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的新视角_人力资本论文

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的新视角_人力资本论文

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经济学论文,人力资本论文,资本论文,新视角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3)04-0023-05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之上的。自沃尔什1935年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到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建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将资本的概念从物力资本扩展到人本身,为人们研究人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宽广的领域。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论解释的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解释。

一、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建立的贡献及其局限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个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从群体角度定义,人力资本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本,人力只有经过教育与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人力资本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卫生、培训、迁移和流通等。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

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第二,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的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是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收益率。第五,教育投资收益是可以测算的。[1]

教育经济学中的教育的收益率,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都是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从而产生经济的增长的。当今社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已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共识。西方的一些先进企业,继设CEO(首席执行官)、CF0(首席财务官)、CTO(首席技术官)等职位之后,又有了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首席知识官或知识总监)这一重要职位,主要负责将员工的知识变成公司的资本。美国《福布斯》杂志在评选全美最有活力的100家公司时,其中有一条衡量标准是“能否创造真实价值的人力资本”。这说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已经越来越突出。在西方国家,有人曾作过统计,在人才培训上投资1元,将会得到50元的回报,也就是说,投入与产出比可高达1:50。对管理层的人力资本投资,要比技术层面的投资更重要,如果说没有一个观念上的改变,任何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一事无成。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中由于人际关系的改善,管理效能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力资本却很少讨论。

人力资本理论有其先天的不足。首先,人力资本理论抹杀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事实,具有理论上的不彻底性。其次,强调教育对工资的影响掩盖了社会制度的不公平。尤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力资本的数量分析脱离了生产关系的制约,忽视了社会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人不仅是资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运用资源的主体,人在运用资源要素过程中,不是作为单个人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群体出现的。西方人力资本学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作为资源要素作用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在运用资源时的主体存在状态——社会关系。尽管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三种新的解释教育经济问题的理论: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它们可以解释一些诸如过度教育问题、买卖文凭问题,但是都没有解释社会关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诸如高智力犯罪问题、高科技带来的毁灭性战争问题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也没有深入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因素。克拉克和珂佛的研究表明(Knack,Keefer,1997),假如对整个国家层面的诚信进行计量,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就会带来超过0.5个标准差的经济增长。珀尔塔等人发现,在许多国家,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则会带来0.7个标准差的司法效率的提高以及0.3个标准差的政府腐败的降低,[2]这同样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理论所没有讨论的因素。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学者科尔曼、普特南等先后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并将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加以阐述,显示了学术界对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际关系的重视,深化了舒尔茨教授关于人力资本理论中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按照普特南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科尔曼则从社会资本的功能角度指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动。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A.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处在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

在这些学者中,詹姆斯·科尔曼从学理上对社会资本给予了全面的界定和分析。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彼此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和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两个性质:一是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二是对于收益者来说,它不是一种私人财产,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科尔曼认为,就合目的性行动而言,许多社会资本具有的公共物品特征是社会资本与其它形式资本最基本的差别。社会资本是影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因此,人们尽力创立这种资本。但是,创立社会资本的行动往往为行动者之外的人带来利益,具有外部效益特征。因而,创立社会资本成为不符合行动者利益的行动。其结果,许多社会资本原是其它行动的副产品。多数社会资本的出现或者消失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社会资本不易被人识别,以致始终未能进入社会研究领域。科尔曼在这里只讲了事实的一个方面,影响社会资本被注意的原因还有:研究过程中对理性人的基本假设,忽略了对人的社会性的一面的分析;研究手段的过于定量化,难以把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纳入分析的框架之中;研究前提往往把制度和心理等因素视为外在的和既定的,没有把它们和个人的行为看作是主体性的互动因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认为,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它包括家庭结构、共享规范、规则体系等。[3]综合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可知,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通过民众自由地将个体人力资本进行横向的社会组合而生成的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社会心理结构。它包括:1.合作性企业和自愿性社会团组织;2.畅通和谐的横向交往网络;3.民主自治的社会契约;4.互相信任的心理认同;5.互学共进的合作创新心态。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弥补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首先,它提升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本理论将人的地位从单纯的经济资源要素提高到资源运用的主体。其次从微观层面为主的分析扩展到宏观层面,从群体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增长。第三,社会资本理论直接把无形资本因素(社会心理关系)引入分析中。社会财富的增长是社会的组织关系构成的群体作用的结构也是社会交往网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作用的结果。为了维持社会资本和创造更多的资本,需要保持期望和义务的长期关系,进行定期交流,维持规范的存在。总之,社会心理关系必须尽力维持。[4]

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它把价值判断和文化纳入了分析的框架之中,不仅使对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因解释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对于描述和分析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长期性选择也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它试图把微观层次的个人选择与宏观层次的集体和社会选择结合在一起的努力很有开创性和启发性。实际上,新制度主义一直想把这两个层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范式框架的限制,难以化解两个层次分析之间的矛盾,无法在本解释范式内理顺这些关系。而社会资本首先在概念上就充分肯定了社会对个体行为选择的约束和推动,个人的行为是一定环境下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偏好的平衡点,没有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避免了以往一些范式中存在的个人与社会之间难以调和的紧张。第三,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社会科学中一度削弱和低沉的人本精神的复兴。理性选择范式虽然顺应了市场对社会全面渗透的现实,但是夸大了社会中冲突的一面,对人的理解片面化、实用化,追求定量分析和指标体系背离了社会科学研究关注人、完善人的根本目的和基本精神,忽视了社会心理的人际关系、群体间关系的作用。[5]

三、社会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新解释

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对人际关系、社团组织、网络沟通以及规范契约等的研究,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同样也会因为教育对人际关系、社团组织、网络应用以及契约规范的影响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它会遵循着“教育——社会资本——经济增长”,即教育促进社会资本增长,社会资本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可以对教育经济学作出一些新的解释。

(一)社会资本理论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只把人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创造利润的资本,忽视了人际关系以及由人际关系产生的劳动积极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际关系,只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组织行为学告诉我们,人的工作绩效(effect)是能力(ability)与积极性(positivity)的函数:E=f(A,P)。工作绩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能力是由教育和培训获得的,而积极性是通过激励手段实现的,其中主要的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而精神激励是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间关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构建人际关系的目的性会更强,更具有浓厚的投资色彩。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各市场参与者都希望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与各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促成交易与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而形成。社会资本理论正是吸收了组织行为形成社会资本的观点,通过各利益主体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种社会资本的形成与以往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着不同之处。

人际关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个人的人力资本。人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人生观、个性心理、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认知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所谓“物以类聚”,说明人际关系网中的各个成员具有某些共性,他们所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制约着每一位成员。良好的规范能引导其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提高工作绩效;不良的群体规范会使其成员消极、堕落,阻碍经济发展。

人际关系影响着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效果,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际关系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网中各成员人力资本差异的缩小。

人际关系可以减少迁移、流动成本,促使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际关系会出现人力资本投资的“马太效应”,即好者更好,坏者更坏。例如,提供目的地的信息,降低迁移、流动风险;通过关系网中成员的帮助,可尽快找到工作并被雇佣;关系网中的成员为迁移、流动者提供住房或最初的费用开支,如果成员间关系越密切,这种可能性就越大;关系网成员还会为迁移、流动者提供保障,迁移、流动者在遇到困难时常常首先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迁移、流动的成本和风险的下降与成员之间关系和成员个性密切相关,如果成员关系密切且有乐于助人的性格,则下降就比较明显;反之,成员关系不密切或性格怪僻,成本和风险的下降可能就不明显。[6]

(二)群体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育通过促进协同效应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群体协同效应是指群体的工作效果不等于个体工作效果之和,要么大于个体工作之和,要么小于个体工作之和。原因是当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的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群体促长或群体促进效应。如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自行车比赛研究,发现一个人同其他人比赛骑车比他一个人最快的骑车速度要快30%。当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大而又觉得不公平时或群体责任分散时,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即群体的工作绩效小于个体工作绩效之和,这种现象叫做社会惰化效应。[7]群体协同效应对经济的作用是通过工作绩效的大小表现的。教育可以使群体尽可能避免社会惰化效应而增长促进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群体中人际关系交往中的信息交流对人力资本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及各地发生的事,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量;通过信息交流,获取各自感兴趣的信息线索,减少信息搜索成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技巧,增强各自的学习能力,提高接收与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关系网中成员的信息交流具有很强的信息搜索功能。只要一个成员提出感兴趣的信息要求,其他成员就会在自动检索自己头脑中的信息库后,直接提供相关的信息内容,而其他的信息库大多要读者自己去检索信息。随着交流的增多,信息交流程序会逐步简化,容易直接切入感兴趣的内容,增强信息交流功能。

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的交流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提高了人力资本存量。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成员会讨论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交流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经验。尤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更会增强这种交流的气氛,相互之间提供经验、献计献策,集众人的智慧,往往给工作带来良好的效果,增强了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本,这样就无形中给企业提供了免费培训。而且如果企业正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或在职培训,这种经验交流也会提高培训的效果。企业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通过教育和培训建设好企业文化,以便在非正式组织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非正式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本的提高不断发挥作用。

(三)网络时代的自组织架起了新的沟通桥梁、提高了人力资本收益。未来人们之间的联系会随着网络的便捷性而会越来越多。由于环境的多变性,使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大,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交流,以充分了解相互之间的信誉、合作意愿,以减少合作的风险。

在现实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教育和网络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网络有意识构建高能量的人际交流关系网,使虚拟交流和现实交流相结合。这样能及时地抓住机会,个人的人力资本才能有效地产生收益。人际关系不仅能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的利用率及受益能力。如寻求最佳的购物渠道,寻求可能的合作联谊伙伴与学习伙伴等等。未来的环境多变,组织也多变,人们不断地在虚拟的环境与现实的环境中交替寻找机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虚拟人际关系也是寻找机会和及时把握机会的重要保证。

(四)社会契约与规范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博弈规则。社会契约和风俗规范是人们行为准则,是一种自觉形成的制度。人类的博弈规则都来自于契约与规范,来自于各种制度。市场经济讲究的游戏规则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契约和规范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就没有公平的交易;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障,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没有WTO,也就谈不上国际贸易。这一切都在使经济的发展减少成本。而社会契约和风俗规范的形成也是深受教育的影响的。教育对其影响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润物无声的影响,但是也可以是突变式的影响,如五四运动对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君权的冲击,非典的偷袭对人们生活陋习的改变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良好的社会契约和风俗规范也同直接提高人们知识、技能一样,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

总之,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协同效应作用。人力资本含量相同的组织因社会资本的不同而产生的经济增长等各方面的作用不同。社会资本理论从群体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增长,把社会心理关系、社会契约、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共享规范、规则体系等引入分析中。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人力资本与社会人际关系等构成的一切社会关系共同作用的成果。教育不仅只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也通过提高对社会关系的认知能力、制定合理的共享规范和合理的组织结构等社会资本存量从而达到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研究教育经济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本的范畴,更应该通过社会资本来凝集人力资本,达到人力资本组合的帕累托最优效应。从社会资本理论这一新的视角研究教育对社会资本投资、形成与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标签:;  ;  ;  ;  ;  ;  ;  ;  ;  ;  ;  ;  ;  ;  ;  

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的新视角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