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安全隐患与护理分析对策论文_李学琼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50032

【摘 要】目的:对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就具体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分析对策,进一步降低临床输血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方法:运用严谨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临床输血进行考核和管理,实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构建完善输血机制、建立输血风险预估体制等系列综合措施,降低临床输血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系列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防范,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输血的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对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等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既能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又能保障患者安全,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输血;安全隐患;护理分析对策

对于大出血患者而言,输血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而且,输血过程中的微小安全隐患,都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本文发现,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能够有效降低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具体的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所有护理人员作为临床输血安全隐患的研究样本,主要包含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外科、呼吸内科和门诊等众多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总计为142例,其中,门诊护理人员有37例,病房护理人员有105例;年龄最大的为50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36.76±4.25)岁;学历水平为专科的61名(42.96%),大专护士有43名(30.28%),中专护士有18名(12.68%),剩余81名(57.04%)护士的学历水平均在本科及本科以上。

1.2研究方法

组建临床输血质量考核小组,其人员主要是我院各科室的分管领导及负责人。对142例护理人员分别发放自制的输血质量考核问卷,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护理人员上交问卷。针对问卷上的系列数据进行记录、收集和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为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2结果

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对于疾病治愈及患者身体健康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我院收集的输血质量考核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护理人员、操作规范两大因素,是影响输血安全性的主要安全隐患。第一,从护理人在实际的临床输血过程中,取血、运血、输血都有严格且复杂的步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对各项步骤以及器皿使用的强烈熟悉度,才能保证整个输血过程的安全[2]。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学历水平的限制、专业知识的缺乏、工业责任感的缺失,使其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各种疏漏和错误。首先,在取血过程中,血液乘装是有专门的器皿和工具。若护理人员对此类知识了解度不够,即会选择普通的工具对其进行乘装和保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的质量和最终检查结果。同时,在血液采样后,部分血液制品不会立即进行输血。在此情况下,护理人员因缺乏对血液制品如何良好保存等方面的知识,导致血液制品长期处于不合理的湿度与温度下,最终活性消失,不能使用。约有40%的护理人员选择将血液制品置于冰箱内,但对于调节温度表示不知所措。其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护理人员对血液制品标签、血袋号、使用日期、失效日期等概念理解模糊,导致实际需要血液制品与领回的血液制品不相符合,耽误临床治疗黄金时间。另一方面。在实际输血过程中,部分人员并不了解和熟悉不同血液制品的传输顺序。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仅有55%的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区分各种血液制品的输入顺序。而对于血小板领回后输入患者体内的时间,不少护理人员也回答错误,仅有39%的护理人员回答正确。最后,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疏漏,在患者出现因输血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时,并未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耽误了疾病治疗的良好时机。第二,从操作制度上来看: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护理人员要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须受到完善操作制度的约束。本院在进行问卷调查后,对统计的系列安全隐患实施知识普及、操作制度构建和完善等措施,输血不规范发生率为3.53%,显著低于问卷调查前的20.99%,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

表1 问卷前后输血不规范发生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输血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通过输血,可有效挽救失血过多患者的生命;但是,输血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此,最大程度保证输血安全是输血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有效保证输血安全性,主要的应用措施有:(1)组织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将取血、运血及输血等过程的详细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解答,不断巩固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不同血液制品的器皿使用,要进行实践临摹操作,让护理人员深刻领会到各个器皿的场合使用,进一步降低输血过程中的错误发生率。(2)管理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为此,本院在了解实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系列安全隐患的基础之上,构建并完善医院临床输血的规章制度,并实施个人责任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意识。(3)定期举行输血安全隐患评估大会,将已经出现的或未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估,并就此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本院研究发现:问卷调查后,操作不规范的发生率为3.53%(3/85),与调查前的20.99%(17/85)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中,对护理人员、操作规范等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在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慧晶.根本原因分析法提升输血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13):85+87.

[2]董运芳,张秀果,田凤军.临床输血流程实施情况调查及输血质量持续改进[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0):12-14.

[3]曹雁,胡昭宇,冯江,叶萍,杨德勇,赵德军.输血科输血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03):405-407.

论文作者:李学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临床输血安全隐患与护理分析对策论文_李学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