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盖东东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盖东东

滨州市轻纺工业设计研究院 256600

摘要:预制装配式在日后发展中,必须要有效展示工厂预制件和现场装配具有的优势,将新材料、工艺使用到当前的建筑中,让结构和建筑等专业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互相配合,改善建筑属性和功能。随着绿色、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们国家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前景。就以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必须要紧密关切国家有关建筑上的政策,改变自身理念,不断的促进新式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使用,从而促进国内建筑产业发展。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研究和开发预制装配式建筑相关施工工艺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配套技术及装备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本文中依托工程所开发的新型装备,不仅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装配式建筑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推动建筑产业化,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优势

1.1节约资源

我国建筑建设施工和使用过程的能耗比发达国家大很多,现今正在使用的建筑节能减排性能一般,节能建筑建设与发展缓慢,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资源利用率不高。相比之下,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建造工业化、模块化程度更高,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建筑施工和使用的能耗更低,能够改变我国建筑能耗偏高的问题,混凝土装配式使用了预制外墙墙板,外墙无需现场浇筑施工,外墙模板使用量更小,应用的叠合板阳台也有效解决了木材、钢筋以及混凝土的用量,能够节约40%的木材。

1.2节能环保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对建筑材料的用量更小,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更少,废弃物处理费用更低,有助于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使用到的预制构件来自工厂化加工,建筑材料利用率更高,而且加工车间内环境更加稳定,有助于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并且预制构件现场组装工作量很小,施工噪声强度低,施工进度快,建筑施工对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小,施工产生的粉尘、废水、有害物质排放更少,也有效减轻了建筑施工造成的环境问题。

1.3工期与造价优势

传统建筑主体结构封顶施工结束之后,需要1-2个月的时间剔凿窗洞、防水、副框收口,装配式施工技术则使用了预留墙面安装外窗需要使用的木砖的预制外墙板,主体结构封顶之后,可以直接封闭外围,节省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而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也便于提前插入室内砌筑,更早开始建筑装饰工程。而且传统的建筑施工中,外墙装修、保温粘贴、抗裂砂浆涂抹等施工需要耗时2-3个月,相比之下,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可以在预制外墙、飘窗时同时制作完成保温层与装饰层,节省建筑外装修时间接近3个月。因为施工效率更高,工期更短,新型预制装配式在施工成本方面也与很大优势,节省了机械台班费用和人力费用,无论是预制构件的厂内生产还是现场组装,都是规范化标准化的流水式可重复劳动,施工效率更高,人力资源投入更少。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来说,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与强度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关键。因此,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利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加强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精密度。同时,在预制构件安装的过程中,下层板预留插筋,伸入到内墙板底预留螺栓孔中。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在螺栓孔中灌入相应的水泥砂浆灌浆料,并且再通过螺栓固定的形式将建筑工程的剪力墙与建筑工程各个结构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剪力墙的连接螺栓放置的位置应当在整体结构的中心,这样不会对后续施工项目的展开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剪力墙自身的稳定、刚度等性能。同时,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对其施工的成本也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2.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1)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形式。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叠合板安装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安装的过程中,其距离作业层应当300mm 处,并且应当对的叠合板安装的方向,进行全面的调整、定位等方面工作,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叠合板在安装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另外,在预制吊板安装的过程中,影响加强对叠合板的保护工作,避免发生碰撞、停稳放慢,避免了施工材料大量浪费,控制了施工的成本,从而保证了预制吊板安装的质量。

(2)在预制吊板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模数化吊装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吊装安装的紧密程度。

(3)在安装的过程中,在其底部影响设置相应的临时支架,其每个支架的距离大约额为150cm,等到吊装施工技术以后,将其临时支架拆除,起到了稳定、固定的作用。

(4)若是进行双层结构安装的过程中,那么就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在上一层叠合楼板结构安装施工结束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放置一段时间,其时间大约在2~5d 左右,并且对其强度进行全面的检测,只有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将下一层支架进行全面的拆除工作,以此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

2.3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预制窗体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预制窗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螺栓、吊耳的相似对窗体上预留的螺母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在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在窗体距离作业面300mm 的位置对其窗体的构件进行全面连接。但是,在连接的过程中,应当对窗体的方向进行全面的调整,使窗体的螺栓很好的插入墙板的连接孔内,这样不仅有效的提升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也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得到全面的展现。

2.4预制构件防开裂施工技术

预制墙板通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即向灌浆套筒中注浆的方式连接。但是单纯的注浆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经工程实践研究,得出一种坐浆严密、注浆密实,且操作简便的预制墙板半坐浆半注浆竖向连接施工结构。根据墙板特点进行分仓,利用坐浆料将墙板四周进行封闭,封闭材料应为专用坐浆料,预留线管部位,利用专用坐浆料进行重点塞堵。预制墙板固定后,注浆施工灌浆套筒,使预制墙板通过灌浆料与坐浆料的固化连接固定在楼板上。

2.5预制构件支撑

预制柱使用斜撑支撑系统,柱吊装结束之后套筒续接砂浆,接3撑,大梁先吊装,后施工套筒续接砂浆,应支4撑。柱斜撑最大容许撑拉强度为1t,柱底使用薄铁垫片,依据柱子质量确定垫片平面尺寸,斜撑与地面最佳角度为55°,斜撑两端螺纹需要紧缩,并充分考虑到斜向构架平衡和后续工序施工,对支架固定位置与数量灵活选择。预制梁和预制柱接头、剪力墙竖向连接位置等狭窄部位可以使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混凝土浇筑量很小,铸模侧向压力也比较小,设计中要避免出现移动和膨胀,同时为防止水泥浆溢出,要加强铸模与构件连接。

总之,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施工理念,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朝向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耀. 浅谈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方式[J]. 河南建材. 2017(04)

[2] 郭秋静,周豪杰,叶燚.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2)

[3] 王莹瑜.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47)

论文作者:盖东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盖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