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成长报告_经济论文

中国企业家成长报告_经济论文

中国企业家成长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家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中国共成长:一代更比一代强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的万元户发展成为今天的亿万富翁,社会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当初是小打小闹,今天是财大气粗;当初是卖小食品、小百货,开小餐馆、开小货车、摆小摊子,跑小贩运,今天是造空调、造汽车、买机场、建高速公路、办银行、搞边贸、赚外汇。如果说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仍陷在“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的思想情结中不能自拔,那么,在21世纪10年代,人们崇尚的是“越富越想富、越富越光荣”。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经济转型,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市场化进程中不断孕育、成长的民营企业家则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重要中坚力量。从“草根”中崛起的民营企业家跟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厂长有很大的区别:更独立、更自信、更有国际化的眼光。

自1978年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之后,中国开始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以所有制改革和产权改革为动力,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实践者,富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中国企业家既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又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经受了时间的磨砺,在无数的挫折中走向成熟。一代具有自主意识和强大生命力的企业家群体己然崛起。在推动改革开放进程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家们凭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逐步探索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存与管理之道,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一同进步的还有伴随改革而成长起来的四代企业家。第一代老板们经营的触角有限,大多在本地区或本省范围内活动,出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坐客车和火车,穿一件像样的中山装就成为奢侈的表现,一块手表就成为炫耀的对象,用于做生意的本钱大多就是几十、几百元,那时要想在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利润用分用角为单位进行计算,门市主要由国营单位和集体企业占据着,以至在1978年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只有15万户,实在是微不足道。江苏华西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是“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典型,吴仁宝在村里当了创纪录的48年村支书。1978年,《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高度评价“华西村经验”。吴仁宝在那时就风光一时,随着华西村的繁荣,他本人攀上了更高的事业巅峰。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国企业家群体,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形成和崛起。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经济成果是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拥有健全社会人格的企业家,也是社会进步最好的试金石之一。1984年,在中国企业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许多现在大名鼎鼎的企业,都是在这一年创办的。邓小平在这年初进行了他第一次著名的南巡,在看了深圳和珠海之后,他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和“珠海经济特区好”两个旗帜鲜明的题词。中国第二代老板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下海,改变了商界由没文化缺知识的人充斥的局面,“儒商”成为媒体上频繁露面的词汇。由于允许雇工,老板们纷纷招兵买马,企业逐渐壮大。一部分企业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注重流通转向兴办实业,从家庭作坊转向寻求社会合作,年营业额从几十万、几百万上升到数千万元,有的已超过亿元。可以说,后来许多上市公司主要是在这一时期积累起雄厚的资本。特别可喜的是知识分子们抛开耻于谈钱的清高之气,老老实实在商海中学习经商理财技巧,将知识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大多取得不俗的业绩,只有少数好大喜功、不切实际者栽了跟头。

跟风热历来在商界盛行,当一些人发现别人经商发财后,纷纷做生意搞经营,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这股经商热潮迅速波及全国,出现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现象,各种各样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什么物资赚钱倒什么物资,哪种批文热门就钻哪种批文,一些人就这样在钻营中暴富,在倒腾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些人成为中国第三代老板,他们在泡沫经济中浑水摸鱼,不少人买小车盖别墅,但国家却受到很大的损失。1992年是中国企业家的另一个标志性年份。邓小平在这年进行了第二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南巡。之后,持续已久的姓“社”姓“资”的争论渐渐平息,“春天的故事”由此吹响号角。南巡之后,全国很快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从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几倍。到8月份,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就已经发光了,工商局不得不紧急从天津借调了1万个来应急。

新时期、新挑战,网络时代的世界经济,不仅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更主要的是改变了竞争的争夺对象,即经济竞争已经从争夺物质资源转向到争夺人力资源中的最稀缺资源——企业家资源。企业家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社会财富,增强就业机会,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创富的、进取的、有社会贡献的中国的第四代老板诞生了。他们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令海内外人士刮目相看,而且以互联网和全球化为标志,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外贸易和西进战略成为许多老板的重大决策,他们购买国有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果断涉足大产业,迎来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辉煌时期。过去30年中,中国企业家是最耀眼的明星群体,他们不仅是中国崛起的代表力量,甚至在21世纪开始时获得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政治地位,一批企业家还登上了政治舞台,不仅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且登上了省、市政协副主席的高座,一些人还担任中央委员,表明中国企业家正走向成熟,中国经济正走向繁荣。

新时代:批量生产千万富翁

至20世纪末期,千万富翁开始露出水面:一批拥有自己的别墅、小车甚至私人飞机的青年董事长、总经理令人羡慕不已。在20世纪末,千万富翁主要集中在东部,并且数量较少;到了21世纪初期,千万富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人们对擦肩而过的千万富翁不再感到奇怪。

股权、期权制的推行,使得心存鸿鹄之志、怀揣科研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有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暴富”机会;娱乐经济的繁荣,让一批明星在十分年轻时就拥有千万以上的财富;体育产业让一批顶尖级的运动员、教练以及体育经纪人有机会跻身千万富翁的行列;广告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其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优势,培育出一批千万富翁;传播行业的兴起,让一批电视、报刊经营者脱颖而出;国有企业年薪制的推行、首席教师的产生、私立医院、私立学校的增多、高科技企业的创办、网络经济的发展,为青年千万富翁的批量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1世纪的千万富翁将大量产生于农村。农村中的一部分能人凭借自己的胆识,从承包荒坡做起,或者通过生产饲料、运销农产品、酒类产品、开办市场、进军建筑业等方式积累起创业资本,从创办农庄、私营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对外贸易,一批老板借助“适者生存”原则,大肆扩展自己的实力,拥有了自己的集团企业,在农村创业群中脱颖而出,成为农村广阔天地里升起的耀眼明星。在城市,一大批知识青年通过白手起家或吸收风险投资,办起以网络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尽管许多网络企业纷纷倒闭,但一部分坚强者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市场,成为城市创业群中的佼佼者。

批量生产千万富翁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中小企业,一种是股份制企业,一种是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中,个人独资企业适合以智慧资本为主要创业特征的生产方式,即当代社会的“知本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经济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未来的千万富翁大多产生于上市公司等股份制企业;大型企业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批量生产富翁的条件,未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往往能产生成百乃至上千个千万富翁,特别是跨国公司,可谓青年千万富翁的聚居地。

如果说20世纪产生的一些千万富翁,是由鸡鸣狗盗之徒凭借聪明和机遇获得成功的话,那么,21世纪,知识经济造就的千万富翁将比比皆是。这些“科技富翁”也许是教授,也可能是网络工程师,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成果获得股份,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并实现产业化,在按“知”分配的过程中致富。他们拥有自己的别墅和汽车,但不会像20世纪的一些千万富翁那样到处炫耀,惹人注目,相反,他们更专注于事业,更热衷于为社会奉献价值而不是索取。尽管保险、律师、医生、运动员、演员以及营销、地产、金融、餐饮、食品、通信、期货、时装、林木产品加工、移动通信、芯片产业、家具、汽车环保等行业或职业中会涌现出一大批千万富翁,但拥有千万甚至上亿资产的青年“科技富翁”是当今最受尊敬的人。

在20世纪,改革开放让东部沿海地区的人首先富起来,孕育了一批青年千万富翁。在21世纪,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东部的发展特别是西部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青年千万富翁将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涌现,个体私营经济在西部将得到长足发展,中小企业将成为批量生产千万富翁的主力军。国有企业通过一系列改革,将重振昔日雄风,成为众多千万富翁的诞生地。今后,批量生产千万富翁的能力将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而不仅仅局限于年产值达到多少或者一年交纳的税收有多少。拥有著名商标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名牌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阶层,也是千万富翁成长的好地方。此外,策划、咨询、作家、影视编剧、导演、歌手等一部分杰出的自由职业者,将不断加入千万富翁的行列。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有十类人已跻身千万富翁的行列:列入首位的是私营企业主,有的财产已达100亿元;其次是外资机构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第三是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其中有的年收入达300万元;第四是个体工商大户,他们中有的年收入可达500万元;第五是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一批敢于承担风险的人走上“先富起来”的道路,年收入达1000万元的大有人在;第六是著名时装模特、形象代言人、体育明星、作家、运动员,有的著名演艺人员担任一个品牌代言人的酬劳就达300万元;第七是律师、经纪人、广告人和高级会计师;涉足证券市场的投资人和证券从业人群;第八是经济学家,一些走红的经济学家出场费为5万元左右,作半天报告拿10万元并不是新鲜事;第九是财经媒体的投资者、出品人,一年在几百万元收入的不乏其人;第十是专业市场的投资人,有的投资者专门选择城市的有潜力地段建设专业市场,往往投资一个专业市场就有几百万元的进账。

商界新趋势:百万富翁越来越年轻

目睹30年来商界的风云人物,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现象:百万富翁们越来越年轻。《亚洲周刊》报道,近30年来,全球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已从62岁降到38岁。时势造英雄。隶属伦敦城市大学的英国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大幅度跑赢大盘的上市公司中,45岁以下最年轻有为的前10名首席执行官(CEO)中,有8名是来自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最年轻。”如果将这个排名放宽至50位,那么45岁以下的CEO有近一半是来自中国。卡斯商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CEO的平均年龄只有47岁,而全球500强企业的CEO平均起始年龄在2004年为55岁,日本日经指数公司CEO的平均年龄则为62岁。

对百万富翁越来越年轻这一现象,许多人都认为出类拔萃的素质是众多年轻人跻身富翁行列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种解释只触及到这一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为百万富翁年轻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因特网的诞生,知识经济的降临,为一批年轻人提供了迅速致富的用武之地。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调查,目前全美的百万富翁中,有1/3的新富豪是在因特网上生财有道,有一些新贵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为暴发户。他们能够买车、买房、外出旅游,潇潇洒洒享受生活。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人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变成现在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这些靠国家好政策发展起来的百万富翁们,其年轻的面孔令许多人惊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年轻人要在商界脱颖而出是不可思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施行,为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根据对中外百万富翁成长历程的分析,他们之所以成为百万富翁,是机遇加毅力的结果,究其生财诀窍,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是领先一步

中国有句成语叫“先下手为强”。百万富翁们之所以比别人先富起来,就在于他们处处领先。无论是项目、信息、技术、人才,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他们总是走在别人前面。当别人刚刚走上企业发展的正轨时,他们早已踏上规模经营的路子。他们深知:只有识在人前,走在人前,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为了使自己经营的事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总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为了做到比别人领先一步,他们舍得进行智力投资,重金聘用人才,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他们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勇于竞争,以顽强的毅力和百倍的信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时代的重托。

二是规模经营

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前提是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实行规模经营。中外百万富翁大多是靠规模经营发展壮大的,他们通过规模经营不断增强竞争力,使企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于企业规模大、档次高,无论公开策划、产品开发,还是广告宣传、产品促销、售后服务,其水平都比一般企业略高一筹。没有规模,企业之路只能越走越窄。开展规模经营,要求企业领导人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促销水平,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三是灵活管理

灵活管理是百万富翁发财致富的一大特点。他们以市场为导向,整个管理过程均以顾客满意为准则;在员工的使用上,本着能进能出的原则,多劳多得,没有铁饭碗,更不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在产品的销售方面则采取广告促销、人员推销、电子商务、送货上门、电话促销等多种灵活促销手段,从不囿于一种方式,对新产品的开发,不盲目迷信专利,或仅靠自己的能力开发。他们善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上有潜力的新产品加以改进和仿制,使其更受消费者的欢迎。他们善于制定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竭力走在市场竞争的最前列。他们不惜投资聘请市场顾问,开展详细的市场调查,甚至花钱买建议,建立自己的智囊团。在企业外交和公关方面,他们不仅动用多种新闻媒体大作广告,而且策划、承办一个个“新、奇、特”的公关活动,制造新闻,获取“轰动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们总是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绝不会坐在办公室盲目指挥。他们懂得,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唯有以变应变,灵活管理,把市场作为企业的归宿,才能出奇制胜,迅速发展。

四是奋力拼搏

百万富翁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一不是奋力拼搏的结果。他们在创业之初,大多遇到资金贫乏、人才奇缺、产品无销路等困难,依靠坚强的毅力和奋力拼搏,才一步步挺过来,最终得到朋友的理解、亲人的支持,从而获得了成功。财富是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必须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光有苦干还不行,巧干显得更重要。大量事实证明:唯有依靠科技,重视人才,激励全体员工上下一心,为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把企业建设成为全体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五是争创一流

争创一流是众多百万富翁的共同追求。为争创一流,他们总是力求超越自己,在产品的设计、质量、技术及服务等方面,争创本地第一、全省第一乃至全国第一,甚至争创世界先进水平。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为达到“管理一流、环境一流、素质一流、质量一流、效率一流”,他们总是广揽一流人才,结交一流朋友;用一流的眼光,投资一流的项目,开拓一流的市场,从而赢得一流的效益。正是这种“争创一流”的精神,使许多企业起死回生,走出困境,一步一步地踏上新的里程。

标签:;  ;  

中国企业家成长报告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