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杰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杰

(罗定市双东街中心小学,527200)

摘要: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其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应用研究;小学数学

引言

该模式是在教师已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无疑是大有益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

导学式教学模式有“有效自学——精讲互动——总结拓展----当堂训练” 四个程序,现在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导学式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步骤。

1.有效自学。其程序是:教师展示自学提纲——自学思考题(教材中可以找到、感知到的——学生高效自学——教师巡视、答疑

(1)自学提纲。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个侧面和高,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导出方法。

(2)自学思考题。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侧面和高。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推导方法。

(3)学生高效自学。准备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具,让学生真切的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侧面和高,然后通过容量法,自己体会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

(4)教师巡视、答疑。看学生是否认真参与了自学过程,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操作中注意一下几点:首先,为师者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学目标。目标的设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具体,不能抽象,以学生一看就明白为度。二是要重基础。因为是自学,所以要以学业能自主达成为度,切不可人为地提高标准。三是小而少,小是指学习目标不要太大,太大就显得空洞;少是指目标不易过多,要把重心放在知识和能力上,至于情感目标是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是教师教学艺术上的问题。其次是自学内容的设定。三是问题的设计更多的要关注基础,但也要有梯度,即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预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因预习有不同程度的喜悦之情。第四是设计的问题不易过多且要灵活。五是应该有个预习检验。检验的方式很多,千万不要认为检验就是“小型考试”,学科不同,检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老师们创造性的开展,但此环节不能少,因为这样做也是为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握不好困惑,互动必然是平淡的、苍白的。

2. 精讲互动。其程序是:教师展示讨论提纲、题目——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质疑——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多元评价

(1)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提纲。讨论自学提纲和自学思考题。

(2)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质疑。这个过程学生就问题独立思考,然后是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进行讨论,质疑和答疑。

(3)学生回答问题。出题目让学生到黑板上面做,当场改错,纠正错误。例如: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个侧面和高。默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公式。尝试着解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面积计算的应用题。

(4)教师多元评价。对班里学生自学及互动情况进行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首先应关注学生独立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

(2)在关键问题上,要注意巧妙应用启发式教学,切实把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出来,以保障学生主体性的形成;

(3)所有的互动都应是任务明确,方法具体,分工合理的;

(4)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坚持正面表扬和激励。

3. 总结拓展。其程序是:教师构建知识系统———思考延伸(培优)[进一步提出研究的课题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后自学解决,为下节新课作准备]

(1)全面、系统的讲解课本内容。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详细讲解,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思考延伸。出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题目,让学生思考,留作课后作业。

本阶段注意以下几点:

(1)总结阶段是教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加工、疏导,将复杂多样的知识归纳成序,成为系统,便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系统。

(2)学生在上述自学、讨论过程中获取知识是不断穿插进行的,比较零散。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运用纲要图表(提纲挈领式、表格式、结构式等)进行总结串讲,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学生共同感到困难的问题,把知识概念化、条理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系统地组织、加工、编码,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3)拓展创新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的再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评价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知识和初步提升能力的过程。

(4)研究的题目主要由应用、创造等高能力层次的各类题目组成,进行解答。学生通过自己组织材料,应用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和研究这些具体的问题,这样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于社会实践,既加深和丰富了原有知识,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5)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主要是创造条件,及时帮助学生,提供发现的线索和依据,并引导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与活动,使学生顺利地开展发散性认识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优良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思维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6)本阶段还可延伸到第二课堂中去,通过野外观察,实际操作,选写小论文等,可以发掘优秀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冒尖”,培养创造型人才(培优)。

4.当课训练

找3-5道,由浅入深的,求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题目,学生做完后进行精讲。确保学生会应用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当堂训练是在前面三个步骤上进行的,是根据“遗忘”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当课训练就是即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尽可能让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训练的方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比如:文科的可能是背诵、听写、写片断、测验。理科可能是具体题目的演练。训练的时间也应是有弹性的,时间的长短根据学情决定,也许是10分钟,也许是30分钟。训练的密度一般由学习内容决定,不一定每节课都要进行训练,但学习完某一部分内容(或某个专题)一定要训练,这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减轻课业负担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导学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激、思、疑、辩、理、 练过程)中以 “观察、读、听、说、写”五种方式体现出“学”,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依靠“听”单一方式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同一信息从“口、耳、眼、手、脑”等多渠道结合强烈刺激记忆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情趣,开发了自己的智力,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庆莲.浅谈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66-66.

[2]方云霞.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探析[J].学周刊:B,2011,(9):77-77.

[3]林媚.探讨导学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8):109.

论文作者:罗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_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