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可以实现8%的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中国今年可以实现8%的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今年我国能够实现8%的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经济自1993年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增长速度逐年回落,GDP增长速度从1993年的13.5%降至1997年的8.8%,同时通货膨胀率(CPI)由1993年的14.7%和1994年的24.1%降至2.8%,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1998年应该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国内需求增长不够强劲的情况下,能否启动经济增长、如何启动经济增长、以及以何种力度启动经济增长,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经验表明,如果GDP增长低于7%,将带来严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如果GDP增长超过9%,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增大。GDP增长8%—9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空间,这是多数学者的观点。

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及其构成的分析,可以认为,短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需求方面,即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其中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而净出口等于商品与服务的出口减去商品与服务的进口。因此,本文现就消费、进出口和投资三个方面,分析GDP增长8%—9%的可能性及其实现条件。

消费

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

预计1998年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将使下岗人数增加,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再就业问题,将使失业率上升,从而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村居民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其中农业收入占60%。农业生产的波动往往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因而它对农业收入影响并不大,农业收入的增长一般较为稳定,仅在粮食价格有较大上涨的年份农业收入才能大幅增加。1998年粮食价格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农业收入的增长仍将保持1997年的水平。非农业收入主要源于乡镇企业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1997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已大大减缓,因此非农业收入的增长也会下降。总体上看,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将略有下降。

1998年,如果失业人数增多,低收入阶层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收入差距的加大,将使居民消费的增长更加缓慢。而城镇居民对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的预期,也可能使其储蓄倾向有所提高。

我们估计,1998年如果投资增长保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居民消费增长将在6.5%左右。

历史分析说明,消费需求的增长比较稳定,因而不可能靠消费的迅速增长作为启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消费占GDP的60%左右,消费增长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用汇率换算人均GDP 以及相关的多项指标的水平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即使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我国人均GDP也低于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

尽管我国目前出现了消费品的“买方市场”,但我国消费市场仍然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市场,长期来看,消费的持续增长仍然是拉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因此,应重视居民消费的变化及其增长的问题,在努力促进收入增加的同时,为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其他的必要条件。

居民消费的增长受居民收入、价格水平和心理预期的影响。

促进消费增长,一要扩大投资需求。增加投资,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使一部分由于市场约束而陷入困境的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对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此提高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而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对于消费的总需求。

二要提高居民消费的档次、质量和方便程度。主要是增加产品品种,改进产品质量,以提高消费档次和质量;发展信贷消费、信用消费,改进支付方式,建立耐用消费品的二级市场,以提高消费的方便程度和加速消费品的更新换代。

三要消除居民消费增长的“瓶颈”。当务之亟是,在城市,加快住宅供电系统的改造,提高线路容量;在农村,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容量较大的供电网络,以为家用电器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四要加快住房制度、失业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要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消除人们对于失业的恐惧心理。

当然,最关键的是,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以使人们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与再就业环境。

进出口

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出口1827亿美元,增长21%,进口1423.6亿美元,增长2.5%,商品贸易顺差403.4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 71.7亿美元。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人对1998年中国出口的形势持悲观态度,其主要依据是周边亚洲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会削弱中国出口品的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的大幅度下滑。然而,我们对1998年的中国出口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影响1998年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亚洲市场,主要是东盟、韩国和日本的需求的减少;

——来自周边亚洲国家出口竞争的加剧;

——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即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国内需求变化;

——国内贸易政策的变化,如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我国到亚洲市场的出口占总出口的60%(1996年数据),其中香港占22%,日本占20%,这次受金融危机打击严重的东盟四国(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仅占3.4%,新加坡占2.5%,韩国占5%, 而其中到香港的出口有相当部分转口到北美和欧洲等非亚洲地区。因此,就亚洲市场而言,中国对东盟五国和韩国市场的依赖较小,而日本的需求变化对于中国出口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认为,东盟国家和韩国的大幅度货币贬值会使其出口品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然而,最近几个月的情况表明,这些国家的出口品价格在连续几个月下降之后,已经开始向上攀升。印度尼西亚在1997年9 月—10月出口价格的上升使其在出口价格上的竞争力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出口价格上升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进口依存度,其出口产品中有相当高的进口成份,货币贬值使其生产的中间投入成本升高,最终反映在出口价格上。同时,货币贬值造成进口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形成工资上涨的压力,从而又会提高劳动力成本。因此,这些亚洲国家由于货币贬值而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很有限的。

但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即美国、日本的GDP 和需求增长速度的下降,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更为重大。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美国GDP增长将由1997年的3.8%降至2.4%,日本GDP 增长仍为1%,因此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增长不会乐观。但欧盟委员会预测其经济增长会由1997年的2.6%提高到3%,对欧洲的出口可望提高。

在国内贸易政策方面,1998年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估计这一政策对出口的影响很小。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如美国、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实行严格的配额管理,因而价格上的竞争难以起到主要作用。

综合上述讨论,我们认为1998年出口增长率达到6%—8%是可以实现的。

1998年进口的增长取决于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1998年1 月1 日起恢复对外资企业进口设备和部分国内投资项目进口设备的进口税减免,因此投资品的进口可望有较快增长。若投资增长保持在1997年的水平上,进口增长预计在8%—11%之间。

投资

前面的分析表明,如果1998年投资增长保持为1997年的水平,消费和净出口的增长会慢于1997年。因此,要达到经济增长8%的目标, 投资必需有一个较快地增长,以实现经济的启动。

但是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大幅度回升的可能也很小。

我国的经济现实已与过去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经过过去若干年的积累,一些行业的资产和生产能力已具一定规模,甚至有些部门和产品表现为供给过剩。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整体性的短缺,而是结构性的不协调。现在的投资方向不可能是全方位的,而只能是有选择的;而历史经验也表明过快的投资增长往往导致投资效益的低下和泡沫经济。

因此,在启动经济和经济过热间选择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应是今年宏观需求管理的中心内容。我们估计,1998年将投资增长控制在12%—15%之间,可能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

在投资方面,一要合理选择投资方向。1998年,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同时,要适应全球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投资。

二要重视投资效益,做好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前景分析。

三要解决融资问题,扩大直接融资的范围和规模。

资金的来源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有人认为受其影响,流入中国的外资会大幅减少,从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认为,亚洲金融危机对外资流入的影响很小,并且,即使外资流入减少,国内储蓄对于1998年投资增长也是充裕的。

根据1996年数据,我国引进的海外直接投资中,香港占50%,日本、台湾、美国分别占9%、8%和8%,新加坡和韩国分别占5%和3.5 %,而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东盟四国仅占2%,可见, 受危机影响严重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引进的外资中所占份额并不高;而且,前文提到的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也使这些亚洲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使中国保持其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

近年来外资流入不断增长,外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愈显重要。但与此同时,我国也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的国外资本流入与国内资本流出并存,并在资本项目上表现为资本净流出。

据我们对1985年以来国内投资——国内储蓄缺口数据的分析表明,90年代以来,除1993年为投资高峰年外,国内储蓄持续高于国内投资。

但由于国内体制上的原因和对内、外资政策上的差别,国内储蓄不能在国内得以充分利用转化成投资,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国内的高储蓄率是完全能够支持投资的高速增长的。

当然,外资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外开放、努力吸引外资,仍应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但是应该明确,我们所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外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伴随外资、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而来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情景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对1998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三种情景分析。模型的外生变量是出口、政府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在三种情景分析中,模型都假设出口增长6%, 政府消费增长8%。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投资增长10%,GDP将增长7.13%;如果投资增长15%,GDP将增长8.53%;如果投资增长18%,GDP将增长9.37%,下面所提供的表格给出了预测结果。

模型结果说明,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适度回升,可以实现经济的“温和”启动。

历史上,我国的经济成长一直是在波动中实现的。90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则是以投资的大起大落为直接诱因,以前的经济周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启动速度较快,经济增长率往往在一两年内上升5 个百分点以上。如1983—1984年,经济增长率在一年内上升了5个百分点; 1990—1992年,经济增长率在两年内上升10个百分点。

经济启动速度过快,往往加大经济调控的难度,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今次启动经济增长,一定要注意启动力度,使经济增长率缓慢上升,延长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1998年经济增长——预测结果

低方案 中方案

增长率% 绝对数(亿元, 增长率% 绝对数(亿元,

1997年价格) 1997年价格)

GDP

7.13 81659 8.53 82728

消费 7.19 48153 7.87 48458

居民消费 7.01 39128 7.85 39437

政府消费8

9025

8

9025

投资 10.0031416 15 32844

净出口-23.872090 -48.071425

商品出口 6.00 16016

6 16016

商品进口 13.2713335 18.9113999

服务净出口 0

-591

0

-591

高方案

增长率% 绝对数(亿元,

1997年价格)

GDP

9.37 83369

消费 8.28 48641

居民消费 8.35 39616

政府消费8

9025

投资

18 33701

净出口-62.591027

商品出口6 16016

商品进口 22.2914398

服务净出口 0

-591

标签:;  ;  ;  ;  ;  ;  ;  ;  

中国今年可以实现8%的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