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王颖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心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干预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在于患者冠状动脉闭塞,使得患者心肌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情况,导致局部组织坏死[1]。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患者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笔者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患者72例展开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8.6±5.2)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15例,室性早搏1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11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58.4±5.1)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14例,室性早搏11例,快速性心律失常11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健康教育、症状观察、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而言由于严重的病情很容易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因为心律失常而再次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护理。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告知治疗方案,介绍成功病例,让患者逐步树立起治疗信心[2]。(2)疾病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依托心电图了解患者心率变化,一般而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溶栓治疗后3h内是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因而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同时做好记录。另外,注意患者穿刺部位状况,若是出现肿胀、疼痛、渗血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还需要保证患者静脉通道畅通,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时,才可以逐步解除制动装置。介入溶栓治疗后,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有必要,可以选择静脉营养支持。另外,在患者恢复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运动训练,增强体质,促进恢复[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率有时不正常。无效:患者心律失常情况没有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发病急,病情严重,经常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在临床治疗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通常采用介入治疗为主,其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案。研究表明,在介入治疗后,护理是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后采用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心理护理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对症护理来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变化,同时在后期结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不断促进患者恢复,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纪金娟,徐汉丽.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50-251.

[2]李玉琼,李雪娟,邓方利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保守治疗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4-6,13.

[3]陈丽娜,周焕芳,任国琴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13.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分析论文_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