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为例,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论述,以为今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改革参考使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职业教育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无论是从院校规模还是从学生数量方面较以往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年各个高职院校立足专业特点结合专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汲取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构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和专业实践的融合来发现现有科研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研究来进行创新。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是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而实践生产则是实现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最后科研则是专业技术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指新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指新的技术,新的教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均有所收获的良好局面。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所应用的主要方法。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双向”促进的过程。首先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其次通过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来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模糊点”,并将这种“模糊”带回到理论课堂中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带着疑问去进行学习。因此从这一方面分析可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中不断的转换角色,极大地增强了其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模式应用主要方法就是由学校与企业联系,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
二、简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价值
有关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文件指出:无论是进行新的专业设置还是对原来的专业进行改革创新,其目的都应当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为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然而在实践执行中,应当注意课程建设和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在这一系列要求和发展困境下,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专业企业之间的合理力度,结合实际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要求以专业技术领域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以专业课程标准为准则,对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实施改革,改革要求突出专业能力,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为高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系列要求之下,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必须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视,以专业核心素养为重点,为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其中的重点,更是难点。而该课程开设主要是基于提升学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目的的,旨在学生长远的职业规划提供专业基础。通过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一方面可以创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教学资源的最佳化利用提供了条件,避免了不必要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如图1所示为建筑工程教学资源结构图。总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不仅是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一教学改革的推广和普及无疑就提高了对项目管理教师的要求。
图1 建筑工程教学资源结构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建筑行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与社会职业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学生进入到社会后表现出一定的不适性,这一方面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另一方面这也是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走下坡路的明显体现。基于此,下面将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论述。
(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标准
站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求方面分析,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既可以胜任一线施工生产任务,同时也可以完成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任务,故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项目管理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做好一名施工管理人员该做的工作。作为一名施工管理人员工作内容较多,除了涉及到施工质量、成本、施工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做好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施工现场作业情况、与其他单位就工程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标准设置的过程中应当以施工管理员的岗位专业需求为参考,切实保证教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符。归纳上述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立足项目管理课程特点、以实践工作流程为依据构建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其基本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信息管理、前期论证、合同管理、成本控制、安全和环境管理、施工进度控制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多种模块,专业教师在进行相应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际工作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如表1所示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表。
通过对表2分析可知,作为助理管理师工作内容较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项目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教学模块为参考,以实践工作内容为准则,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点来贯穿项目管理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来避免出现重复性的教学问题。另外模块化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是专业教学内容更加的细致化,且应用更加的灵活,通过将不同模块进行组合来为不同科学内容的贯穿和融合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的融合来为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过去,高职院校在进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浇灌式”的方法来将大量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担任主体地位,甚至有些教师完全依照教材进行课程的教学,对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重视;忽略了对学生课下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在课下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课上听不懂,课下不练习”的问题。建筑项目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同工程实践结合力度不足,对新时期背景下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不利影响,既使学生顺利毕业,但是其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普遍不高,造成就业障碍,例如有些毕业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感到茫然无措,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归纳课程教学及学习规律,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已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根本,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样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参考,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理论来引导实践,以实践来验证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其关键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四控三管一协调”,其中“四控”主要是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而“三管”则是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最后“一协调”则是组织协调,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块划分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基础。;另外每个教学模块内容的设计可以按照PDCA执行,所谓的PDCS是指“计划-实施-检查-调整”,以这一主线为基础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同时注重把握每一个任务单元的操作性,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做好每个教学模块的综合实训对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实例,只对工程资料进行介绍,而具体管理方案的制定则交由学生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对提升其综合实力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规模和建筑工程数量较以往相比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基地在建筑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力度,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小玲.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02).
[2]佘娜.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技资讯,2016,(25).
[3]吴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
[4]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
论文作者:庾迎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专业论文; 建筑论文; 学生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