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兼论中国加入WTO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产业结构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起源。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以及大规模技术更新,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70年代以来,高科技革命在全世界兴起,电脑的网络建设和商业通讯卫星等的使用使跨国界远距离传输信息成为可能,世界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迅速扩张和渗透。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重点转向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这加速了世界经济知识化的步伐。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悄然到来,信息产业在某些国家开始取代汽车、建筑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
资本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最终决定力量。所谓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能力,即所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的总和。它包含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从人类社会经历的各个社会阶段看,所有的社会阶段都有一个起着特殊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第一生产要素”,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第一生产要素的更替是导致社会发展阶段不断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工业社会是以“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资本经济”。“资本经济”的核心特征是:(1)资本是支撑经济的主体力量,资本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资本支配着其他生产要素;(3)资本拥有者处于社会经济的支配地位,追逐资本要素是整个社会的首要价值取向;(4)以资本密集型的工业为主要产业;(5)资本处于经常的短缺状态,资本可替代其他生产要素;(6)“资本经济”将经历资本扩张、资本集约化、资本第一要素地位衰落三个发展过程。随着“知识经济”现象的出现,“资本经济”的根基已经明显发生动摇:尽管资本仍是支撑经济的主体力量,但资本增加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等因素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资本配置生产要素不再是惟一的要素配置方式,专利、无形资产等都有配置资本要素的可能;资本要素报酬率不断降低,社会价值转向对“知识”要素的追求;资本要素趋于充裕,“知识”部分地替代资本成为可能;“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逐步取代传统工业的主导地位,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由此看来,“知识”作为从“资本”要素中分离出来的新要素,已部分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特征,“知识”要素正逐步地朝着取代“资本”第一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所以,“知识经济”取代“资本经济”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产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知识经济的推进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产业结构是指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自身的转变来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有效配置以期从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即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要受社会最终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以及国际交换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科技进步是促成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1.科技进步促使原有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新产品和新部门不断涌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造日益加速。据计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日益缩短:在18世纪为100年,19世纪为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7年,近些年来在微型计算机领域仅隔6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问世。再以农业为例,“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我们日常吃的有些蔬菜水果就是通过无性繁殖来选育的优良品种,这项技术不仅带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面貌。
表1 各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
国家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日本1980 11 35 54
1994 7
34 59
美国1980 3
31 66
1994 3
28 69
英国1980 3
38 59
1994 2
29 69
法国1980 8
35 37
1994 5
29 66
意大利 1980 13 38 49
1994 9
31 6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说明:①第三产业是根据第一、第二产业的余额推算的。②三次产业的划分按国际通行标准依次为农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2.科技进步刺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且推动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例如,石油精炼技术和高分子化学合成技术的发明,使得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石油需求量大增,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需求结构,进而使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因此,在需求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必须先有某些技术突破或革命。没有技术进步做先导,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是缓慢的渐变。
3.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转移到产品需求上升的新兴产业或者服务部门,使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越快,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也就越快。表1说明了1980~1994年间几个发达国家各产业间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可以明显反映出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转移状况。
信息产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知识的投资不仅能增加知识本身的积累,还能增加其他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知识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正是知识的这一特点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报酬,使得传统的资本增加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发生逆转。据统计,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中叶上升到50%左右,80年代上升到60%~80%,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据经济学家约翰·肯德罗克在1980年“美国竞争力大会”上所作的数量分析,在1929年到1978年的50年中,美国生产率的增长有40%是由于技术创新获得的,有12%是由于劳动力素质提高获得的,即共有52%是由于技术进步获得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产业结构升级是知识经济的必然结果。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一种趋势。
人类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以及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最终都应该转化为商品以满足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种转化就是高技术的产业化。而高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载体,所以高技术产业化将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其中,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从而带动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自动化加工设备、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一大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这一次产业结构大调整的结果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即以最小的劳动、能源消耗取得最大满足社会需要的效果。信息产业在经过优化调整的产业结构中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并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高速公路最早由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并得到总统克林顿认可,于1993年9月15日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计划”(NII)。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建设一个以超大容量光纤传输网为骨干、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枢纽、以多媒体终端为网络接入和操作手段的宽带、高速、综合、智能通信网。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和建设正是适应当今社会由物质型经济转向信息型、智能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将在全球逐渐构成一个整体来组织生产,出现世界范围的生产体系,推动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发生巨变,加速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
从上可以看出,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迅速更新的特点,同时又是高渗透性产出,不但能渗透到各个高新技术领域,而且还会渗透到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也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知识经济使产业结构趋向软化
把信息技术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产业结构软化。所谓产业结构软化,就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与知识经济相适应,在经济发展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主导作用正在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
产业结构软化现象发生在所有的产业部门。比如,以第一产业的农牧业为例,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使农牧业向着工厂化、离土化、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界和体力劳动的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越来越成为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第二产业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导致从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到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日趋软化。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中“服务业内部化”比重不断上升,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统计、税务和会计等生产性服务的内部比率均高达90%以上。第三产业尤其是在商业、银行业和保险业中,自动化的机器体系大量应用,计算机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同时,新兴的计算机服务、信息咨询和信息处理等许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性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软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产业结构软化增强了一国的经济素质。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生产手段和方法趋于自动化,生产过程日趋集约化和高效率化,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外延增长转变为内涵增长,注重效率和质量,从而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美国经济从1991年至今得以持续增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产业结构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使经济周期发生变形,经济波动的强度和幅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第一,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的兴旺抵消了传统产业的衰退;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渗透力增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而缩短了经济波动的时间;第三,随信息产业而起的信息服务部门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较小。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选择
从本质上讲,知识经济是一种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以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和最大可能的知识的应用,实现经济的增长,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高技术是知识经济中最强劲、最活跃的因素,高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推动着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变,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了产业的技术含量,带动产业的技术升级。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准并不统一,如果按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这一标准来看,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据估计,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信息部门产值约占世界信息部门总产值的80%~90%,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只占10%~20%。表2说明了80年代中后期世界信息经济发展的状况。9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只有20%~25%,劳动力比重大约在20%左右。可见,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这一国情而盲目逾越工业经济来发展知识经济。
表280年代中后期世界信息经济发展状况估算表
国家和地区 信息部门产值占GDP信息部门产值占信息劳动者在
(GNP)百分比世界信息部门总产 总劳动人口中
值的百分比 的比例(%)
西方发达国家 45~65以上80~90 35~50以上
中等发达、新兴工业国
家和地区30~45 8~1520~35
发展中国家15~30以下 2~5 10~20以下
资料来源:谢康:《世界信息经济与国际信息贸易》,载《世界经济》1994年第6期。
中国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中国而言,实际面临的是工业化和所谓“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中国要高度重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迎头赶上。但是,在国际竞争仍然表现为各国主要工业制造领域竞争的大背景下,没有充分的工业化和发达的工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也是缺乏牢固根基的。所以,中国在努力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同时,尽快利用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武装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部门,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应当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贸易代表正式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从而加速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进程。这对中国传统的民族工业无疑是一种挑战。一方面,要用知识化促进工业化,引导传统产业向高附加价值、高竞争力、高知识含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用工业化积极支持知识化,为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质、能源、资金、人才及市场,从而实现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当注意且亟待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的载体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人力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的内在因素,因此要大力发展教育及其相关产业,注意发挥人才知识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真正形成一套高效、激励、灵活的人才竞争机制。据美国劳工部规定,高技术工业中各专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体雇员的比例要比一般的工业高1~1.5倍;在一般的高技术企业中,40%~60%的雇员应是有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或高中毕业后受到两年以上技术训练的技术人员。同时,美国还千方百计吸收国外优秀技术人才,据研究结果显示,每引进一名外国科技人员可为美国节省5万美元的教育经费。
2.大力提倡技术创新,加大基础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强化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加速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逐步提高知识型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循序渐进过渡,使信息产业与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3.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所以企业管理也要求从职能管理和产品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世界上一些大公司新设立了“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的职位,知识管理已成为现实。
4.尽早启动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流向,拓宽融资渠道,培育高技术风险投资市场,由风险投资市场来支撑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风险较高,发展初期政府积极扶持是十分必要的。风险投资机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推进器”。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国际数字公司等高科技企业都是在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后发展起来的。这种风险投资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目前美国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10000多家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知识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将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知识竞争也愈加激烈。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源动力,从而知识的累积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此应当继续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之本,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运用风险投资机制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教育和市场的结合,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使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协同并进,从而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之夙愿。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经济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