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认人、怕生怎么办(4~5个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怕生论文,个月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到第四、五个月时,个体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认人现象开始出现,并表现得特别怕生,当他看到陌生人或到达一个陌生地方,就会哭得十分厉害。
父母遇到的问题:
有一位家长在日记中写道:我家小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一直乖乖地躺着,什么人抱他都不会拒绝。可到了第4个月之后,他开始变得认人,连朝夕相处的奶奶抱他也不要,整天要我(妈妈)抱,弄得我寸步都不能离开。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就认人,多不好,弄得老人家生气,使喜欢抱他的邻居和客人也很尴尬。
一位妈妈前来作心理咨询时说:宝宝满月之后,我抱他到外婆家,外公、外婆和周围邻居都来看这位可爱的小宝宝,他似乎很高兴,脸部还带有微笑。可是,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我再带他到外婆家时,他一看到外公、外婆和周围邻居时,就哭个不停。外公、外婆抱着他四处走走,看看风景,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真奇怪,上次来时还好好的,为什么只隔一个两月,他就变得如此怕生人、怕新的环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否孩子的性格特别胆小?
从以上两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宝宝怕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阶段的宝宝,认人和怕生往往要延续好几个月,弄得年轻父母十分困惑。
年轻父母的困惑:
那么,初生婴儿到四五个月之后出现认人现象,是好还是坏?宝宝只要妈妈、爸爸,不要其他人抱该怎么办?宝宝怕生是否意味着胆小?老是怕生,是否会影响他心理的正常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宝宝合群的性格呢?
我们的思考:
1.新生儿到了四五个月时出现认人现象,是十分正常的,这标志着他认知水平的提高,有认生意识的出现,也正是他从无选择性的认知水平向有选择性的认知水平发展的体现,也是宝宝开始有认人记忆的一大表现。有研究表明:0-2个月的婴儿还没有形成图像知觉,所以开始一二个月的宝宝往往分不清自己家里人和陌生人。到3个月之后,宝宝已有了接触人面孔的经验,母亲与抚育者的面孔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这种对亲人图形模式视觉的发展,不仅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婴儿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水平的提高。3个月之后的宝宝,对人的面孔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之后,他就会对熟悉的亲人表示认同、肯定、接纳和喜欢,这为宝宝对亲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亲切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提供了认知基础,对此年轻父母应该高兴才是。
2.对婴儿的陌生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儿科医生对婴儿的陌生感做过观察记录,他们发现:在2个月时,宝宝还不大有陌生感,他们看到医生、护士并没有害怕的表现,有的孩子躺在体检台上看看医生,再看看妈妈,表现得若无其事;也有的孩子觉得好奇和开心,会手舞足蹈。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宝宝对医生、护士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他们会逐步辨认出医生和护土是陌生人,会感到害怕,还竭力想躲避,这说明这阶段的婴儿进入了认人的特别敏感期。宝宝从五六个月的观察中获得了某些识别记忆,开始能辨识自己的父母,并且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因为,与父母在一起会感到安全、愉悦和温馨,开始形成亲人意识和亲情感。当不熟悉的人出现时,在婴儿记忆的检索中,找不到此人的形象痕迹,宝宝就会产生警觉,并感到不安、焦虑和害怕,这正是他的自我保护能力的体现,年轻父母对此要表示理解并给予尊重。因此,父母不要把宝宝见到陌生人哭泣、躲避、害怕甚至吵闹,误认为是“无理取闹”、“不懂礼貌”,而去责怪或打骂孩子,这样做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强化婴儿怕生心理的延续,要顺其自然,否则婴儿会哭吵得更加厉害,以至造成不必要的见生恐惧症和隐性焦虑症。
怕生感的消解要有一个过程,要遵循由疏到亲,由远及近,增加交往,逐步亲近的原则,其中关键在于与宝宝交往中要提高其亲密度,谁跟他玩得时间长,他就先认得谁;谁对他关怀多,他就跟谁更亲近。妈妈、爸爸与他同住一室,朝夕相处,所以宝宝较早就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依恋感。对此,父母要倍加珍惜,至于他对其他人的陌生感,不仅要理解,处理时也要宽容和等待。有的父母在请保姆照顾时,先抱孩子到保姆家(或让保姆来孩子家)一起玩一段时间,让他有一个适应过程。
3.逐渐扩大交往面。有的年轻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交往的本领,常常喜欢带他们到同事家或公共场所去接触更多的陌生人,其出发点和用心是好的,但不宜操之过急。1岁以内的宝宝要以培养与父母交往为主,然后再扩展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亲戚、四邻及同伴。有研究表明:2岁以前婴儿对陌生人及陌生环境的警觉和惧怕心理依然存在。所以,这阶段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要逐步扩大交往面,让他在自然的社会交往中,多接触社会与熟悉他人,尤其要多和小朋友接触,让婴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增长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