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的逻辑结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结构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横向方面的分析
横向方面是指将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所需各要素并列起来,剖解成几个方面,逐一论之。它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所需材料。所谓材料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材料。①主观方面包括感觉、概念等。思维的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感性的材料,一类是理性的材料。感性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而审计职业判断主要依靠理性思维、理性材料。理性材料主要是指概念。审计人员经过多年的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理性材料,并逐渐将这些转化为业务技能、工作能力。②客观方面主要是指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不仅要依靠各种审计证据,而且必须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2.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所需能力。审计职业判断能力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审计职业判断习惯和业务技能。经验丰富、对审计业务驾驭能力较强的审计人员,常常直接从审计目标出发,对各种业务循环中五种目标的达标情况进行确认。即先列出五类认定:①存在或发生;②完整性;③权利和义务;④估价或分摊;⑤表达与披露。然后分别从每个认定出发,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确认这五类认定。这种不同于一般审计人员思维的审计方式将提高审计效率和报告质量。
3.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过程。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主要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及品德情况进行了解,再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以及审计收费等情况,判断是否接下此业务。评估审计风险时,应考察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要素的情况,综合评判。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及恰当性进行判断时,要考虑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
4.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动机。即独立、客观、公正。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客观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事项调查、判断和表述意见时,应当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委托单位或第三者的意见所左右;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成见、偏见行事。公正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二、纵向方面的分析
按照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思维过程,将审计职业判断纵向分为四个阶段:
1.被审计单位环境引起的感性认识阶段。该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规模。规模大的企业,机构相对较多,组织结构复杂,容易产生舞弊;②企业领导人对内部审计的态度。这关系到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活动经费的供给、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等问题;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如资产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情况等;④人员素质。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品行、实际工作能力,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上种种客观环境情况将首先被审计人员所感知,并由此形成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最初判断,此过程多是无意识和感性的。
2.提出假设和尝试性方案阶段。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首先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结合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被审计单位重要性水平是高还是低的判断,即提出假设。其次,注册会计师再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最后,注册会计师再考虑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即尝试性方案阶段。
3.寻找审计证据,信息收集阶段。在此阶段,一定要把握审计证据的三个特性:①客观性:审计证据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不能是臆断、猜测、估计、虚构的主观产物;②相关性:用作审计证据的事实证据和资料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待证实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③合法性:审计人员必须依据审计准则和有关法规规定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规定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取得合法审计证据的保证。
4.将测试结果与判断标准作比较的决策阶段。审计职业判断在此阶段上得以升华。审计人员通常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来判定审计职业判断的类型:①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等的要求;②会计报表能否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③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分类及编制方法是否与前期一致;④是否存在重要的未确定事项;⑤审计人员是否已完成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工作中是否受到阻碍和限制;⑥是否有应当调整而被审计单位未予调整的账项或会计报表项目。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要先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全面总结审计工作,而后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情况、初步结论和对于会计事项、报表项目的调整意见,提请被审计单位加以调整,再根据调整情况,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及措辞,作出最后的审计判断。
标签:审计证据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注册会计师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