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论文_雷燕春

(建水县中医医院; 云南 红河 6543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这两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A组)和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B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高频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A组出现各项临床症状的例数显著比B组多(P<0.05);而A组的特异度为89.72%,敏感度为90.26%,阴性预测值为86.53%,阳性预测值为92.18%,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急性阑尾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性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52-01

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腹痛症,由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以往临床仅依据患儿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作为诊断参考依据,再加上患儿表达能力不足等原因,均容易出现误诊现象[1-2]。基于此,我院将高频超声应用小儿于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取得良好诊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A组)和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B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13岁,平均(6.25±3.46)岁;病程3-15d,平均(10.13±2.74)d。B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13岁,平均(6.34±3.46)岁;病程2-15d,平均(10.46±2.15)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取平卧位,充分暴露腹部,使用我院日立小二郎神超声仪进行扫描,方法为:先使用3.5MHz低频凸阵探头仔细扫查整个腹腔,随后再使用7.5-10MHz高频线阵进行扫描,将探头加压逐步对患儿右腹腔、肚脐周围乃至全腹实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腹腔是否存在明显包块、肠套叠、肠管扩张、积液等情况。再沿着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路径进行扫查,仔细查看淋巴结是否肿胀,若出现肿胀情况,则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同时记录淋巴结肿胀的大小、位置、数量及影像特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以及超声诊断准确性。其中,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标准为[3]:①患儿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症状已持续1周或以上;②腹部淋巴结最短直径≥8mm有3个或以上,且淋巴结内部可见明显流血信号。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为:患儿右下腹的回盲区可见明显管状结构,宽度≥6mm,短轴呈靶环状,使用探头加压有明显疼痛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由()表示,计数资料由率(%)表示,若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A组出现各项临床指标的例数显著多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

A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89.72%,敏感度为90.26%,阴性预测值为86.53%,阳性预测值为92.18%;B组分别为91.26%、88.97%、92.23%、85.7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灶处于回肠末端,且临床症状和急性阑尾炎较为接近,因此容易误诊成急性阑尾炎,由此使得治疗方案出现错误,不仅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临床加强研究两种疾病的诊断方式对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出现各项临床症状的例数显著多于B组,但两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使用高频超声诊断均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影像结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原因分析为:婴幼儿时期是人类发育的黄金时段,机体功能及免疫系统较为活跃,但由于其免疫系统及机体功能发育未成熟,因此容易感染病原菌,从而容易发生急性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在本次研究中,临床使用高频超声扫查肠系膜淋巴,能清晰显示肿大部位,并有超强皮髓质回声[4]。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基础为麦氏点压痛,这同样是高频超声判定阑尾炎的具体依据,使用探头对阑尾炎患儿的麦氏点进行加压,若患儿出现反跳痛或轻微疼痛感,即可有效判定患儿的疾病类型,提高诊断效率[5]。因此,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清晰显示腹腔结构层次、准确定位淋巴结、检出率高、重复性强、方便、安全等优点,可在临床诊断及鉴别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受到时间与样本例数的限制,本文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尚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可将超声诊断作为临床筛查小儿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栋云.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16,2(04):60-62.

[2]刘艳安.超声高频探头在小儿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7,41(05):443-445.

[3]谢琼,李一冰,姬红丽.PAS联合超声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8):925-928.

[4]王云楠.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8):49-50.

[5]赵楠.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超声鉴别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07):185+187.

论文作者:雷燕春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7

标签:;  ;  ;  ;  ;  ;  ;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论文_雷燕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