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是广大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也有很多困惑,其中之一就是该如何合理分组科学管理?据调查,日常课堂教学中为了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常见的分组方式是前后桌同学自然组成。但是大多数班级座位编排的是按照学生的高低次序拍成的。教师这样按座位分组有很大的随意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未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很容易出现有些小组人才济济,有些小组却人才匮乏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而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学习的展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1 要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集体原则
1.1 同组异质。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偏向喜好、性别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优化小组成员,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个体都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1.2 异组同质。为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均衡性,使其公平竞争,在分组时应该让每个组成员的优良中差所占比例一样,这也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1.3 集体原则。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集体,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都和小组密不可分。同时也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要有团队精神,要有集体荣誉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具体分组措施
2.1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人数太多不好管理,人数太少起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一般而言4~6 人是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精心配制小组成员。虽然我们倡导师生平等,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但在小组合作时我们并不提倡学生自愿分组,因为自愿分组起不到优化小组成员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分小组时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2.3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在平时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合作学习方式,当老师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人人都兴趣高涨。其实仔细一看,有人滔滔不绝,有说有笑,却也有人呆若木鸡,无动于衷,到全班汇报时,有不少组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走形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组内成员没有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所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4 定时调整小组成员。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沟通交流、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验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3 合理选择更多不同的分组方式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有更多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是同智分组(我们叫它为同智小组),也可以是异智分组(我们叫它为异智小组);可以是教师事先指定好的小组(我们叫它为预备小组),也可以是临时自愿组合的小组(我们叫它为情感小组);可以是不同思路的同学组合成的小组(我们叫它为倾向交流小组),也可以是相同思路的同学组合成的小组(我们叫它为深入研究小组)等。以上种种分组方式,可供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运用。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大踏步迈进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老师们经过学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很多可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小学
论文作者:王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成员论文; 方式论文; 同质论文; 同组论文; 《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