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论文_谭碧航

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论文_谭碧航

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建设内容,其施工质量的高低会决定着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同时还会影响到市民对于基础设施的使用的体验。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城市人均生活水平的主要参照物。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以确保整个施工工程能够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市政路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本文主要是针对于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以及管理等方面阐述,并针对其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后期的施工项目中的管理进行简单扼要的分析。结合一些论点,对市政路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把控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

1技术特点以及控制因素分析

市政路桥工程是一个城市在发展、前行的道路中必须要完成的基础性建设内容,它也是决定着城市内部的居民能够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项目。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施工质量的保障,对于施工工程的开工、实施进度、成本投入等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也是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技术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避免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建设高效且质量优异[1]。当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还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为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支持。同时质量达标的路桥工程还能够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出现“跳头车”的问题,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所以说,增强对路桥施工技术的管理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是我们提升工程质量的一项决定性的举措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对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选择

根据施工平面图,可以从低处进行着手,顺着基础平面长边方向由一端逐渐推进到另一端,一直到基础顶面,在下层混凝土出现初凝之前,需要浇筑上层混凝土,同时,还要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及时有效地排出。

2.2选择恰当的混凝土浇筑方法

根据基础的面积,有效的分析当前混凝土工程的工程量及其实际的搅拌能力,此外施工人员还要能够采取全面、分段及斜面分层等几种连续性的浇筑形式进行应用。同时,绝对不能有施工缝问题的存在,要把分层的厚度保持在300mm左右。而在对其进行分段及分层时,则要使用踏步式分层的方法实现工程的推进,并且其所实现的推进长度还要根据其实际的浇筑振捣能力确定,长度则要保持在2.0-2.5m之间,若其产品有着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就需要对斜面分层的方法进行应用实现浇筑,并将其厚度保持在350mm左右,不论是何种浇筑形式的应用,都要保证其两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不大于2小时。

2.3对后浇带进行控制

一是,后浇带的留置间距,对于后浇带留置,主要考虑对于温差与收缩应力进行降低的基础上,利用小化的伸缩缝间距,并对工程进行实践调查,在施工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对间距进行有效控制,后浇带宽度是600-800mm。二是,后浇带保留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在留置之后的浇带位置的主筋按设计不能切断,然而要确保上、下层主筋位置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地上及地下都采用了现浇钢筋这种混凝土结构,则要在设计时将后浇带的位置标注出来,将地上下结构进行有效的贯通,同时要避免其施工出现移位的情况。后浇带两侧的挡模,则需要按照结构厚度的不同,对密目钢丝网或钢模板分挡进行应用。还要关注到的是,在其相应的两侧要设置后浇带支模材料及支撑系统,但是由于其部位模板有着相对较晚的拆除时间,就造成模板材料无法实现正常的周转,所以还要将独立的指模系统应用在后浇带的位置上。

3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

3.1对于原材料的把控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用于施工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只有确保每项材料符合设计标准要求,才能避免大面积混凝土出现开裂的问题。尤其是以水泥作为重点,这是由于大面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的水化热问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通过加入一定的添加剂进而降低水泥出现水化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添加剂的添加剂量还是水泥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

3.2桥头换填技术的应用和把控

在进行路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机械将道路路台背部的路基挖凿开来,然后填入石灰土,并且要确保周边不会有其他残留。填埋完毕后利用重型的压路机对填埋处进行反复的碾压。尽管这种方式会提升施工成本,但是利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施工人员的投入以及设备的使用需求,不仅提升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而且对确保施工质量非常有利。从长远来看,这种技术方式利大于弊,可以放心使用。

3.3搭板处理技术的使用

在采用这种技术时,需要依照对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同时保证施工后施工区域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的顶面基层与其之间的位置相对狭窄,而且厚度也小。如果有大型重力设备通过,就会导致该搭板出现破碎。因此需要在二者之间不超出10cm的部位,进行下层混凝土铺设,将之前的水泥碎石凿除,然后使用沥青混凝土填铺,并找平,从而确保整个台背回填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高质量重力带来的压力[3]。

3.4温度把控技术与相关技术

综合使用中热水泥、高效减水剂,掺粉煤灰,并通过施工过程的合理控制,实验证明,混凝土绝热温升为39℃。典型块试验结果为:各厚度自然降温与通水降温最高温差为5.5℃,中间层以下温差为11℃,水冷却内外温差为19℃,基础温差阈值为34℃。掺膨胀剂可补偿11.6℃温降收缩,补偿后基础温差23℃,中间层以下温差为15℃,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对于预防混凝土裂缝及提高施工质量很有效果。

结束语

总体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施工中可以通过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现场管理人员和外加剂等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质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超,常晓林,刘杏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冷却水管埋设形式的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47(03):276-282.

[2]路璐,李兴贵.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与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01):146-150.

[3]张晓飞.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和应力场仿真计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

论文作者:谭碧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市政路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论文_谭碧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