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研究
周 川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摘 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一致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可测评的,但尚未构建出普遍认可的自测量表。本课题基于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研究成果之上,初步构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并用量表对434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对量表进行了区分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检测。在进行区分度检验时,使用了极端分组法。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最大方差正交转轴法。在信度检验时,使用了克朗巴哈系数法。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结构效度,整体信度为0.894。本研究既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的动态更新和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区分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
随着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设计并构建一套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而目前,学界对于测量工具的构建研究还不多见。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已有如下统一的认识 (Deardorff 2006: 257-258):第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小是可以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测评的;第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测评;第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本课题借鉴了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钟华课题组在题为《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的论文中所构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量具和在这一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并结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状,构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
而采用正畸治疗进行口腔修复时,可以保证基牙的平衡性,重新建立倾斜的基牙,在矫正牙间隙时,可以避免亚牙冠与牙冠跟之间出现三角间隙,从而保证了牙列的整齐,也不会对牙齿造成明显的伤害,将牙列中线和面中线的平衡性提高,并且对口腔的生理功能不会造成比较大影响,从而确保了有效的口腔修复[5-7]。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5例患者采取了正畸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英国学者Byram(1997: 73)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4个子能力。在国内,文秋芳教授(1999: 9)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3个子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在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士进行交流时,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彼此之间文化的不同,能够包容彼此之间在文化上的不同,能够对在交流过程中因文化不同(如:文化禁忌)而发生的文化冲突进行妥善处理,以达成文化互补与友好交流的目的。
二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编制
在钟华课题组2013年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和自测量表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该量表编制有3个依据: 第一,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成果;第二,前期与学生进行了座谈,初步掌握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词汇量和策略运用等诸多方面。这些信息会后经过整理和分类,为下一步自测量表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参考;第三,钟华课题组构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ICCSRS)。
三 自测量表的多维度检验
本量表的测试对象是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二年级开设外教口语课)。施测人数434人,回收有效试卷为354份。测试所得数据经整理后录入SPSS22.0进行区分度、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 施测
自测量表初步构建后,课题组对量表进行了三个维度的检验。检验的过程和结果概述如下:
(二) 量表区分度检验
矿产资源资产评估需要多学科综合配合完成,矿产资源资产的评估工作是评估师依据评估目标“矿产资源资产”的性质、价值类型及对目前可获得的相关技术报告,对诸如地球科学、采矿和石油工程、冶金学、环境评估、社会环境、区域地缘政治、微观和宏观矿产经济、财政、税收和政府征税、适用法律、市场营销等专业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当评估师不能独自完成评估任务时,必须向相关合适领域或在相关领域受过必要训练的、有能力胜任的专家寻求帮助,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从这些专家身上所得到的帮助。
(三) 量表结构效度检验
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即量表的结构效度。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正交转轴法,对整个量表的54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比较适合因子分析。接着,针对量表的各个层面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由于滑坡深部位移监测难度较大、精度较低及地表GPS监测技术的成熟,且考虑到地表监测点和滑带岩土体位移时序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特征,研究人员主要基于地表GPS位移监测信息进行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报[1-3]。目前,已有众多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被提出,极大了推动了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测预警研究。这些位移预测方法主要可分为4类:
总量表分为交际能力量表和跨文化能力量表两部分。交际能力量表包含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4个分量表;跨文化能力量表包含知识、意识和技能3个分量表。从表1中的数据可见,总量表、交际能力量表和跨文化能力量表的系数都较高,信度都比较理想,这说明量表的可信度较高。
经过对自测量表的7个部分逐个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题项数目由最初的54个缩减为41个(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最终题项”。如需要,可另附)。
自测量表分为7个部分,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知识、意识和技能。每个部分都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分析时采用的是逐次删除题项的方法,并参考了钟华课题组的标准。
(四) 量表信度检验
在对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知识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每次EFA显示结果的KMO均在.600—.800之间,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具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可行性。而在试图对意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时,发现第一次EFA显示结果的KMO在.400—.500之间,低于.600的最低值,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各部分的因子同质性很好,较好地概括了量表的模型特征,所有题项均能有效反映其因子构念。如:从对策略能力的分析过程和结果看,该部分最初的题项中经过对因子矩阵的全面分析后,发现题项28、31、33始终属于因子1,题项26、27、34始终属于因子2,说明这些题项的聚合力很稳定。而在各部分内部不适合某个因子或会影响到模型拟合指数的题项均被删除了。如:从对语言能力的分析过程和结果看,该部分最初的题项中经过对因子矩阵的全面分析后,发现题项个别因子的题项(如:4,11,15,16)数目小于3;还有的题项(如:5,9)同时在特定因子上的负荷量大于.4,而且差异不显著,所以这些题项都被删除了。
量表区分度检验结果显示,高分组和低分组大部分题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区分度不好的题项已删除。
表1 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内在一致性检验结果
在交际能力量表中,与.7的最低要求(Henson 2001)相比,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的系数高于.7,信度较好。语篇能力低于.7。但是,策略能力的系数是.521,远低于.7的最低要求。这说明该分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程度不高,这是因为策略能力题项之间的关联度不够,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完善。Cronbach’s α系数与量表中所包含层次多少和各题项间关联度高低有关,即如果量表中所包含层次越多,系数就越小;如果量表中题项间关联度越强,系数越大(傅粹馨 2002)。
研究方案的网络拓扑结构使用基于IBSS,即独立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SS)网络,也被称作ad-hoc网络、无线自组网、对等网等[8-10],该网络的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抗毁坏性,无论是需组网还是需解除,均较为方便,并且费用相对低廉。数据帧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
在跨文化能力量表中,知识分量表的信度系数接近.8,比较好。但是,意识和技能分量表的系数低于.5,明显过低,信度不理想。因此,未来还需要增加意识和技能两部分的题项。
四 结论
本课题组构建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总体来说区分度良好,信度和效度较为理想,可以应用于未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不过,在未来的验证性研究中还需要对分量表中部分题项做进一步的修订,使测评的结果更加准确。同时,自测量表还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第一,测评无法做到完全客观,还需要结合其他方式;第二,该自测量表只能测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可见可感的因素,无法测评其深层次内涵,还需要结合定性手段来进行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 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New York: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2] Deardorff D 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6, (10) : 241 -266.
[3] Henson R K. Understanding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estimates: A conceptual primer on coefficient alpha [J].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2001, (34) : 177 - 189.
[4] 傅粹馨.信度、Alpha 系数与相关议题之探究 [J].教育学刊,2002,(18) : 163 - 184.
[5] 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钟华.外语界 [J].外语界,2013 (3).
The Research of Constructing Self-rating Sca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or Non-English Majors
Zhou Ch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Dalian, Liaoning)
Abstract: Up to now,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l agreed tha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measurable, but th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self-rating scales for ICC has not yet been available.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is study has initially constructed a self-rating scale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riented to the non-English majors, and has evaluated 434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cale in terms of discrimination,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extreme group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discrimination test. In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aximum variance orthogonal rotation were used. In the reliability test, Cronbach's α was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had a good degree of discrimination and construct validity, and the overall reliability was 0.894. This study provides both data support for the dynamic updating and follow-up study of the non-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elf-rating scale, and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elf-Rating Scale for Non-English Majors; discrimination test;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test
文引用格式: 周川.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14):160-16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14.054
基金项目: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生外语能力测评研究课题”立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研究”(编号FLAC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周川,男,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标签: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论文; 区分度检验论文; 探索性因子分析论文; 信度检验论文;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