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东、中、西是难得的机遇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东、中、西是难得的机遇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东部、中部、西部都是难得的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是论文,西部论文,大开发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0)06-0047-04

自从1999年9月份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开发西部的热潮,一时间,“开发西部”成了报刊杂志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决定加快西部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无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施行,最终会实现西部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兴旺,对西部而言,是天赐良机。西部大开发,对东部和中部又意味着什么?国家实施此战略,不仅要繁荣西部,更重要的是使经济资源能在大的空间区域上合理配置,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因此,对东部和中部也是难得的机会,利用西部开发,积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与西部共同培育跨区域市场,使自己具备向更高点腾飞的基础。

一、东部: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要与西部地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建国以来,中央政府也曾进行过西部开发,从“一五”开始的156项重点建设和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都是以内地为重点进行投资的。这种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东西部经济不相上下的局面,造就了西部基础工业的大发展,但是,这种政策过重地着力于国防、政治意义,而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是以抑制东部发展为代价的。在新千年的今天,我们再次提出西部大开发,决不能重蹈覆辙,只能以不损害东部地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活力为前提,坚决禁止“鞭打快牛”、“杀富济贫”,以牺牲效率和速度为代价而求得低水平上均衡发展的做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以知识为龙头产业的世纪,人们纷纷断言:哪个国家如能在高新技术领域成为“领头羊”,便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者。我国亦在这股潮流中奋力拼搏。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完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样,“赶超英美”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高新技术的发展靠西部,显然不宜。从中国范围看,只有靠基础牢固的东部,所以,中央政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东部的存在,在高新技术领域,一如既往地对东部进行投资,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东部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渐唱了主角,已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正因为如此,市场那只“看不见的脚”也在乱“踹”,使得东部发展至现在,出现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东部能源严重短缺,原材料不足,运输紧张,第二产业居高不下,内部比例不尽协调,工业耗费大,污染严重,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结构升级缓慢等等,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东部人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我们已经看到,东部诸多商家已开始与西部联络,洽谈事宜。精明的东部人已将西部大开发视为千载难逢的良机。今年4月5日,中国东西部合作与贸易洽谈已在西安召开,与会同志达成共识:西部开发是东西部共同的利益所在,东西合作是一种完善的优势互补!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便旨在加速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全国各经济区域连成一片,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的确,东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可以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有所减轻,甚至完全消除。但是,这种结构调整不应仅着眼于东部地区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考虑到西部地区市场的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更大范围看,这种调整最终要使东西部地区共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因此,东部地区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要与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二、中部:利用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两头受益

西部大开发,中部人往往表现出某种无奈或某种困惑。邓小平同志当年设计两个规划步骤时根本没把中部列入规划战略,先东部,西部要服从东部;后西部,东部要服从西部。而我们中部呢?为此,中部人总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产生“失落感”,这种思想在中部人头脑中至今还相当普遍。

经仔细分析之后,便会发现“失落感”源于一种消极,甚至是懒惰的心态。回头审视中部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一方面依托储量丰富、匹配条件较好的优势资源,接纳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技术与信息,加快自身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利用其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帮助开发资源,共同修建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培育区域市场,促使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既从开发东部沿海地区受益,又从西部大开发中受益,即“两头受益”。拥有这样的优势位置和优势资源,有何理由懈怠,怨天尤人?所以,中部的当务之急便是调整心态,积极发展,迎头赶上。

要注意的是,在全国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中,中部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去西部“淘金”。对西部投资一定要选择能够带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中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联动的项目,不要单把西部作为滞留商品的倾销地,要与西部联手共同培育市场,使得各种资源在区域空间上协调配置。更重要的是,帮助开发西部的同时,不能忘了向东部学习,毕竟,东部是中国的发达地区。21世纪,东部沿海会着力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这一点,开发西部是学不到的。所以,在西部大开发中,向东部学习的思想不能变,紧跟其后学习东部人的“生意经”,学习东部人的管理,学习东部人的创新思维。诚然,这样的收益周期要比直接参与西部开发的收益周期要长得多,不能立竿见影,但放眼未来,只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才更具竞争力。我们禀告中部人:不能顾此失彼,一叶障目,而要高瞻远瞩!这是中部所处特殊位置的特殊要求。

中部在此基础上,也要积极参与改革开放。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政策的差异逐渐缩小,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为有利。为此,中部应该抓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机遇,主要是实施沿江、沿河、沿桥的开放。

沿江、沿河开放应该是中西部地区开放战略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黄河、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大力修建沿江、沿河铁路,完善沿江、沿河地区的基础设施,并扩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和覆盖的范围,促进沿岸城市经济腾飞。欧亚大陆桥连接我国东、中、西11个省区,“沿桥开放”,可选择沿桥的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利用沿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开发区,采取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并且可利用沿线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招引外商投资兴办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上述开放区均是贯穿我国东、中、西三地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即便于东部的人力、技术、资金向西部渗透,也便于中部特殊地理位置的作用发挥,同时,西部地区也可以直接受益。发展沿江、沿河、沿桥开放区,不论对于引进外资还是协调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于中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而造就了中部地区的“双低”优势。中部的劳动力、土地等投入要素的价格远低于东部,和西部相比较,区域开发前期追加投资,中部地区远远低于西部。故而,有的专家、学者甚至断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期,中外投资汇聚的热点不是在西部,而是在中部。

三、西部:革新观念,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要属于西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本目的在于推进西部社会的全面振兴和繁荣,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对西部社会而言,除了接受国家的政策倾斜、财力支持外,自己该如何做,如何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便是摆在西部人面前的、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利用市场机制,运用价值规律去进行市场运作,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为此,笔者拟从以下角度加以论述:

1.势弃“等、靠、要”传统观念。“人的观念不变,再好的政策都没用”,这已为全国人民所共识。革新传统观念,应在诸事之先。我国日臻完善的市场经济正在使政府干预经济的功能发生着由直接转间接、由强制性转协调性的变化,而且政府的投资也主要转向基础等非经营性领域。如今,国家对某区域进行扶持开发,已经不可能采取简单的,行政的手段在短时期内人为地拉平差距,而只能通过长期的、动态的、不间断地政策调整,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对市场秩序和市场分配的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另外,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已使国家不再具有大规模的物资直接调配权,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幅度下降,目前,国家财力已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对资金的巨大渴求。

所以,西部一定要抛弃“等、靠、要”思想,自己利用市场机制,依据价值规律进行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物力、财务资源,扎扎实实,本着自力更生的态度去发展,不能坐着等待“天上掉馅饼”。

除此之外,西部在革新传统观念,大力营造市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1)改变“开发西部就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旧思维模式。当然,开发西部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沉睡的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传统的开发属于粗放型,是以大量开发、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较少考虑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其有限性,提高对其综合利用率。西部人在开发西部时,切不可毫无节制地开发一切自然资源,一定要有目的地开发、使用自然资源,在延长产业链上多下工夫。

(2)坚持一种发散思维,即要跳出黄土地,把西部开发放到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大局中来思考行事。只有如此,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把握各个方面利益的均衡点,更理智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大家与小家、内部与外部的合作协调关系,把人力、物力、财力的效率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2.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要选准。就发展思路而言,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便是确定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战役。全国尚待脱贫的近乎4000万人口中,绝大部分在西部各地,而这些地区大多是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的山区,有的农牧民至今连吃水都十分困难。倘若西部各级政府在开发中能够将兴一方经济,富亿万百姓为己任,尽快地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不仅是对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更为西部经济腾飞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脱贫当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战役。“先谋全面脱贫,后图整体发展”当定为西部大开发的大思路。

从总体上讲,振兴西部经济应着力于均衡和协调发展。但从现实看,由于西部地区内部的巨大差异和财力、物力的有限性,决定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更多地采取非均衡战略,突出重点,避免“撒胡椒面式”,对那些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可确立为重点发展的“经济特区”,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先行发展,以形成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这样做,虽然短时期内会扩大差距,但从长远看,符合西部开发,振兴西部经济的大局。在经济布局上,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加强区内合作,逐步形成若干跨省区的经济带,以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为基础,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区,成为推动西部经济增长的中心。

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西部最大的优势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耕地、森林、草原分别占全国的23%、51%、94%。西南地区气候湿润,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西北地区虽干旱少雨,但光热条件好,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面积广大,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为发展大农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对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产生了极为有利的影响。随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东部地区对矿产品的依赖度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资源密集型产业便成为西部的优势产业。同时,由于东部土地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西部地区的农牧业也日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比较优势,西部要紧抓这两个优势产业,实现西部经济腾飞。

发展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选准优势点,扬长避短,发展特色经济。同时,注意挖掘潜在优势,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不盲目攀比,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更不能离开自身优势去重复东部已具明显优势的其他行业。而且,发展优势产业,一定要注重科技进步的因素。借助技术进步,利用现代科技向深层次开发延伸,通过深加工、精加工来实现资源增值。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延展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走一条高科技含量、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优势产业发展之路。

4.加快国企改革步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处于主导地位,1996年西部地区国有工业资产占全工业资产的76.85%,高于全国17.97个百分点,高于东部沿海地区28.08个百分点。相反,西部地区集体工业和其他工业资产比例却在1/3上下,而东部沿海地区集体、个体、股份制、外资、港澳台等企业资产比例远远高于西部。在全国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西部地区更是举步维艰,企业活力不足,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包袱。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是解放西部巨大生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企业亏损、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明晰产权关系,加快国有企业发展。同时,积极支持集体、个体、股份制、外资、港澳台等企业发展,以非国有企业灵活、强劲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局面。当然,发展非公有制和进行国企改革,一定要服从建立合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大局,从而营造西部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为西部经济的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5.接受东部援助,加强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当年设计的继东部开发之后的又一个伟大战略。现在东部拿出精力帮助西部企业进行各种方式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一些要从区外运进的产品,开展区间合作,放开市场,吸引发达地区资金和人才。要加大沿边开放的力度,抓住机遇,利用地缘优势,以边贸为突破口,通过过境贸易、转口贸易等多种形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带动西部经济大发展。

在与他方进行合作过程中,西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合作的基地,但在西部某些地区,或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或部门利益至上,甚至贪赃枉法,胆大妄为,造成伤了外商的心,断了合作的桥,坏了自己的事的可悲结果。对此,政府一定要着眼未来,顾全大局,坚决取缔贪图一时便宜而断送前程的做法。

收稿日期:2000-09-10

标签:;  ;  ;  

西部大开发:东、中、西是难得的机遇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