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监督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完善公共监督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完善公共监督机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监督机制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民主政治建设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切实推进公共监督的理念与制度创新,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极为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完善的公共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和实践要求

首先,在传统启蒙政治哲学乃至现代政治文明的视域中,公共监督原则符合民主政治 架构的一般理念与道德基础(民主政治一词的希腊文原意——大多数人管理国家权力的 政治制度),尊重自由与平等、保障基本人权始终是人类政治生活最斟酌的政治概念和 价值基础:自由的权力出于自然,但自由的实现需要秩序,因此公平和正义构成国家权 力的合法性基础,而这一基础的保障——人民的监督概念的演绎根源于生活的现实,翻 开民主政治演进的历史,从城邦国家的雅典民主制、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到现代资本 主义的民主共和制、直至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尽管其民主的阶级内涵迥异,但普遍 地存在着与专制政治相分野的一般性特征:权力的机关——公民大会(代议会)、权力的 产生——公民选举、权力的控制——公民监督和制约。自古至今,以任何名义摆脱公共 监督的权力模式都必然走向专制。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的公共监督机制是现代民主政 治规范运行的重要标志和基本保障。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肇始于资产阶级政体、但其 深层的物质动力则缘于近现代工业革命。实践表明,其中凝结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创造与 智慧:正当(合法性)、程序、服务已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及其制度 化安排,内蕴着公共监督的强烈诉求;公民文化构成现代民主与法治的文化价值基础, 公民的政治参与、公共监督的实现程度被视为民主政治的基本元素和标志。早期资本主 义民主限制公民参政的种种障碍(财产、种族、性别、文化等)当今已视为非法。再次, 完善的公共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实践要求。在理论上,社会主义是真 正实现了主权在民原则的民主政治制度,充分的公共监督(即人民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价值所在。但从实践上看,一方面,长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 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挤压了公共监督的作用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对资本主义民主认识的 过于简单化,现代民主、公共管理的许多有益资源被武断地诉以资产阶级属性,自我羁 绊,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又次,强力推进公共监督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紧迫的现实课题。其一,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正的治本所在。伴随多元经 济,利益主体的不断发展,公共权力的正当运行面临着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和考验,党 的十六大将加强民主监督的原则和制度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公共权力的 运行一定要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江泽民同志警示全党:如果权力失去监督、以权谋私 、脱离群众,我们党将丧失政权、甚至走向自我毁灭[1]。其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目标的基本建设。民主与法治观念淡薄是一份沉重的民族历史遗产,“官本位”,“ 臣民意识”至今依然盛行,公民文化十分薄弱。切实推进公共监督既是当下国家治理的 紧迫需要,更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建设。

客观地说,监督公共权力的制度体系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但监督制度却未能有效地达 到预期的结果。而从近几年揭露、查处的一些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腐败案件的实际 看,政府处置的决断往往首先来自外部性公共监督的强烈信号:媒体曝光、公众舆论、 信访渠道等,显示出公共监督的力量和价值所在。理论和实践都在催生:树立和构建与 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管理相适应的现代公共监督的理念、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公共监督的理念和制度创新

公共监督的理念创新:其一,公共监督的外在性与内在性。公共监督往往被传统的权 威主义政府视为一种与政府理念相异质的、外在性的监督。同样,公众个体亦习惯视其 为一种可为可不为的社会奉献,也是外在性的。在民主政治的视域中,公众监督权作为 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不可让渡和变易的权力。公共权力系统作为民众的公 仆,其行使的是一种受托性质的权力,其权力的根基和目标取向在于委托者的利益。如 受托者使用不当,委托者是可以收回权力的。因而从根本上说(无论对政府还是公众)公 共监督都是一种内在的不可或缺的、非随意的、必须作为的监督。现代民主政治的“善 治”理念,强调政府和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协同与合作,政府应视公众监督为动力和生 存依托,公众应自觉以公共监督为己任。否则,即使有“善政”也绝非“善治”[2]。 其二,公共监督的刚性和弹性。公众和政府一般都存在的习惯上误识:公共监督是一种 软约束、刚性较差而弹性较强。这种认识主要基于以往公共监督实际运行状态的历史评 价:在公众个体看来,公共监督、公共安全是与个体权力、利害并无直接关系的公众之 事。而在政府看来,又习惯视其为一种辅助性的、供选择的、对宏观决策不具决定性影 响的监督。而在现代民主政治看来,公共监督始终是政府必须面对的最强大的压力和动 力,选民的评价、公民的支持率左右着政府行为的价值取向。市民评议政府、公民听证 质询制度所以被广泛推行,其权威和有效性源于政府和公众对公共监督的价值认同。其 三,公共监督的主体性。习惯认为,公共监督主要是一种非组织的、群众自发性的行为 ,所谓群众主体也主要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政府的责任只是提供和保障一个广开言路 的环境,而对现代民主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民主真正开始了公众政治的时代、公 民意识、公民能力是现代政治的重要资源和基础,培育公共监督主体是政府的一大职责 ;同时,公共监督的主体也不能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必须以组织化状态存在。离散的个 体行为约束不了组织严格的政府权力,政治行为的非私人性要求一个组织化的公民社会 或曰公民“会社”的存在。因此,公民社会与政府需适当分界,充分尊重公共监督主体 自由“会社”、自主活动的空间及合法性。

公共监督的制度与机制创新:其一,政治运行过程的透明机制。公开、透明的政治运 行是实施公共监督的前提,而透明机制的形成在于政务公开性的制度化、法律化。政务 公开性应当包括政务活动及政务活动主体的公开性两个层面:1.政务公开性原则是民主 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标志,不是粉饰门面的“形象工程”、廉政姿态。近几年来 我国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各种政务公示、听证、质询制度不断完善。 但总的看我们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不高,许多规定刚性偏弱且设计的科学性差,合法违 规现象屡屡发生:如摆弄数字游戏、打擦边球、偷税心理的泛化趋势等。2.政务活动主 体状况的公开性、特别是私人财产状况的公开性。对此能否切实做到公开透明是有效公 共监督的一个关键环节、众目所视。我们已经推行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财产申报、责 任追究、辞职等制度,但实际执行状况公众并不满意。现代公共管理的实证经验提示我 们,公职人员的财产收入透明化是监控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公共监督选择之一,作为 提倡公仆精神的公有制社会,我们理应以最坚决的态度贯彻实施。个人财产的公开性监 督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遏制腐败,而且有助于从源头上阻断某些人进入公职系统的个人 不良动机,树立从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二,舆论监督机制。公众传 媒的舆论力量是公共监督的主渠道之一。应以宪法为最高准绳、在法律框架内自主地承 担起公众监督的作用。其三,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所在 选区选民、所在界别群体的访谈联系制度。悉心倾听民意民声,保障政府和公众之间的 政治互动、信息畅通。其四,权力中心的监督机制。权力中心泛指权力集中度高的环节 。由于特殊的国情,“一把手”现象在我国甚为突出。“一把手”现象说到底是权威主 义政治在作崇,与民主政治是抵触的。由于内部人监督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约束力难以 到位。因而“一把手”监督已成为公共监督的一个重点。鉴于“一把手”现象的历史文 化基础和体制性因素的现实,建设阳光政府、积极推动公开性应当是最有效的选择。努 力争取做到“一把手”的私产公开、行为公开、评价公开。私产公开是保证公共监督的 效率、遏制私欲膨胀的有效手段。行为公开主要指,“一把手”的公务活动行为必须规 范化、程序化,减少长官意志色彩。评价公开即对“一把手”的民众监督应当透明,尊 重公众传媒发出的批评声音。其五,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公共监督机制。公共监督的独 立性旨在摆脱政府意志,保持公众立场。试想,若各级消费者协会在维权活动中顾忌政 府态度,那末对国有垄断性行业的“霸王条款”、公共产品的质量评价和监督将失去公 正。为了保证公共监督的独立性,一方面应积极培育各种新的社会组织,发展公众监督 的组织化力量。另一方面对传统功能定位的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应转变观念 、拓展视野、赋予其新的增量功能定位,肩负起所联系群体所付托的公共监督职责。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应 以更为理性、客观的立场,更为开阔、现代的视野审视以往公共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成 绩与不足。如果说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那么现在似应做一些更正:没有公共 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代理的公共监督有时是不可靠的,说腐败分子不受任何监督 未必客观,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曾经摆脱了公众监督。公众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 贯的根本原则,从作为巴黎公社基本原则的监督措施到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再 到毛泽东所指出的共产党人跳出人亡政息周期律的“新路”,其实质都是在强调最大限 度的实行最广泛、最直接的民主监督——公共监督。

标签:;  ;  ;  ;  ;  

完善公共监督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