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沈琼1,2,张良西1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沈琼1,2,张良西1

沈琼1,2 张良西1

(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安徽 芜湖 241001)

(2无为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安徽 无为 238300)

【摘要】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的变化,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现已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1],每年因为乳腺癌而失去乳房和生命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对弹性成像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弹性成像;乳腺肿块;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10-02

Research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umps

Shen Qiong 1, 2, Zhang Liangxi1.. 1.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School, Anhui Province, Wuhu 241001, China; 2.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uwei County, Anhui Province, Wuwei 238300,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styl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a is rising and younger trend of breast cancer is now occupy the first in the women malignant tumor. Because life is losing the breast and breast cancer each year in const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So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plays a key role.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elasticity imaging.

【Key words】 Elasticity imaging; Breast lumps;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1.弹性成像的定性研究

1991年Ophir等第一次提出超声弹性成像(UE)这一新型的检查技术,并开始应用于研究,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压缩前后超声波回波的时间差来分析出组织内部不同点位的应变值以及位移,从而得出乳腺组织内部的弹性指数[2]。一般来说,乳腺内部组织的硬度越小,对应超声的应变相会越大,乳腺内部组织的硬度越大,其对应超声的应变相反而越小[3]。弹性成像就是根据乳腺肿块的不同硬度来进行良恶性区分,因为其可获得常规成像模式所无法获取的组织弹性信息,弥补了其他检查不能直接提供组织硬度信息的不足,从而使病变组织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Itoh 等多位学者于2004年提出弹性成像评分5分法对图像进行评估:1分,病灶整体呈绿色;2分,呈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现象;3分,中间部分呈蓝色、周围部分表现为绿色;4分,整个病灶为蓝色;5分,整个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均呈蓝色;将1~3分定为良性,4~5分定为恶性。但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发现依据这一标准对有的病灶的弹性图评分比较困难,于是罗葆明等[4]在Itoh 5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5分法”,目前国内多采用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较高。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弹性图像的表达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有一定的重叠性,而且医师的主观因素及操作者手法,都会对弹性图分值的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更为客观的评判病灶硬度的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2.弹性成像半定量研究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SR)是通过测量周边正常组织与病变区域之间的顺应性或硬度差异,获得反映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对硬度的半定量参数[5]。SR测量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客观的方法;计算SR有2种方法,①整体应变率(ESR):指病灶的整体弹性系数与正常腺体弹性系数的比值,用于评价病灶的坚硬度;②局部应变率(LSR):指病灶内最高组织弹性系数与最低弹性系数之差同正常腺体弹性系数的比值,用于评价病灶的均匀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秦石成等[6] 研究得出LSR最佳临界点为31.15,ESR最佳临界点为3.16,并认为LSR的准确性较ERS高。目前,国内多采用LSR来测量乳腺肿块。SR能较为客观地将弹性成像技术进行量化,减少了评分的主观性,但是也不能克服因病灶硬度低弹性系数小(如黏液癌等)而致诊断率低下的状况;恶性病灶多呈浸润性生长,其周围组织的硬度增加,如所取的范围包含浸润部分,则ESR变小;当病灶位于乳腺外上象限或肿块较小,检查时易出现滑动等,则导致病灶整体弹性比值变大;当肿瘤发生液化坏死等情况时,其硬度减低,都会对诊断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学者[7-8]提出用面积比来评估肿块的良恶性,即分别测量弹性成像图和灰阶声像图的面积,再计算出两者的比值。由于弹性成像面积增大的肿块多为浸润性癌,而其他类型肿块的面积增大不明显,故面积比测定敏感性较低。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准确的测量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使这一愿望的实现成为可能。

3.弹性成像定量研究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ARFI)是一种新型的超声影像学模式,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VTI技术是以声脉冲辐射的纵向位移为基础,能直观反映组织弹性,用灰阶示组织相对硬度,通过黑白色所占比例显示组织的亮度,如黑色越多,则表示组织越硬;一般来说组织硬度:恶性病灶>良性病灶>正常组织。VTQ技术是以声脉冲辐射的横向震动为基础,以剪切波的方式向周边传播,通过计算剪切波速度(SWV)对组织弹性进行定量分析,SWV在不同组织内传播速度不同,组织越硬,产生位移就越困难,达到峰值的速度就越快,它能直接反映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由于剪切波弹性采用了ARFI技术,并通过SWV明确计算出弹性值,实现真正的量化研究,使不同实验者、不同病灶或同一病灶的不同时期的准确对比成为可能[9]。Nightingale等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也是运用SWV对乳腺肿块的硬度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价。欧冰等[10]认为VTQ值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为6.64m/s,其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2.61%、100%和96.83%,认为VTQ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弹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对常规超声做了一个有力补充,但VTQ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如仅能对距探头5.5cm之内的区域进行测量;因取样框是固定的,不可改变,对于不规则形病灶感兴趣区的选取存在一些难度;因呼吸运动产生伪影,所以在测量时要求患者屏气密切配合,对于体型肥胖、年老体弱不能配合者受到限制;血管搏动,肠管蠕动等都会对检查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不同部位多次测量,来尽量减少误差,但一些偏差也不可避免。如机体组织相异的弹性系数可存在不少的重叠。目前,一些相关临床研究对乳腺肿块误诊病例结果分析表明[11]:当良性病变伴有胶原化和钙化时可能导致硬度增加,当恶性病变如髓样癌等由于肿块的硬度相对较软或液化等原因而造成硬度减小,容易误诊及漏诊。因此超声弹性技术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有部分重叠[12]。

经过大批学者的临床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传统超声医学的基础上,获得组织弹性的相关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对乳腺肿块进行定位定性,从而使现代超声技术更趋完善。尽管该项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临床超声实践的不断深入,一些技术手段的改进,尤其是VTQ技术的不断应用,再加上超声医师操作技能的不断熟练,相信诊断准确性会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将定性、半定量以及定量等检查方法综合运用,一定会明显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雷成功,郭艳琴.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103-104.

[2] 王晔,李国杰,朱向明等. 超声显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4):613-614.

[3]钟小丽,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增生性结节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9),1445-1448.

[4]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多普勒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2):1823-1826.

[5] 张伟,朱亚,吴海燕等.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6): 392-394.

[6]秦石成,王俊玲,崔可飞等.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与局部应变率诊断乳腺病灶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27(5): 963-966.

[7] 于蕾,李建国,杨力.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面积比法在鉴别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4) :2904-2906.

[8] 沈春云,葛艺东,秦信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测肿块面积比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1):49-51.

[9] 吴哲,韩峰.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12): 965-969.

[10] 欧冰,智慧,杨海云等.比较声触诊组织量化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乳腺疾病[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0):1835-1838.

[11] 王怡,王涌等.组织弹性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1704-1706.

[12] 沈建红,罗葆明,欧冰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540-542.

论文作者:沈琼1,2,张良西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沈琼1,2,张良西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