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孙寨中学,236300)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立项号:AH2017100),《微课在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系阜阳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阜阳地区在线课堂的双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语言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优秀语文教师会注重语言的课堂的有效运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以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课堂语言 语文教学 运用 兴趣
一、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物”,事物,事理,是指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要言之有德,文境兼美
“德”,道德,是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因为初中学生模仿性强,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境兼美,起到对学生的熏陶。
三、课堂语言要言之有理,引导感悟
“理”,道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序,条理清晰
“序”,秩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弄清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部分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那些可以不讲,哪些问题应该贯穿课程始终,如何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教学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述,要求详尽而又条例清晰。
五、课堂语言要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启”,启发、启迪,是指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习新方法,完成新任务,形成新能力。
六、课堂语言要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趣”,趣味、兴趣,是指语文教学要有兴趣、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课堂语言要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情”,感情,真情,是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情为手段,以真情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韵”,韵味,是指语文教学中要有语文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地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总之,在现代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微课等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同时作为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利用多中教学媒体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微课、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更加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骆小兰。教师语言的艺术[J]。文教资料,2005.3。
[2]潘明虎.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中学版),2009(10).
作者简介:张凤梅,女,(1981年10月—)汉族,安徽省阜南县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工作单位为阜南县孙寨中学,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教育。
论文作者:张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是指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