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论文_彭建军

(湖南省湘阴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湘阴 414600)

摘要:目的 探究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症原因,并根据其进行临床治疗,探究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早产颅内出血新生儿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发病原因,探究临床治疗的相应措施,评价效果。结果 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会表现为颅内压显著增高,患儿呼吸结构发生改变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在本次研究中,54例患儿经过抢救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46(85.19%)。结论 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病症的发病主要可能与急产、缺氧、剖宫产等多个因素有关,在患儿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及时发现,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抢救和治疗,就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促进其健康成长,改善其预后恢复。

关键词: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治疗;价值研究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另一种临床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新生儿病症[1],尤其是早产儿,其发病率较正常分娩新生儿更高,最容易发生颅内出血的症状。轻则影响患儿的脑功能,造成脑损伤[2],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所以当新生儿出现脑出血的症状时,则应当采用相应的抢救和治疗对策,迅速的对其进行治疗;而临床上也应当对此病症,引起高度重视,探究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研究合适的抢救和治疗方案,才能保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早产颅内出血新生儿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究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症原因,并根据其进行临床治疗,探究其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早产颅内出血新生儿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32-37周,其中包括男性新生儿29例,女性新生儿25例;其中包括顺产新生儿19例,剖宫产24例,难产11例;所有患儿经头颅CT诊断,均确诊为颅内出血。其中包括单纯脑室内出血16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10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实质出血12例。

所有患儿均在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抽搐、烦躁不安、脑性尖叫以及面色苍白,严重时甚至出现发绀、反应迟钝、肌张力改变,以及并发原发性或继发性呼吸暂停等症状。

1.2方法

新生儿在出现颅内出血相关症状时,能将新生儿转移至安静的环境,并将环境温度调整至适宜。由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及时清理,保证呼吸顺畅,必要时可以对新生儿进行面罩或鼻导管等方式进行氧气补给。根据患儿的不同状况,应用苯巴比妥或地西泮等药物进行抗惊厥治疗,如果患儿体内有代谢所引发的惊厥状况,则应当首先对其代谢紊乱进行纠正。如必要可以对患儿进行脑脊液置换术进行治疗。一般在发病后1~5天内进行,实施步骤:①术前半小时先给甘露醇和/或速尿降低颅内压;②常规腰穿;③腰穿成功后先测初压,而后缓慢放出脑脊液5~10ml,再向椎管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5~10ml,如此间隔2~3分钟重复一次,使置换总量达到20~30ml,根据需要可达50~60ml最后1次注入地塞米松或抗生素生理盐水。每隔1~2天置换一次,一般不超过7次。亦可进行不等量置换,即注入总量较放出总量少5~10ml。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儿正常意识基本恢复,颅内高压症状完全消失,肌张力有明显改善,出现原始反射。有效:患儿意识依旧存在部分障碍,但颅内高压症状完全消失,肌张力有明显改善,原始反应虽然出现,但较为低下,呼吸功能完全恢复。无效:颅内高压症状未见缓解,原始反射未出现。

2结果

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会表现为颅内压显著增高,患儿呼吸结构发生改变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在本次研究中,54例患儿经过抢救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46(85.19%)。

表1 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3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缺血缺氧以及产伤,都可能引发颅内高压而导致颅内出血[3]。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早产儿均会发生颅内出血的症状。而引发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多是由产,而自身发育不成熟的毛细血管容易引发血管网破裂,从而造成颅内出血,尤其是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其胚胎生发层机制以及不完整的毛细血管,更容易出现破裂而引起颅内出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4]。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小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但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5]。

在进行治疗时,患儿应尽可能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如因特殊情况需搬动病儿,应保持头部固定。对于昏迷病儿应置于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如对于血小板减少所致者应及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血;对于血友病应输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低凝时应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纤溶药物;对于维生素K缺乏症应输注维生素K和凝血因子复合物或新鲜血等。

本次研究调查显示,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会表现为颅内压显著增高,患儿呼吸结构发生改变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在本次研究中,54例患儿经过抢救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46(85.19%)。说明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病症的发病主要可能与急产、缺氧、剖宫产等多个因素有关,在患儿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及时发现,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抢救和治疗,就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促进其健康成长,改善其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卢鹏,王昱人.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3):132.

[2]左谭,荣阳.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99-100.

[3]潘涛,简文豪,王建华,丁桂春,丰丽英,黄晓玲.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08):689-692.

[4]夏玉芳.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8):30-31.

[5]陈静,秦柔嘉.足月和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B型超声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附205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0(04):220-222.

论文作者:彭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早产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论文_彭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