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对广东省实验学校报告绩效竞赛的分析与研究_二年级作文论文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教学效果——对广东地区试验学校汇报表演赛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表演赛论文,教改论文,广东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教学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26所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学校部分学生汇报表演赛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广东省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初步教学效果,探索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发现问题,为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决策意见。

一、课题概述及研究假设

(一)课题概述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于1994年批准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其研究内容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探索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途径,将小学的语文教育和计算机教育以及汉字输入编码学习融为一体,改革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到“识字教学、编码打字、阅读理解、作文训练”四者相结合。本项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探索识字教学模式,通过以认知码为工具,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生字的音形义,还掌握了生字的编码和计算机输入(即打字)的技能,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第二阶段主要是探索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教学模式。全国许多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一百七十多所学校作为第一、第二批试验学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二)研究假设

在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班中,利用认知码、计算机等为工具和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经过一至二年的时间进行“四结合”试验,学生总体上具有一定速度的认知码汉字输入能力,并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组词、造句和简单的看图作文。

二、分析的对象和资料

广东省有8所小学于94年底作为第一批试验学校参加试验研究, 有18所小学于95年底作为第二批试验学校参加试验研究,现共有试验学校26所。为总结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交流经验,推动全省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于96年10月7—8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成果汇报会”,会议内容除进行试验研究工作成果展示和有关论文及课堂录像资料交流以外,还进行试验学校学生的汇报表演赛。

(一)分析的对象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这次参加表演赛的所有学生。参加这次表演赛的学生由各试验学校选派,每个试验班推选3个学生参加, 参加本次表演赛的学生共有94人。学生按年级分组,分成二年级组和三年级组。考虑到广东省的学校现行使用人教版和沿海版两套版本的教材,因此进行表演赛的时候每个年级组按使用的版本不同,分成人教版组和沿海版组,这样,表演赛的选手共分成四个小组,如表1所示, 不同的小组考试的题目内容各不相同。

表1参赛学生分组情况

(二)分析的资料

本研究的分析资料是这次表演赛的考试内容,包括第一阶段的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和第二阶段的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比赛两部分。

1.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比赛(限定时间10分钟)

利用认知码测试盘(1.5版),分别录入人教版或沿海版第一、 二册(考二年级组学生)或第三、四册(考三年级组学生)课本内容的文本。录入时将所有的标点符号去掉,而且规定供二年级组学生测试的文本前面300个字是离散文本,即是课文后面的生字或词组, 接着才是连续文本,即是课文的内容;供三年级组学生测试的文本前面400 个字是离散文本,即是课文后面的生字或词组,接着才是连续文本,即是课文的内容。

比赛时间一到,测试盘自动出现被试学生的成绩,包括有所打的总字数、打错的字数、正确率、速度等内容,存盘后将学生成绩表打印出来以供分析。

2.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比赛(限定时间15分钟)

要求参赛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计算机上利用认知码进行输入回答。

(1)给出五个字,分别用它们进行组词,每个字组的词不得少于3个,满分为15分。如超过3个词,正确的词一个加一分;如少于3个词,一个词扣一分。

(2)给出五个词语,分别用它们进行造句,正确的句子每句2分,满分为10分。

(3)仔细观察给出的图片,根据画面的内容,写出一篇短文, 满分为15分。

三、教学效果的分析

(一)学生掌握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的能力

小学语文“四结合”课的本质是语文课,而不是计算机编码课,它是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来学习认知码,同时利用认知码和计算机的特点掌握和巩固语文知识,因此,学生的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不是“四结合”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但学生必须具有一定速度的认知码汉字输入水平和技能,为开展“四结合”教学打下基础。

为分析参与试验学校的试验班学生对认知码汉字输入的掌握情况,对所有参赛学生的认知码汉字输入的正确率和速度进行统计,得出如表2所示的情况。

表2学生认知码汉字输入的正确率和速度情况

学生组别 正确率%速度(字/分钟)

二年级平均 91.0525.86

三年级平均 92.7327.67

总体平均91.8926.77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

(1)所有学生的认知码汉字输入的正确率总平均为91.89%,速度为26.77(字/分钟),即一分钟输入26.77个汉字。

(2 )三年级学生认知码汉字输入的平均正确率比二年级学生高0.84%,平均速度也比二年级学生快1.81字/分钟。

在参赛的学校中,南海市桂园小学(第二批试验学校)的成绩最突出,全校共有六位同学参加比赛,他们的成绩如表3所示。

表3

南海市桂园小学参赛学生认知码汉字输入的速度(单位:字/分钟)与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造句、作文的考试成绩(百分制)

注:“获奖”分别是指“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奖”和“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比赛奖”

从表3可见:

(1)南海市桂园小学虽然是第二批试验学校, 但参赛学生认知码汉字输入的平均速度较快,每分钟可输入汉字68.50个字, 比参赛的二年级学生的平均速度快42.64个字,比所有参赛学生的平均速度快41.23个字。

(2)表3还说明,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造句、作文的成绩与认知码汉字输入的速度快慢有密切的关系。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造句、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是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说明要让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训练,必须具备有一定的汉字输入速度。

(二)学生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的能力

为研究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造句和作文的情况,我们选取二年级人教版组(54人)和三年级人教版组(19人)为样本进行具体的分析。

1.总体成绩的分析

将二年级54位学生和三年级19位学生的成绩折算成百分数,按不同的分数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分数,如表4所示。

表4 二年级(54人)和三年级(19 人)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语文考试的成绩情况

从表4可见:

(1)学生总体的考试成绩接近良好的水平(78分), 三年级的平均成绩(80.4分)比二年级的平均成绩(75.4分)高。这种情况与速度的情况一致。

(2)二年级的最高分为128.8分,比三年级的最高分(102.5 分)高;最低分为30分,比三年级的最低分(52.5分)低,说明二年级的差异程度大。

(3)从各个分数段看,按100以上、80-99、60-79、60以下四个分数段,可见三年级学生的分布规律是呈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属正常情况;而二年级的学生在100以上、80-99、60-79 三个分数段上都比三年级的比例小,而60以下的分数段却比三年级的比例大,说明二年级的差生多。

为分析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的情况,研究学生联想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分别对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组词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2.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的分析

表5对二年级学生的组词分析(54人)

注:本表中的组词个数只计算正确的词

从表5可见:

(1)在给出的五个字中,对每一个字, 同一学生能够组出正确的词语,最多个数都在6个以上,最高达8个。

(2)在给出的五个字中,对每一个字,所有学生(54 人)能够组出的正确的词语,总数都在11个以上,最高达19个。

(3 )除“借”(注:许多学生写成如“借书”这样属动宾结构的短语,不符合词语的要求)以外,其余四个字有超过50%的人数能组三个词以上,其中,“春”字有46.3%的人数能组三个词,有53.7%的人数能组三个以上的词。

(4)根据统计的结果发现,对于同一个字, 不同的学生进行组词,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较多,如用“春”字组词,52人组的词中有“春天”这个词,占总人数的96.3%;用“常”字组词,48人组的词中有“常常”这个词,占总人数的88.9%;用“远”字组词,43人组的词中有“远处”这个词,占总人数的80%,说明学生对这些字的联想思维相当一致。

(5)根据统计的结果还发现,有些学生组的词中, 出现了一些较少见的词语。如用“村”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亚运村”、“新村”;用“春”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春风满面”、“满园春色”;用“远”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远洋”、“远走高飞”。说明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

表6对三年级学生的组词分析(19人)

注:本表中的组词个数只计算正确的词

从表6可见:

(1)在给出的五个字中,对每一个字, 同一学生能够组出的正确的词语,最多个数都在4个以上,最高达6个。

(2)在给出的五个字中,对每一个字,所有学生(19 人)能够组出的正确的词语,总数都在7个以上,最高达18个。

(3)除“转”以外,其余四个字有超过50 %的人数能组三个词以上。

(4)根据统计的结果发现,对于同一个字, 不同的学生进行组词,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较多,如用“城”字组词,19人组的词中有“城市”这个词,占总人数的100%;用“思”字组词,19 人组的词中有“思想”这个词,占总人数的100%;用“演”字组词,18 人组的词中有“演戏”这个词,占总人数的94.7%,说明学生对这些字的联想相当一致。

(5)根据统计的结果还发现,有些学生组的词中, 出现了一些较少见的组语。如用“城”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城池”、“城堡”;用“演”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演习”、“演艺”;用“转”字组词,有些同学组成“转让”、“转交”,说明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

3.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的分析

为分析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的情况,研究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分别对二年级和三年学生的组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对二年级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的分析

给出的词语 句子完全正确的人数 所占比例

平均比例

悄悄4990.7%

知 道

4685.2%

帮 助

4277.8%83.7%

喜 欢

4787.0%

告 诉

4277.8%

表8对三年级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的分析

给出的词语 句子完全正确的人数 所占比例

平均比例

已 经19 100%

关 心18 94.7%

可 爱19 100%94.7%

如 果17 89.5%

精 彩17 89.5%

从表7和表8可见:

(1)两个年级的学生造的句子完全正确的比例为83.7%和94.7 %,属优良状况。

(2)三年级的学生比二年级学生较好,在三年级学生中, “已经”和“可爱”两个词造的句子所有的学生(19人)全部正确。

表9二年级学生(54人)在造句中出现的错误分析

表10三年级学生(19人)在造句中出现的错误分析

从表9和表10可见:

(1)表9中,学生在造句中出现的错误共有40次,占总人次数(54人×5=270)的14.8%;表10中,学生在造句中出现的错误共有8次, 占总人次数(19人×5=95)的8.4%,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在造句时出现错误的人次数比二年级的学生少得多。

(2)从表9和表10看,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语法不通顺”、“用词不当”、“打成同音字”、“打错别字”、“打多字或打漏字”等方面。在二年级中,“打成同音字”的错误特别严重,但在三年级中,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3)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有些是受地区方言的影响而造成的,如“今次”是广州话的说法。

4、利用认知码进行作文的分析

对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得表11和表12的结果。

表11二年级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作文完成情况

写了但不完整 基本完整 完整且重点突出

人数8人6人 7人

33人

比例14.8% 11.1%13%61.1%

表12三年级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作文完成情况

写了但不完整基本完整完整且重点突出

人数2人

1人

16人

比例10.5% 5.3% 84.2%

从表11和表12可见:

(1)利用认知码进行作文,二年级学生“没写”的人数有8人,占全年级的14.8%,说明部分二年级学生的输入速度较慢,花太多时间在组词和造句方面。

(2)两个年级中,作文达到“完整且重点突出”的人数, 二年级学生占61.1%,而三年级学生占84.2%,明显优于二年级。

为研究学生的作文能力,分析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分别对两个年级中达到“完整且重点突出”的文章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如表13和表14的结果。

表13对二年级33篇文章的分析

表14对三年级16篇文章的分析

从表13可见:

(1)在二年级33篇文章中,最多字数的文章为177字,最少字数的文章为21字,每篇文章平均的字数为60个字。

(2)在二年级33篇文章中,主要出现的错误是“打错同音字”、“用词不当”、“上下文不连贯”、“想象不合理”等几方面。

从表14可见:

(1)在三年级16篇文章中,最多字数的文章为191个字,最少字数的文章为49个字,每篇文章平均的字数为126个字, 是二年级学生的两倍多。

(2)在三年级16篇文章中,主要出现的错误是“打错同音字”、“用词不当”、“打漏字”、“打错字”、“想象不合理”等几方面,没有出现“上下文不连贯”这种篇章结构的错误。

四、分析的结论

通过上述的统计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掌握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的能力方面

1.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加了认知码知识学习,经过一至二年的试验教学,学生除掌握原有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外,普遍具有一定速度的认知码汉字输入技能。

2.学生的认知码输入速度快慢有差异,发展不平衡。从总体情况看,试验两年的学生(三年级)比试验一年的学生(二年级)的认知码输入速度较快。

3.学生的认知码输入速度与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有关系,学生具有一定速度的认知码汉字输入水平和技能,是开展“四结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二)学生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的能力方面

1.学生利用认知码组词、造句、作文的总体情况接近良好,三年级的平均成绩80.4分,属良好;二年级的平均成绩75.4分,属中上水平。

2.通过对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组词情况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知识面广。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四结合”教学中,利用了认知码和计算机为手段和工具,让学生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协作学习,取长补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内的多种教学媒体,增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

(2)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但又非常开阔。 说明学生在普遍掌握常规用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3)学生的组词与学生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关,受当前的社会、 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影响。

3.通过对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情况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学生具有较强的用词造句能力。

(2)学生在利用认知码进行造句时所出现的错误, 有些是与语文知识有直接的关系,如“标点符号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有些是与打字有关系,如“打同(近)音字”、“打错别字”、“打多(漏)字”,但随着试验的持续,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有明显的改正。

4.通过对学生利用认知码进行作文情况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学生具有一定的看图作文能力。

(2)从“完成情况”、“篇幅长短”、“出现错误”等方面, 都表明三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广东地区开展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从总体水平方面,三年级学生(第一批试验)比二年级学生(第二批试验)较强,说明该项目随着研究时间的持续,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越来越显著,证明《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一项具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从二年级学生中所涌现的一批突出的尖子,又说明该试验研究只要领导重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便能在短期内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这又说明,《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一项卓有成效的研究课题。

五、关于深入开展研究的几个建议

通过对这次广东地区试验学校汇报表演赛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经验,肯定了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使这项试验研究活动能够顺利地、深入地开展下去,以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规范指法的训练,提高认知码汉字输入速度。

2.在试验的初期(主要是指在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区分有关的同音字和近音字。

3.进一步加强对常规语文知识的学习,如有关标点符号和词语的使用,掌握和应用有关语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4.缩小差异,提高整体水平。对个别落后的地区,要纠正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明确“四结合”教改的目标和意义;对个别落后的班级和学生,要改变教学方法进行辅导并加强训练。

5.消除地方方言和不规范习惯的影响。广东地区由于受广州话等多种方言和一些不规范的说话、用词习惯的影响,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错误,所以,要认真推广普通话,使学生写字、用词、说话等方面规范化。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文总结和分析的只是一些初步的教学效果,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会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果。

标签:;  ;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对广东省实验学校报告绩效竞赛的分析与研究_二年级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