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0)
【摘要】通过对本社区近2年来产后访视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阐述社区产后访视的目的和意义,并针对目前产后访视工作的现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产后访视;母婴保健;妇保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93-03
产后访视是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产前保健工作的延续,是母婴应享受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权利。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可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2年来产后访视的情况作一反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居住在本社区的产后0~28天的产妇及新生儿,产妇717例,新生儿737例(含20对双胞胎),其中拒绝访视45例(占6.28%)。
1.2 方法
由专职访视人员按要求对居住在本社区内的产妇及新生儿上门进行访视。
1.2.1产后访视人员的要求应掌握妇幼保健的基本知识与业务中的技能,具有人际交流的技巧。任职前接受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上岗培训,每三年复训一次[1]。
1.2.2产后访视时间的安排第1次:出院后3~7天;第2次:与第一次访视时间间隔5~7天。如出现母婴异常情况应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即时就医[1]。
1.2.3产后访视物品准备访视单、体温计、听诊器、消毒液(如0.5%碘伏)、布兜、电子秤等。
2.访视内容
2.1 产妇方面访视内容:(1)询问病史,了解孕期、分娩及产后健康情况;(2)观察一般情况;关注精神状态;测体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须测血压;(3)检查乳房,了解子宫复旧和恶露量、色、性状和气味以及伤口愈合;(4)指导产褥期营养、卫生、活动和锻炼以及避孕等,督促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1]。
2.2 新生儿方面访视内容:(1)了解新生儿出生孕周、体重、有无窒息、黄疸、计划免疫、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新生儿听力和代谢性疾病筛查结果等情况;(2)观察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等情况;(3)测体温、称体重、听心肺、检查头颅血肿、囟门、眼、耳、鼻、口、脐部等皮肤黏膜处有无感染或过敏症状等;(4)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婴儿抚触及预防接种等指导,对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处理[1]。
3.母乳喂养指导
观察一次母乳喂养过程,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鼓励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6个月[1]。
4.结果
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二年间,产后上门访视共计672例(拒绝访视的45例均电话告知保健内容),其中二访542例,占80.65%;剖宫产272例,顺产354例,产钳助产46例。纯母乳喂养284例,占42.26%;混合乳喂养336例;人工喂养5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 发现的问题
4.1.1产妇方面 (1)紧闭门窗,包裹严实,月子期间不洗头、不洗澡或害怕洗头、洗澡604例,占89.88%。(2)从分娩后至第一次访视之间产妇未食盐,虚汗,全身酸软无力1例,占0.15%。(3)长时间卧床,甚至只有大小便时才下床457例,占68.01%。(4)喂奶姿势不正确或了解不全面605例,占90.03%。(5)因乳头痛或想知道宝宝吞食的母乳量,将母乳挤出,使用奶瓶喂养28例,占4.17%。(6)因影响休息,夜间不哺乳53例,占7.89%。(7)产妇情况:上感11例,占1.64%;乳头皲裂47例,占6.99%;乳头内陷34例,占5.06%;乳汁淤积61例,占9.08%;乳腺纤维瘤9例,占1.342%;会阴切口全层裂开1例,占0.15%;会阴切口愈合差10例,占1.49%;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1例,占1.64%;产妇抑郁症2例,占0.30%。
4.1.2新生儿方面 (1)夏天将防水垫垫在婴儿床床单下面至新生儿衣服潮湿24例,占3.57%。(2)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663例,占98.6%。(3)为防止新生儿受凉或抓伤自己,使用“蜡烛包”包裹法17例,占2.53%。(4)着装过多213例,占31.70%。(5)长时间使用护脐贴导致脐周潮湿、皮肤发白3例,占0.45%。(6)不使用枕头或枕头过高40例,占5.95%。(7)新生儿情况:黄疸518例,占77.08%,其中10例(1.49%)入院治疗;鼻塞18例,占2.69%;红臀139例,占20.68%;湿疹36例,占5.36%;腹泻15例,占2.23%;脐周炎30例,占4.46%;脐部渗血22例,占3.27%;鹅口疮2例,占0.30%。
5.讨论
产后访视是当前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产妇分娩后28天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人员对居住在辖区内产妇及新生儿上门了解母婴健康状况,进行规定项目的体格检查,指导产妇及家属科学喂养、护理新生儿,指导产妇自身康复、避孕、节育及健康教育等,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某些陋习根深蒂固,且与现代科学喂养与护理相违背,这就要求访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与保健知识及良好的沟通技巧。
5.1 产后访视的意义
5.1.1有助产妇康复产后及时上门,指导产妇家属科学地对待产妇的衣、食、起居,使产妇舒适、舒心;适时半靠位与下床行走,以利恶露排出及改善胃肠道功能,可有效降低产妇产褥期发病率。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2-3]。
5.1.2保障新生儿健康新生儿从宫内依赖母体生存到出生后离开母体适应宫外环境要经历身体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上的巨大变化,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该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4]。产后及时上门,为产妇及家属普及科学对待新生儿的衣着、护理及喂养知识,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及促进疾病的康复。研究证明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病情,明显降低新生儿口腔黏膜感染、脐部感染、黄疸、红臀、湿疹发病率[3,5]。
5.1.3提高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适宜的食品。产后及时上门可指导产妇按需哺乳及正确的喂养姿势及乳房护理以增加母乳量及减少乳头皲裂的发生。林伟清[6]对240名产妇进行实验组与观察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产后访视的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5.1.4有利于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逐步摒弃陈旧的陋习,将科学的护理、喂养、保健、康复知识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提高居民的母婴保健水平。
5.2 产后访视的社会效益
5.2.1方便居民,减少焦虑情绪产后及时上门,为产妇及家属解惑了产妇及新生儿大部分的常见问题、多发问题,并指导适时就医,减少了产妇及家属的焦虑情绪,避免了不必要的外出就诊机会。
5.2.2医务人员的自我提升产后访视,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了解产妇及家属的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弥补不足,才能让产妇及家属得到满意的服务。
5.2.3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访视人员运用自己扎实的医学、保健知识、良好的沟通技巧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减少了居民对基层医院的偏见。针对产妇及家属对产后访视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的、力所能及的措施进行改进,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及保健服务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
5.3 改进访视流程
因网络普及、电信诈骗、月嫂的进驻、超生现象以及费用等原因,每年均有一些产妇接到准备访视的电话后拒绝产后访视或拒绝二访。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首先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然后建立健全的产后访视服务网络:基于电话和网络的普及,妇幼所可以与时俱进,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推广相关科普知识。在孕妇建册时建立微信群,方便社区产前随访以及产后追踪,提升服务效率,把产后访视做出特色;最后如能得到二、三级医院产科的个性化指导与通力合作,产后访视工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J].上海市卫生局,2012(12):15-16.
[2]孙友霞.社区产后访视的实施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5(12):244.
[3]费秀英.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1-4502.
[4]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等.儿童保健学第四版[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23.
[5]陈小菊,吴玉华,许梅莲,等.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7-58.
[6]林伟清,钟美英.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2):32-33.
作者简介:程曼文(1970-),女,本科,妇产科、全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程曼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母婴论文; 家属论文; 情况论文; 社区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