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唤信用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信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东方国际保理中心联合发起的“信用经济与转型中的企业管理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
参加此次“高级论坛”的著名学者、管理专家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在我国,信用问题却成了当前经济运行的瓶颈。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饱受拖欠之苦,客户欠款不还,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大量呆账、坏账不断产生。信用危机使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成倍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经营效益低下,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企业自身缺少信用管理能力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中国企业需要进行一场信用管理的革命。
面对信用经济我国企业究竟缺少什么?
在“高级论坛”会上,专家、学者们谈到,在新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
冲击之一:在“信用危机”和“赖账经济”的不良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陷入销售与回款两难的困境。
冲击之二:由于缺少基本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生产、营销上的盲目性日益明显、市场风险巨大。
冲击之三:由于缺少对客户严格的资信管理,造成销售管理失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亏损严重。
冲击之四: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账款回收上职责不清,互相扯皮,造成前清后欠,恶性循环。
冲击之五:实行销售承包制,造成业务员与客户内外勾结,使公司利益人为遭受损失,轻则客户资源流失,重则公司资产流失,等等。
这些现象,无不反映了企业基础管理与现实市场环境的不适应,其中任何一种冲击的扩大和延续都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巨大的经营危机。显然,信用风险和基础管理落后已构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全面改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已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东方国际保理中心总裁、首席咨询顾问谢旭在“高级论坛”会上说,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普遍存在严重缺陷,其中缺少信用管理是导致企业间拖欠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去年,美国管理协会专家们的诊断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我们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空白,将是其在市场环境下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这无疑是旁观者给我们的一份最有见地的提醒和忠告。
事实证明,我国企业改革在触及了所有权和产权等基本问题之后,更为现实或紧迫的问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必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尽快转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其中,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重塑企业管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用危机已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瓶颈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林宗棠在“高级论坛”会上说,“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我们将全面启动‘企业全程信用管理促进工程’”。他介绍,东方国际保理中心在多年来的研究开发中,提出企业全程信用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改进基础管理,弥补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缺陷,在几年来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论坛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一致认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损失问题是当务之急。当前企业急需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其中,以信用管理职能的增加,带动企业各个基础管理环节的改进和协调,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有效方法。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应从三个方面的基本制度入手。
第一,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就是要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
第二,实行内部授信管理制度,就是要在销售业务过程中,依靠对客户信用额度的评定和控制,实现交易决策的科学化、定量化,规范企业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减少交易人员的主观盲目决策。
第三,实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就是要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实行一系列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包括应收账款的预算、计划、日常监督、跟踪管理、债权评估等多种先进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缩短收账周期,减少呆账、坏账损失。
企业信用机制需靠市场与法律共同构建
在论坛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必须用市场与法律构建企业信用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信用问题成为代表、委员所关心的热点,构建信用体系成为日渐迫切的问题。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更是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它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已经带来消极的影响。”对于如何用市场与法律构建企业信用机制?高尚全说:“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促进市场竞争,依靠市场实现失信的自身约束;二是继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失信的约束惩罚机制,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起作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持信用秩序。”他特别强调了要继续完善立法,促进信用秩序改善。
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荣霖在发言中,也强调了用市场构建企业信用机制的重要性。他说,我国企业在改革内部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外部的体制改革步伐,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有了好的市场机制,便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
在这次“高级论坛”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取得了共识:我国要全面开展企业全程信用管理促进工程,其目标是:企业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改进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企业全面掌握信用管理技术,培养企业急需的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推动企业销售、财务、信息、营销等基础管理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