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信用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信用对现代经济运行的影响深刻到信用活动直接决定经济活动的特征。这种影响可以直接、简洁地概括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一、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
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前提与基础,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则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市场经济是近代出现的,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机器化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以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仍是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仍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随着交换关系的复杂化,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便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整个经济活动被信用关系所连结。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维系着错综繁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井井有条的市场秩序。可见,从商品经济的交换到市场经济的扩大了的交换,乃至市场机制下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准则的。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与市场;没有信用,就没有经济活动存在与扩大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秩序。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信用的发展,是深深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实现其经济腾飞。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发展的倾向和趋势。
二、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首先,信用信息可以保障市场发挥效率,使经济主体在不确定性中,减少成本,保证或增加收益,使市场经济活动与交易不断延续。在经济活动与具体的交易活动中,一方面,交易一方可能对实质性的信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交易的一方可能故意隐瞒真实信息,这样就会导致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是非对称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条件下进行的交易及各种经济活动,存在着不确定性,其中自然也存在和孕育着风险,会使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使市场异化,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市场价格机制无法自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现象,在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等各种要素市场广泛存在。这样往往会导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大降低。其结果是: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市场经济主体行为扭曲→市场均衡异化→市场价格异化→市场效率低下。
因此,只要在经济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就会有通过获取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信用信息的价值就体现在其中。
其次,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体系延长了博弈过程与时间,减少了潜在的欺诈行为,延长了交易的持续性,保障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与各种交易行为是各个经济主体在生产与生活中必需的和日常的行为。博弈是会不断、重复发生的。但是,博弈不会是无限的。在有限的博弈次数中,在最后的交易中,发生欺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各个经济主体都担心本次交易是最后一次交易,都担心博弈可能会结束,都不敢给予信任,那么社会信用关系仍然不会存在。因此,必须建立自动履约守信的制度与体系,即建立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体系来约束交易行为,使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与交易中,无论是在一次性的,还是在多次的博弈的过程中,都能够诚实守信,自觉塑造自己的信用形象以及与交易对方的信用关系。
同时,信用管理行业及其机构的社会化信用服务活动,进一步保障了各种经济活动与交易健康有序的进行,保障了市场的运行效率。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由于博弈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与交易中需要收集、识别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进行专业的信息处理与风险防范。这些工作往往是经济主体很难完成的,而且运作成本很高。如果这些工作必须由经济主体在交易之前自己去运作和完成,将直接提高其经济活动和交易的成本,将直接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由于经济主体对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非专业化,往往不能直接甄别风险,不能有效地降低与防范各种不确定性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因此,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需要专业化的信用管理行业及社会化信用服务机构。它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信用是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启动器
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从信用开始的。从企业看,企业是社会信用活动中最活跃的层次,是巨大的信用需求者和供给者;从金融机构看,信用是其经营的根本。
企业创业之初,都需要借助信用活动,筹集和融通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有两条渠道。一是间接融资,即企业与资金供给者之间不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其资金融通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二是直接融资,即企业与资金供给者直接发生信用关系,双方可以直接协商融资方式与价格,或资金供给者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购入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股票。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由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的需要也经常出现亦字,经常需要信用启动和推进。例如,在生产和经营中,需要借助信用完成原材料采购,通常表现为银行信贷和企业间的赊
购赊销与应收应付帐款;在商品销售中,需要采用信用方式扩大销售;遇季节性资金需要、市场波动下的收不抵支、临时与意外开支等,企业都必需寻求信用帮助。可见,企业离不开信用。
金融机构在社会信用活动中有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企业,有自身的收入和支出,时而盈余、时而赤字,既可能受信又需要授信,和普通的企业一样有着类似的信用活动。另一种身份是社会信用活动的媒介,一方面聚集社会资金,广泛收集和接纳社会各界受信、形成金融机构的债务;另一方面,把聚集的资金通过诸如贷款等方式分配出去,形成金融机构的债权。在这样的信用活动中,金融机构聚集的信用需求可能大于或小于供给,差额是多数的情况,平衡是少数的情况。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以经常的信用活动和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信用方式,来弥补和运用这个差额。这是金融机构独有的信用经营活动,是其立足的根本。
四、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以信用为基础,纸币产生,信用卡、电子货币等广泛使用;以信用为保障,在货币保管、兑换、经营的基础上,金融机构——银行产生;以信用为原则,银行的信贷活动大力发展,银行成为经济的核心;以信用为前提,金融工具与金融资产被广泛交易与不断重组,金融市场因此而日益发展与壮大,并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现代信用活动中,货币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货币的内涵与外延更加广泛了。新型的各种支付结算,劳务等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更加充分,更加广泛,使金融活动与经济增长紧密结合,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使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增长点。
在现代信用活动中,多元化的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取代传统的银行金融垄断,形成了现代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与渠道,这不仅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现代信用活动中,利率引导着货币、商品的流通,引导着资源配置,以利率为操作与指引手段的金融和金融监管成为市场机制运行的中心。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宏观调控,取代了传统的市场自我调节,并且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
五、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
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经济进步与经济增长带动信用活动发展,与此同时,信用活动的扩大与发展又会促进经济进步与经济增长。有现实情况和数据表明,从长期看,大多数国家的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总规模均与GDP同方向变化,且相关性极强。在GDP水平低时,信用总规模和各类信用交易活动规模通常也都比较低,当GDP水平高时,后者也比较高。
从西方征信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的总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从长期、均衡状态上看,在一定的范围内,信用规模的增长可以拉动一定比例的经济增长,但超出这个范围,信用增长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当期或未来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信用的效率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当信用总规模超常增长过大时,当年GDP增长会下降,历史上较大的经济衰退几乎都发生在信用总规模超常增长的年份。信用增长超出正常增长的范围,会产生信用负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信用总规模超常增长,比增长不足带来的负效应更严重。
以下本文选择美国1960-2000年的数据,加以具体分析。
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美国的信用规模年增长量与GDP年增长量的相关系数是0.9199,二者呈强正相关关系。信用规模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一致。
其次,运用因果关系分析,采用数量经济学中Granger检验的方法,检验信用总规模与GDP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下表中:
信用总规模与GDP因果关系检验
┌──────────────┬──────┬───────┬───┐
│假设│F-Statistic │Probability
│结论 │
├──────────────┼──────┼───────┼───┤
│信用总规模变化不引起GDP变化│10.7593 │0.00227
│不拒绝│
├──────────────┼──────┼───────┼───┤
│GDP增长不引起信用总规模变化│7.78222 │0.00829
│不拒绝│
└──────────────┴──────┴───────┴───┘
检验结果说明,信用总规模的变化与GDP的变化具有双向因果性,即信用总规模的变化会引起GDP的变化,同时,GDP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信用总规模。
同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量化考察信用总规模对GDP的影响,得到的方程是:
DGDP=0.2353005434×DAC+38.75530546
(14.64977) s.e.=64.13962 D.W.=1.796673
方程中DGDP表示某年GDP较上年增长的值,DAC表示同年信用总规模较上年的增长额。方程说明,信用总规模多增长1亿美元,将带动GDP平均多增长2353万美元。
六、信用飞速发展,经济活动与交易日益信用化
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快于GDP增长速度,表明了经济的信用化程度越来越高,说明信用活动在经济活动中迅速普及,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扩大。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市场经济信用化进程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阶段信用活动与GDP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信用活动与交易的总规模与GDP之间是稳定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的稳定关系将被打破,信用活动与交易总规模和GDP的比率会开始持续的攀升,信用得到普及,经济增长的潜力逐渐发挥出来,GDP快速增长。当信用活动与交易总规模和GDP之间的比率攀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一比率又会重新稳定,经济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时期。
美国的信用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81年。在这23年中,信用总规模与GDP之间的比率相当稳定,高低相差5%,标准差系数仅1.28%,波幅相当小。这期间,美国信用规模从1959年的13986亿美元,增长到1981年的89329亿美元,增长了75343亿美元,年均增长328亿美元。信用制度初建,通过了17项与信用相关的法律。第二阶段1982-1991年。在这10年中,信用总规模相对GDP的倍数跳跃式增长。10年增长了131262亿美元,年均增长13126亿美元,是第一阶段信用总规模年增长额的4倍。第三阶段1992-2000年。这期间,信用总规模/GDP又重新稳定,波动幅度比第一阶段还小,标准差系数为0.6%。
信用化进程结束后的9年中,信用总规模从1992年的63189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99631亿美元,年移动平均增长14806亿美元,略高于信用化进程中的年均增长的速度。在这个阶段,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以往都要高,9年时间,美国GDP从63189亿美元,增长到99631亿美元,增长了36442亿美元,年均增长4049亿美元,比信用化进程中的年均增长额还要高出近50%。
七、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
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纯的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1989年5月,在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上,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该《声明》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应该越来越广泛,其内涵也应该越来越丰富,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等与经济增长方式、物质增长相关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社会制度方面的内容,包括以物质增长为基础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秩序、文化等复杂的多元化因素。毫无疑问,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制度来综合解决。如果合理的社会制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秩序与信用制度就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构成内容之一。
从美国的经验看,长期上,经济增长与信用总规模的增长存在稳定的关系,信用增长对经济增长有正面的影响。以美国1960-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以GDP为解释变量,以信用总规模为被解释变量,说明从长期看,GDP每增长1亿,信用总规模相应增长2.68亿。从美国40年的数据看,信用活动与经济活动长期相伴发展。
美国的信用活动如此发达,信用活动促进经济增长、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长期以来重视社会制度建设,重视信用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了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是由信用立法与执法、信用管理运行惯例与约定、社会信用行为与道德规范等多个子体系共同作用,交织形成的社会机制。其主要作用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活动。健全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可以促进该国或该地区市场经济交易手段从原始支付方式向信用方式过渡和实现转变;创造和规范发展市场经济的良好的信用环境;扩大并创造市场需求,保持市场繁荣,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促进该国或地区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社会基础。
美国的信用管理体系由国家管理、行业管理、惩罚机制,教育四个子体系共同构成。
国家的信用管理主要体现在立法及相关执法机构上,负责对信用管理相关法案的提案,对法案的解释和执行的监督。政府在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政府对信用活动并不作太多干预,只是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大的征信环境。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制订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并逐步趋于完善,目前信用相关立法有16项,主要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诚实租借法、公平信用结账法、信用修复机构法等,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这些法案交织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法律环境,对规范授信,平等受信机会、保护个人隐私权、合理商帐追收等起到了直接和明确的法律约束。
信用信息管理与服务行业是由三大类企业构成的,即信用信息管理机构、专业化的信用评价机构、深层次的信用服务机构。它们以社会实体信用活动为基础,以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为主要客户,以经营并销售信用信息与信用产品、提供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信用服务为手段立于社会,成为现代信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良信用惩罚机制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让不讲信用的法人和自然人不能方便地生活在社会中。一个国家只有具有了运转正常的不良信用惩罚机制,才能说具有了完整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和信用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信用管理理论与信用管理教育的发展为现代信用活动培养人才,是现代信用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是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信用管理学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商法等学科,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交叉学科。目前,主要教育形式有三种:高等学校的常规教育;职业培训;信用管理远程教育。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虽短,但是发展速度是举世瞩目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在很多方面也流露出了与美国市场经济发展轨迹相类似的端倪。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旧体制的原因,我国过去信用活动不发达,并且缺乏信用制度,更没有信用管理体系,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拉动作用。1997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深化,信用活动开始发生了变化与转折,各类信用活动及其规模开始增长。正像我们现在感觉到的那样,人们开始重视信用,重视各种各类信用交易的数量与质量,全社会都在重视与呼吁信用。
实践告诉我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重视与呼吁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制度与管理体系。目前,我国信用活动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人们的信用意识与观念正在觉醒,社会对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高度渴望,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信用管理与立法机制,加快发展我国信用管理行业及其机构,建立不良信用惩罚机制,规范发展信用管理教育与职业培训。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让一个繁荣、富强的信用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信用体系论文; 经济论文; 信用管理专业论文; 企业信用论文; 金融论文; 信用管理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