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论文_郭欣

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论文_郭欣

(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市新区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

摘要: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电力安全管理的脊梁,在电力安全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数位业界精英人才的先进思想,配合高效管理方法开发出来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国家供电行业的可靠性,使其实现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因此,本文结合供电行业总体大背景,在指出供电服务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策略,以及对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的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

1.供电行业总体大背景

电力行业是我国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相对较早的一个行业,它起始于六十年代初。从最初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专项业务应用阶段,再到现如今的电力信息综合应用阶段,电力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电力行业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事实上,传统的电力企业更习惯于根据某一部门的特殊需要开发或购买单一的项目。长年累月,斥巨资却也无法达到信息兼容的效果,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众多的不便。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电厂与电网关系日益紧密,确保电网的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对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得不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就更加需要一个统一平台来实现信息的共享,达到管理高度集中、数据高度集成的目的。

2.供电可靠性

2.1 供电服务的突出问题

传统企业受数据信息系统的落后性和设备的运行速度低下的影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操作繁琐,却又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的数据信息,可谓是事倍功半。再加上传统的企业采取垂直管理制度,信息一级一级向下传递的过程中,造成了信息的缺失或者是信息的传递错误,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完善当今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可以使工作人员更明确个人的定位,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工作效率;还可以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可以调度到所有相关资料,将工作人员从信息统计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信息的利用和数据的保护上,尽可能的减少各级工作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甚至不动用劳动力,同时达到数据信息的最大量搜罗目的。总之,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2.2 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策略

2.2.1深化无故障运行的应用

无故障运行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有效策略,它在实现电力建设业务的发展需要的同时保证了用户的用电体验感。因此,电力部门应该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深化无故障电力运行效率,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有效供电的可靠性。

2.2.2 延长维修周期增强可靠性

以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科技发展进程缓慢,供电设备设计还不够完善,必须经常性的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正常运行。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技发展水平飞速提高,城市网络不断进化,供电设备也日趋完善,再按照原有的方案对供电设备进行检测,就会引发检测过剩的问题,显然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必须适当延长供电设备的维修周期以增强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同时,为了避免设备漏检的发生,企业必须加强对维修信息的登记、储存,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2.3 调整生产模式

调整生产模式,促进精益求精,字面意思就是通过对劳动时间的总结分析,制定有效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促进生产环节的精细化,尽可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维修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一旦接收到维修信息,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目的地,在确保各方人员安全的条件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节省维修时间,保证电源维护,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当然,这也需要有关部门提供许可。负责人员更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呈上书面报告,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刻反思经验教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

3.1 对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在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的问题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的办公软件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它利用系统完备的管理方法和决策者先进的管理理念、搭配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便捷的网络平台,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工具。

3.2 供电可靠性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原则

3.2.1 总体规划

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是以J2EE标准为基本标准所形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以信息的集中为其基本特征,将所有的信息数据展示给上级领导,保证信息真实透明。同时采用B/S系统,满足客户端在不安装任何插件的情况下正常运行,减小占用内存,提高流畅度。,并且对用户所浏览的信息做备份,维护数据信息的同时,将所有的信息提交给总数据库,保证下次搜索该信息时的方便快捷。由于切实考虑过该行业的发展空间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对信息数据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分析定位,保证工作正常流程的顺利开展。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及开放性,构建了服务SOA 体系,采用满足J2EE标准为基本标准所形成的三层体系结构,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共享。同时,采用先进的网页服务集成接口技术,有利于信息交换的顺利进行;

3.2.2设计开发原则

1)实用性。我们要注重信息开发的实用性以及客户体验的实用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尽量采取高效节能的程序输入,在节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便于后期问题的修复;在客户体验的过程中,也应该经过长期的、大量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数据分析,整理出一套适合最广大用户的使用习惯,保证信息使用的方便快捷。

2)先进性。系统设计要结合国内外先进科技以及先进科研成果,本着学习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出一套先进性与实用性兼备、业务能力先进的供电可靠性网络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3)适应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机器也一样,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本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规模大小,设计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本企业的系统;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自身的兼容性,要使其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数据库和搜索条件。

4)安全性。安全性可以说是系统设计最为重要的一点了,加强数据的安全维护,保证数据的不丢失,就要求建立起一道道安全访问体系,开发者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必须把这个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3.2.3 技术完善及功能完备

建立起完善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功能的完备,是开发者的基本任务。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调研,总结多方经验,共同研究,才能保证其技术的完善和功能的完备。

3.3 保证人机合一

就像先前提到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的办公软件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因此要加强人机的统一,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控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达到人机合一,人控制机的水平。

结束语:

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录入的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力负担,保证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促进信息的共享交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宏,毛国志,曾红亮,谭真,黄伟,宋立伟.杨家坪供电局对智能化配电网的实践和探索[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2]卢文刚.城市电力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

论文作者:郭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论文_郭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