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及经济金融安全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电子商务发展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网络普及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是信息化社会的商务模式。据国际电信联盟预测,2000年电子贸易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世贸组织预测,到2002年通过网络的国际电子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成至5成,电子商务可能列入WTO“千年回合谈判”的议题。但金融界诸多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下,应将经济安全放在关键位置,坚持加速发展与经济安全并重,从战略角度审视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在网络化情况下,通过电子商务这种手段,产品的生产者会更多地直接面对消费者。原先那种层层批转的中间商业机构的作用将逐渐淡化。这将引起市场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直接网上交易
即在电子商务下,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品交易。这种交易避开了某些传统的商业流通环节,因而更加直接、“面”对“面”和互动式自由订制选择。它对于以传统商业运作为主的市场运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瞬时化
即原有以商业作为主要运作模式的市场机制将部分地被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所取代。市场将趋于多样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产品将千方百计地在网上营造自己的营销模式以吸引客户。由于当代信息网络双向和动态的特点,这时的市场会更显个性化和瞬时化。
3.市场细分的彻底化
随着市场环境和运作方式的发展,目前的市场经历了从同质市场到市场细分,再到伲池(编注:Niche,指一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为行销用语。)的变化过程。目前市场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的划分越来越细和越来越个性化这两方面。但是在传统社会中,这两种方式无论怎么发展,其最终结果还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消费群体。只有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才有可能把这两方面的趋势推向极至,演变成为一场针对每个消费者的营销,即“微营销”。
4.商品流通和交易方式的改变
在电子商务下,商品流通和交易方式的改变将主要表现在中间(即传统商业)地位的减弱,直接交易过程的出现,以及营销全球化,实务操作无纸化(即无纸面单证、票据、文件等等)和支付过程的无现金化(即完全通过电子货币的方式支付)。
(二)中央银行系统经受严峻考验。其一,电子商务交易的高效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使中央银行的监管难度加大。监督水平一般,金融风险已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将会因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而产生一系列新的难题。例如,央行如何有效地控制“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等网上金融服务活动,如何防范借机滋生的各类金融犯罪活动,即使在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的发达国家,这类问题也仍是相当棘手的。央行很难保证电子商务支付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性。其二,银行卡、电子支票等所谓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由此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其三,迫使央行进行系统性改革,而这种变革往往与国家政治经济全局相关联,在政治、技术以及财力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在特定期限内操作和推进。
(三)利用电子商务影响和危及他国政治经济安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是30%,国际贸易的增长率是5%左右,而国际资本的流动年均增长率25%,全球股票的总价值增加了250%,随着电子商务发展,1997年全球虚拟经济总量达到了140万亿美元,而全球的GDP是28.2万亿美元,虚拟经济的规模大约是实体经济的4倍。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平均流动量是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平均贸易额的50倍。爆发于1997年的东亚金融风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重要启示,其中之一就是电子商务既明显加速了金融业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极大助长了危机的形成。一些投机家正是充分和巧妙地利用了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坐在办公室内即可操纵世界任一市场的金融支付交易活动,闪电般地发起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甚至若干国家的“不流血的战争”,并可在瞬间分出胜负。无庸置疑,国际间有人会利用电子商务等种种高技术,试图控制他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危及其国家安全,对此,应保持高度警觉。
(四)我国商业信用支付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缺乏满足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完善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银行的电子化水平不高,安全性差,银行网之间相对封闭,尚未能承担支付网络电子交易费用的角色。在这方面,虽然已经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先行者,但距离全面的电子商务应用,特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安全资金结算的要求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我国商业信用相对低下,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意识薄弱。电子商务往往在商业信用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得到发展。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会更快得到发展,目前电子商务的国际谈判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他们在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处于优势。而我国则是一个商业信用相对低下的国家,相互拖欠货物和货款屡见不鲜,当面交易尚且有不安全感,在一个无形的市场里,跟一个无形的商家或客户做生意,则会更不放心。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的全面普及,必然要求一个全面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和完善的制度保证。无论是因特网,还是电子商务,都需要通过其成功运作与效能效益逐步建立客户的信心。另外,对于因特网和电子商务这样的新东西,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和认识亟待提高,否则也会继续阻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六)我国的法律、法规和信息产业生存发展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电子商务这种崭新的商务活动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电子合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网上交易的经济纠纷问题,计算机犯罪问题等等。而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法制的不断完善仍需要走很长的路。另外,在我国电子商务生存发展的环境尚不理想,特别风险投资机制的不完善,风险投资资金的匮乏严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众多民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软件难以真正形成完善的产品并走向市场,阻碍了许多有创意有市场的技术走向市场,不利于电子商务的技术创新,而这正是我国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发展电子商务及经济安全对策
(一)拓展业务要与有效监督机制同步进行。电子商务的拓展,特别是金融性业务的拓展,往往容易出现一种严重的脱节现象,这就是业务发展与有效监督机制不能同步进行,业务和技术有发展,有效的监督机制跟不上。这是严重的漏洞,等于为经济犯罪行为打开方便之门。由此已发生了一系列违纪、违法案件,已造成了若干痛心的损失。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预警防范体系是一项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监督机制方面稍有疏忽,便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严格把好设备、技术关口。设备购置要尽可能做到高起点,避免使用还未运行就已过时的“新”设备。要坚持技术不完全成熟不得开展业务的原则,包括加密、验证、授权、抗否认、自动撤销检查等功能的网上安全认证体系,必须十分严格地逐项建立,并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区分国际电子商务和国内电子商务,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国际电子商务方面,我国政府应加强紧迫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国际组织关于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框架和规划的讨论、谈判,使其构建的体系与制定的协议、标准等有利于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际电子商务中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以保护电子商务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国内电子商务方面,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产业化问题,制定国家层次的电子商务的总体规划和步骤,尽快出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框架。另外,电子商务是一项涉及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金融体系和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政府应加强组织协调各种资源,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服务。
(四)对致力于电子商务应用服务的企业而言,在目前总体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那些在物流、支付、信用和政策环境相对较好的行业和业务领域,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把良好的服务放在第一位,采用实施简单、操作灵活、容易为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并与传统商务活动方式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从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让广大企业和消费者通过亲自尝试电子商务过程,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实际效果,认识到电子商务市场,实现中国因特网和电子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网络基础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虽然产品更新很快,但其基础研究周期却很长。发展电子商务应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基础研究如保密算法和协议、论证协议等。在保密性方面,国外已有不少企业认识到,仅仅依靠软件加密是不够的,我国也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网络安全方面,各国都非常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论证不应单纯的政府行为,而应由政府授权,采用市场运营方式操作,鼓励软件企业参与开发工作。同时,网络基础研究必须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产学研用结合。
(六)建立健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规、标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的人才。这些人才将关系到21世纪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