的职能和权力,让执法者以法律为依据,在积极的工作态度支持下,加强对绿化破坏行为的治理力度[4]。同时,相关部门之间还要重视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尽量避免绿化破坏的情况下,合理的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切勿盲目单干,给园林绿化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除了思想上对于绿化养护的认知程度加深以及绿化养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之外,就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的管理人员而言,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的管理水平,保障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存活率,促进植被的健康成长,进而为城市绿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有效提高养护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可以实行“三定”、“三查”和“一评比”的管理机制,通过“三定”将具体管理和养护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利用“三查”在每周、每月、每季进行养护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和审核,并通过“一评比”的方式,对一年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使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增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效性,进而使园林绿地得以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使用状态。
(五)植物搭配合理
为了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合理的植物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部门要在园林绿环工程建设之初时,合理的进行绿地中植物之间的搭配,并结合所在地的民俗文化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制定出完善的设计计划和方案,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进行实际的绿地建设,以此来为后续的园林绿地养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5]。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后续的绿地损坏程度,为养护工作节省大量的成本费用,促进绿地使用效果的提升。
(六)自然灾害的应对
图1 植物防冻措施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园林绿化工程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还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增强绿地中植被对一些恶劣环境的应对能力。例如当强风天气来临时,相关部门需要安排专人对树木等植物进行加固处理,并做好看守工作[6]。再比如当寒流天气来临时,相关部门要重点筛选出易受冻植物,以覆盖、包扎等方式,如图1所示,做好植物的防护工作,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保障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城市文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航.福州市主城区绿化养护管理的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2]魏声兵.高校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绿色科技,2018(15):82-83.
[3]程鹏.广州市南沙区绿化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王海宏.高等院校新校区绿化养护与运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5]管俊强.广东省高速公路主线绿化养护及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6]李韬.西安市三环路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论文作者:钟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绿化工程论文; 园林论文; 工作论文; 相关部门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绿地论文; 植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