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妇幼保健院 山西 晋城 048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并总结其护理措施及具体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患者45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以同期在我院分娩并未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定,根据结果分析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原因。同时研究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性格表现以及经济收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情绪好转者42例,好转率93.3%。结论: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出现与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夫妻关系以及性格表现等多项因素息息相关,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以缓解其抑郁症状。
【关键词】抑郁情绪;产生原因;护理对策;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69-02
产后抑郁症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项女性精神障碍症状,其主要病发于患者产后6周内且持续时间极长,病情严重者甚至会蔓延至新生儿上学时期[1]。有关统计显示[2],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女性分娩对象中的病发率约在15%~30%左右。本次研究将以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并总结其护理措施及具体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分娩后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患者45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以同期在我院分娩并未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28.5±2.2)岁,本组患者中经产妇22例、初产妇23例,同时剖宫产24例、阴道顺产2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28.6±2.4)岁,本组患者中经产妇21例、初产妇24例,同时剖宫产25例、阴道顺产20例。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在年龄、产次、分娩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
①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均告知患者具体研究方法、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②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明白测量方法并保持顺畅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排除以下标准患者:
①携带有过往精神病史患者;
②携带有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
③分娩时间段内遭遇到严重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的患者;
④拒绝合作且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爱丁堡抑郁量表[3]问答测评,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夫妻关系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①产前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分娩之前就应该向其全面介绍孕其注意事项以及有关学习知识,增强患者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产后生活,引导患者理解产后自身角色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
②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具体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引导以及思维疏导,通过良好的医护关系来了解患者内心的紧张、忧虑、焦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原因,进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言语交流、自我暗示、精神指导、身体按摩等放松治疗,缓解其不良情绪;
③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该要求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生活细节上的更多关爱与照料,对患者的生理、生活、心理、需要等给予强大的支持,使产妇能够对家庭产生更好的安全感、依赖感以及归属感,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程度,进而反哺于产妇心理;
④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该为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升产妇产后机体恢复速度并使其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更多的关注、完成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学会母乳喂养技巧以及护理知识,降低产妇自身并发症发生率,使产妇更多的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消除自身的忧郁、害怕等情感。
1.3 判定标准[4]
好转:患者能够积极、正常的参与到日常交流、生活当中,不再受抑郁情绪困扰而出现不良情绪;无好转:患者抑郁情绪无好转,仍然无法参与到正常的日常交流、生活中。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性格表现以及经济收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情绪好转者42例,好转率93.3%。
3.讨论
产后抑郁症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将会表现出明显的杀婴以及自杀等不良倾向,对个人生活安全以及家庭生活幸福都造成不利影响。临床实践认为[5]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病发原因与其自身的完美主义性格、严重情绪波动、身体内分泌影响、家族过往遗传以及躯体疾病影响、外在环境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与本次研究中所得出的文化程度、个人性格、夫妻关系以及经济收入等自身、外在原因是一致的。
本次研究同时给予观察组抑郁症患者产前宣教、心理引导、社会支持、营养支持等多项护理措施,联合患者家属及其社会关系在产妇产前、产后给予良好的护理,积极引导、缓解产妇内心抑郁情绪,通过交流、抚慰、鼓励等措施干预患者抑郁症产生的种种原因,最终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促使患者产后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证明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出现与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夫妻关系以及性格表现等多项因素息息相关,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以缓解其抑郁症状。
【参考文献】
[1]李春红.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相关原因和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27-2328.
[2]李秋梅.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01-202.
[3]魏凌.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226-227.
[4]叶碧清.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63-66.
[5]贾燕.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4,7(8A):118-119.
论文作者:杨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论文; 情绪论文; 原因论文; 抑郁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