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南轩中学 黄露
摘要:学困生是每一个班级都有的学生群体,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但是基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寻求学困生的转换方法,通过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本论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有效对策进行相应的分析,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困生;应对措施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由于学困生拉低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水平,很多教师对学困生不待见,在教学当中注重对优等生和中等生的教学,对于学困生则关注过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并不都是学生主观上的原因,还存在着许多客观因素,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教师都应该要充分的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加强对学困生的教学引导,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一是帮助学困生摆脱难题,二是自我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一、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更好地使得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把握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的制定措施,不断地优化历史教,学促成高中历史习惯性的转化。
(一)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对于高中生来,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好并不是学生的智力低下,更多的是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在历史学习当中,由于历史知识的时空性、逻辑性和空间性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历史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历史事件当中的一些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应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知识的把握,由于缺乏较强的逻辑意识和推理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够有效的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学生的付出看不到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困境[1]。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合理,有些学生上课之前不习惯预习,这样就缺乏对新知识的大题理解,在老师教授新课时就不知道自己的思维难点在哪里。上课时不做笔记或做笔记比较马虎,在其中有一类学困生是比较特殊的,这一类学生上课做笔记特别认真,恨不得将老师讲得没一句话连同停顿处都一起标注出来,花费过多时间在笔记上而忽视了真正的理解知识点,抓关键知识点,这样上课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听课和思考,下课后知识记忆量特别大,所以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下课后,大部分学困生都不是很喜欢复习,就算上课听懂了,随着时间推移记忆衰退,知识点也会遗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注重学生升学率的提升,所以在教学当中就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以此来满足应试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结果,而不能够掌握学习方法,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之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直线下降,而且这种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长期持续的学习。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老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二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知识能够累计,而能力缺乏锻炼就会退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素质和能力是比知识更重要的要素。
二、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措施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之后,相关教学工作者就要立足原因,立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措施促成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
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对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至关重要,这也是实现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的引导学困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在教学“贞观之治”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开学的时候可以不对该内容进行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想象[2]。比如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事变,或者玄武门事变失败了,针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的走向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让学生通过假设各种历史条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分析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历史知识的实践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当中,而是要实现历史知识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认识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展览、重走长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让学生一边进行实践,一边进行知识的联想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有效促成学困生的转化。
结语
针对于当前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教学工作者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加强历史教学实践等方法不断地加强学困生教学,促成学困生的转化。从教师方面,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改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从学生方面,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每周学会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在记忆的不断强化中提高能力,有信心才能有兴趣,完成从学困生到学优生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建霞.浅析历史学科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45+143.
[2]毛雪花.探析初中历史学困生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115-116.
论文作者:黄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知识论文; 历史论文; 原因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