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福建总院内三科 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因子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急性脑出血;氧化应激产物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1
急性脑出血是较为常见的脑部急重症,病情进展快,在短时间内即可致死、致残。有研究表明[1],继发脑损伤、氧自由基及炎性因子大量释放、血液循环障碍等是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探讨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用于临床治疗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32±4.18)岁;平均出血量(24.81±5.39)ml。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21±4.05)岁;平均出血量(24.47±5.41)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营养脑神经、降低颅内压、持续吸氧等处理。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液,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源性神经因子18μg/次,2次/d,肌肉注射。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Thermo Fisher生产的MK3型号酶标仪,分别以硫代巴比妥酸法与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主要由高血压引发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出血会形成颅内血肿,血肿占位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障碍,损伤神经功能。
急性脑出血因机体剧烈氧化会导致氧自由基大量释放,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被打破,氧自由基过量会导致脑组织膜上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受攻击,进一步损伤神经功能[2]。MDA可促进胺类氧化代谢,使胺类物质合成减少,损伤神经功能;SOD为消除自由基的酶类。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上升,MDA水平下降,且优于对照组,表明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同时,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因子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也能清除缺血再灌注产生的自由基,降低脑细胞与神经细胞氧化水平,对神经细胞起到显著保护作用。外源性神经因子为分泌型小分子蛋白,为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轴突分支及延长,对神经元也具有保护作用,可维持内环境稳定[3]。外源性神经因子也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再生,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起到相互补充、增强作用,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合上述,依达拉奉联合外源性神经因子能平衡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鸣,梁冲,吴鹤鸣,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对提高神经功能的效果[J].贵州医药,2017,41(06):605-606.
[2]吴瑞,董治燕,李海军.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5):145-148.
[3]段志辉,曹友林.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4):44-47.
论文作者:林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6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达拉论文; 神经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