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明显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套教材将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精神和物质产品的加速流通,将世界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国际交往的顺利实现,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这些外语技能,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渗透在外语中的外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要想让今天的受教育者在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其交际活动,就必须增强文化思维的观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必然造成日后交际上的重大失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英语课程标准》也列出了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达到的七、八级目标,其中七级为必须达到的目标。以下是七级目标描述: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极其文化内涵;2.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和传说;3.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贡献等。4.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5.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6.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7.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8.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9.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10.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与此相适应,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是在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实践性方面有了明显的延伸和拓展。试题内容更贴近生活,反映着当前社会包括国际社会的各种新问题和新内容。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高考命题的走势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英美文化对高中教学的作用
学习英语不能不注意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文化,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常常发现毫元恶意的语言会使对方惊讶或愤怒,简单的一句话会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则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如果了解了这些不同的英美文化背景,就不会产生这些误会了。
英美文化除了对口语教学及交际至关重要外,对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内容,如听力、阅读及翻译写作也有影响。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上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成果却不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英美文化了解太少。如与英美文化有关的材料,即使内容简单,有时也只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不能了解真正的内涵。
英美文化在英语阅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同样也会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典故和名人名句。中国人的典故多出自《论语》、《孟子》、唐宋诗词、四大名著及民间传说等等。而英美人用典故也多源于文学名著、民间传说及《圣经》、莎士比亚、名人演讲等等。例如,这句话:“When I met heragain a few days later,it happened to me that she didn’t know me from the Adam.”这里有一个习语:“not know someone from Adam”.字面上看是说:“不知道某人与亚当有何区别”,实际上这个习语源于圣经中的故事,亚当是人类之祖,无人见过,所以它的意思是说“完全不知道”。了解了这个习语的来历,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英语阅读中这样的问题随处可见,只有了解了英美文化深层次的内涵,才会真正理解类似的句子和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翻译及写作能力同样离不开英美文化知识。比如,汉语中常说“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气壮如牛”,而英语则说“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 as a horse”,用“马”代替了“牛”。原因是中国人向来用牛耕地劳作,而早期的英国人却用吗来耕作,牛和马在生产过程中分别成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好帮手。由此可见,若想确切地学好翻译及写作,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知识。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1.在口语训练中渗透文化教育
在日常交际中,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跨文化因素。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中国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情境有针对性地介绍其中包涵的文化因素,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向教师问候说:“Good morning, teacher!”在汉语中可以把“教师”当作一种称呼,但是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因此,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英美人习惯称呼教师为Sir,Madame或Mr.,Mrs.,Miss,在日常交际中,关系比较密切还可以直呼其名。这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当我们称赞一个外籍朋友“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 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我们称赞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会说:“No,no,my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得不错。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当别人夸你时应回答“Thank you”或“I’m glad to hear that”。
2.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以“dog”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没有区别,但在两个文化群体里,它的文化意义却相差甚远。“dog”一词在中国人看来除了忠诚的含义之外还有贬义,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就教材教教材,给学生讲知识点、讲语法、讲考点,期望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这样的做法,学生可能考试没有问题,但是削弱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又因为纯粹语言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应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渗透文化教育,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如:有一篇中学课文,以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主题为假期计划,以计划假期活动为主要话题。其中有一个活动;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going to Hawaii for vacation.知识点就是句型:你打算去哪里度假?我准备到夏威夷度假。为了掌握句型,我们会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谈论去某地度假。这能收到必要的效果。但是夏威夷这个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本单元出现,如果只是当作一个地名,就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应该介绍夏威夷美丽的海滩,正好可以用上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单词和句型:be famous for Hawaii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beaches. Many people go to Hawaii for vacation. You can enjoy the sunshine, swim and play beach volleyball.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练习使用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学中用,用中学。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包括英美社会文化等其它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是全面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才是全面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730600)
论文作者:雷洁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英语论文; 文化论文; 英美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国家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