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度洛西汀联合治疗SCI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纳入患者分为28例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28例治疗组(综合康复+度洛西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PRI无显著差异,但是治疗后治疗组PRI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度洛西汀缓解SCI后中枢性疼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度洛西汀;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033-02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u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SCI central pain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uloxetine combined with du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pain after SCI.Method Fifty-six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8 control group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28treatment group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duloxetine (P<0.05);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uloxetine can relieve the central pain after SCI significantly.
【Keywords】Duloxetine;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Central pain after SCI;Curative effect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脊髓损伤后疼痛作为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来源于脊髓本身,称为中枢性疼痛;其二跟骨折局部异常有关,称为机械性疼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在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神经疼痛的基础上联合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缓解疼痛效果显著,先将具体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运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28例治疗组和28例对照组。治疗组:男性患者为18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分布21~50岁,中位年龄为(38.4±3.6)岁,病程为28d~5个月,平均病程为(1.7±1.3)个月,其中颈椎损伤4例、腰椎损伤12例、胸椎损伤10例、其他损伤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分布22~49岁,中位年龄为(37.8±4.1)岁,病程为30d~4个月,平均病程为(1.5±1.1)个月,其中颈椎损伤5例、腰椎损伤10例、胸椎损伤9例、其他损伤4例。将两者患者一般资料逐项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确诊后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具体主要包括:(1)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口服阿米替林,每次25mg,2次/d,口服卡马西平,每次25mg,3次/d。(2)心理支持治疗。首先医务人员要充分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支持,要耐心向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原因,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从而缓解患者恐惧情绪;然后要争取到患者家属的配合,指导家属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最后灵活地运用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指导患者掌握全身放松、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方法。(3)物理治疗。由医务人员按摩患者肢体,由双肢的远端着手,逐渐往近端按摩,要注意强度适中,在患者脊柱侧和痛感觉平面以下的区域沿着神经根的走向开展强度按摩,每次按摩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2次,针对疼痛的部位运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沿着神经根走向排放点击,每次开展20分钟,每天2次。(4)针刺。选择患者病变阶段的上和下个2节段的督脉、两侧的夹脊穴作为针刺穴位,针刺方式为疏密波,强度为患者针刺部位出现麻胀感最佳,每次停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以10d为1个疗程。针对不全性损伤患者需要配合埋针治疗,选择最常出现疼痛的2~3个穴位进针,针刺方法为颗粒型皮内针法。治疗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初始计量为20mg,每日2次,接下来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适当调整剂量,但是最大剂量每天不可超过80mg。
1.3 观察指标
主要运用疼痛评定Mc Gill疼痛问卷对两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该疼痛问卷主要包含分级指数总分(PRI-T)、疼痛感觉项总分(PRI-S)、疼痛情感项总分(PRI-A)、选词数(NWC)、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指标,并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RI-T、PRI-S、PRI-A、NWC、VAS、PP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疼痛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是治疗组的PRI-T、PRI-S、PRI-A、NWC、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中枢性疼痛主要指的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者功能失调导致的疼痛。当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通常是在脊髓损伤后数周或者数月内才出现,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自发持续痛或者自发间断痛,临床主要表现为烧灼感、麻木感、刀割痛、电击样痛或者针刺痛;第二类则是非伤害性刺激或者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1]。若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疼痛明显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生存质量。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1)脊髓损伤后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肌肉痉挛或者其他刺激经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投射给大脑,导致大脑的觉醒水平提高,容易感觉疼痛且阈值下降,从而引起疼痛,李勇和孙法强[2]经临床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可能引起中枢性疼痛;(2)患者情绪过于悲观,压抑的情绪引起疼痛加重;(3)在5-羟色胺的作用下引起对脊髓损伤后的痛觉过敏。由于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在治疗时常常以综合康复治疗模式为主。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在传统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中枢康复治疗主要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支持治疗、物理治疗、针刺),结果发现:经治疗后治疗组的PRI-T(8.6±4.3)分、PRI-S(7.3±2.7)分、PRI-A(3.6±1.3)分、NWC(4.8±1.7)分、VAS(36.5±6.1)分、PPI(1.4±0.6)分低于对照组(13.2±4.9)分、(11.5±3.1)分、(5.4±1.9)分、(6.7±1.9)分、(42.5±6.2)分、(2.8±0.3)分。所使用的度洛西汀属于一类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再摄取双重抑制剂,常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属于一类新型的抗抑郁类药物,相比于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中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再摄取的效果强数倍,并且还对体内的60多种神经递质以及Na+、K+、Ca+通道无明显作用,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每日只需服用1次即可,因此患者的依从性较好。另外,樊留博等[3]学者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实验结果证明:度洛西汀具有较强的直接镇痛作用,并且在发挥镇痛作用时不依赖该药物的抗抑郁功效,因此可以提高痛阈以及提高机体的抗痛能力,如此便成功打破了疼痛——焦虑——抑郁——疼痛的恶性循环,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该药物的止痛效果越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翔.综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03-104.
[2]李勇,孙法强.卡马西平联合康复治疗60例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5):168-169.
[3]樊留博,马利中,王韵.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49-150.
论文作者:冉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疼痛论文; 损伤论文; 脊髓论文; 患者论文; 中枢论文; 针刺论文; 羟色胺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