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配电线路是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距离长、范围广,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阻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对35KV及以下输配电网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电能输送的安全性。
关键词:35KV;输配电网;运行维护;改善措施;
35KV及以下输配电网的运行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为了加强运行的安全性,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及时发现输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保证人们的用电质量。
1输配电网的特征
如今电力行业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尤其在输配电网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过原本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例如,输配电网由于存在跨度大、覆盖范围广等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导致线路故障的产生,再加上一些输电线路安装在地势较为复杂的区域,其维修和养护难度增加,降低了电能传输效率。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输配电网的材料和技术在不断更新,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加强电能运行的安全性。
235KV及以下输配电系统运行维护中的问题
2.1自然因素影响
输配电线路架设中需要经过很多区域,这使得其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多,如雷击、地震灾害等,输配电线路故障不仅阻碍了电能的有效输送,严重时还会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产生。尤其是雷击造成的故障问题尤为严重。
2.2设备故障问题
造成输配电设备故障的因素相对较多,如技术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等,如果不能及时开展维修工作,将会增大故障影响范围,进而影响电能传输的有效性,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结合以往输配电设备故障情况的原因,继电保护问题和消弧圈容量问题最为严重。
2.2.1继电保护问题
由于输配电系统电压的变化性,在故障产生时,系统内的电压以及各节点之间的电压会存在下降的情况,进而增加系统运行负荷,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另外,端口和变电站之间设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为整体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负担,配电系统在电能供应上一直采用的是直流电供电方式,虽然实现了能源节约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辅助线路的数量,不仅阻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也加大了维修养护的成本。
2.2.2消弧线圈容量小,调谐效果差
随着电能需求的增多,配电变压器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多,并广泛应用在用户家中以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不过对于35KV及以下输配电系统来说,配电变压器的增加导致电流不断增大,配电线路逐渐加长,原有的消弧线圈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系统运行要求,降低了消弧线圈的容量,影响了调谐效果。
2.3人为因素问题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输配电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相对较多,技术能力相对较差,且很多工作人员并未经受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设备的性能、系统运行状况进行有效把握,导致输配电线路存在不同的质量问题,再加上维修养护效率较差,降低了输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加了风险存在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一些输配电线路上存在悬挂重物的情况,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会使得线路出现短路等情况,影响运行效果。
3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改善措施
3.1提升输配电线路设计管理的科学性
输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只有确保输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中,要对输配电线路所处的环境实行勘察和了解,并结合以往的资料,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输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在试运行环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运行中线路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和完善,提升输配电线路的设计质量。
此外,在输配电线路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完善消弧线圈设计。对于35KV及以下输配电网来说,消弧线圈设计的合理性,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线圈数量少的消弧线圈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增加线圈电力容量,减少故障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升系统的保护效率,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二是合理应用电抗器。由于输配电线路的电压波动较大,为了避免因电压降低而带来的故障问题,在对现场实行合理勘察后,决定在输配电网上安装相应的保护阻抗,以此来避免短路电流的产生,防止电压的波动,保证输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3.2建立完善的输配电线路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输配电线路施工、巡视以及维护工作的有序进行,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加强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铜丝管理制度的落实也加强了对输配电电路的监督和检查力度,通过科学化策略的应用,提高了线路运行质量,维护线路的安全。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结合输配电线路的整体情况实行全面分析和把控,确保其合理性、可行性,从而实现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完善激励制度内容,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改善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质量。
3.3加大线路巡查力度
电力企业应对输配电线路开展定期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运行维护效果。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可每月开展一次线路检查工作,在恶劣天气下,如汛期,要增加巡查次数,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此来降低不良天气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在夏季温度较高的环境下,用电负荷会明显增加,导线弧垂增大,这时需要开展交跨测量工作,控制导线弧垂的位置。而在春季时,需做好防鸟害工作,避免鸟在线路上筑巢,导致短路问题的发生。冬季需要对跨水等地的线路实行检查,避免水汽凝结出现冰闪问题。在巡查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保证输配电系统运行效果。
3.4做好防雷措施
防雷工作是输配电线路设置中较为重要的环节,防雷作业的合理性,能够削弱雷击对线路带来的影响,避免短路等问题对系统设备带来的危害。在防雷设计中,要结合线路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避雷导线,防止直击雷的影响。再者,通过偶合法来降低雷击后杆塔电压的增值,以此避免电压负荷的增加。或者还可以通过消弧线圈接地法来笔迷雷击后单相接地带来的问题,预防相间短路的出现,保障输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语
总之,随着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规模的逐渐增大,破坏电网稳定性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多。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电网管理力度,提高运行维护工作的效率,才能有效加强输配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先进.35kV及以下输配电网运行维护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7(17).
论文作者:李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输配电论文; 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电能论文; 电压论文; 弧线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