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和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于世纲1,张冰倩2

(1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慢性病科 慢性病科 266071;2.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妇产科 20094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行依巴斯汀和咪唑斯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10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依巴斯汀组和咪唑斯汀组,各54例。依巴斯汀组每次服药10mg的依巴斯汀片进行治疗,咪唑斯汀组每次服用10mg的咪唑斯汀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结果 依巴斯汀组的治疗有效率53(98.15%)显著高于咪唑斯汀组44例(81.4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巴斯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7.41%)低于咪唑斯汀组6例(11.11%),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行依巴斯汀药物治疗,不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

临床上将荨麻疹称之为“风疹块”,主要是由于皮肤以及黏膜小血管的渗透性增加以及反应性增强所引发的一种水肿反应。慢性荨麻疹则指的是瘙痒和风团症状几乎每天存在,并至少维持6周的时间,由于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成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相对困难和棘手[1]。临床上通常采取咪唑斯汀药剂给予治疗,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通过使用依巴斯汀药剂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10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应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依巴斯汀组和咪唑斯汀组,各54例。依巴斯汀组每次服药10mg的依巴斯汀片进行治疗,咪唑斯汀组每次服用10mg的咪唑斯汀片进行治疗。其中,依巴斯汀组男性35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38.12±7.48)岁;咪唑斯汀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38.74±7.82)岁。两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各项资料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治疗方法

依巴斯汀组每次服药10mg的依巴斯汀片(生产厂家:INDUSTRIAS FARMACEUTICAS ALMIRALL,S.A. 批准文号:H20140855)进行治疗,每天一次,28d为一个疗程。

咪唑斯汀组每次服用10mg的咪唑斯汀片(生产厂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批准文号:H20130151)进行治疗,每天一次,28d为一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均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依巴斯汀组的治疗有效率53(98.15%)显著高于咪唑斯汀组44例(81.4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1:

表1 2组治疗有效率比对[(n,%)]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依巴斯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7.41%)低于咪唑斯汀组6例(11.11%),卡方值=0.441,P值=0.507,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依巴斯汀是临床上研发的一种新型H1受体抗结剂,其属于一种苯甲氨基哌啶衍生物,其与第一代受体抗结剂相比较而言,对于组胺H1受体的选择效果更加显著,所发挥的抗组胺活性更强。采取口服用药的方式,能够快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用药的过程中,将会在患者肝脏器官中代谢成卡瑞巴斯汀代谢物,其作为依巴斯汀药物作为主要的代谢成分,能够充分发挥出抗组胺活性。依巴斯汀药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过肾脏进行排泻,药物清除半衰期可达13~16h,用药3~5d后能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状态。肝、肺是患者体内组织分布最多的器官,肾和肾上腺位居第二,而脑则分布最少,这充分表明依巴斯汀的代谢物难以穿过患者的血脑屏障,并不会发挥出镇静作用。依巴斯汀药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自主运动能力和精神运动系统,临床研究认为,依巴斯汀药剂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患者血压和心率等指标的影响并不存在,并且具有极强的抗组胺活性,通过每次口服10mg的依巴斯汀,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出现红晕反应和风团反应,药效可以持续24h[3]。

咪唑斯汀作为一种新型的苯并咪唑类抗组胺药剂,虽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但是,并不会产生抗肾上腺素、抗胆碱的活性。除此之外,咪唑斯汀药剂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内组胺的释放,是一种长效而又可靠的H1受体抗结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选择性的抑制组胺H1受体以及大细胞释放组胺,同时,还能够达到一定的抗炎作用[4]。本组研究显示,依巴斯汀组的治疗有效率53(98.15%)显著高于咪唑斯汀组44例(81.48%),依巴斯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4例(7.41%)低于咪唑斯汀组6例(11.11%),传统的抗组胺药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患者认知能力的响相对轻微;依巴斯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剂,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对于患者的负面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行依巴斯汀治疗,与咪唑斯汀治疗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蔡新杰. 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78-79.

[2]竺佳,黄巧玲,胡玉平. 白芍总苷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1):1463-1468.

[3]冉春涛. 左西替利嗪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2016,38(7):1015-1017.

[4]杜峰. 中医辨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3):1814-1816.

论文作者:于世纲1,张冰倩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依巴斯汀和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于世纲1,张冰倩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