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特殊性与政府投资的战略选择_买方市场论文

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特殊性与政府投资的战略选择_买方市场论文

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特殊性及政府投资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方论文,性及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国民经济逐步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状态,近两年宏观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供求格局,这是改革开放成就的体现,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如何投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已形成买方市场

我国目前的市场运行特征是基本稳定的买方市场格局,其判断依据如下:

从反映市场运行态势的最基本指标来看。我国宏观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绝对差额以及相对的差异率,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微观上我国的工商企业家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库存性质”的变化。企业库存的性质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用于评价经济运行体制性质的主要指标。他认为,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企业投入品库存量占其总库存量的比例高,或者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是由生产要素的储备资金组成,那么这个经济就是所谓的短缺经济,属于买方市场;相反,如果在一个经济中,企业的库存量主要是由产成品构成,或者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是产成品资金的占用,那么这个经济就是所谓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属于买方市场。很显然,近些年来,我国工商企业积压库存主要是产成品和商品资金。

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来看。我国大多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在卖方市场形势下,与庞大的需求相比,供给能力显得严重不足,因而企业一般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生产能力利用率很高。而目前,由于需求小于供给,在一定时期内造成部分产品供给过剩,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半数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其中照相胶卷13%,电影胶片25%,电话机51%,彩色电视机45%,家用洗衣机43%,自行车54%,内燃机44%,大中型拖拉机61%,钢材62%。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原因可能很复杂,如某种原材料国内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应该用市场需求来说明,即在既定的市场容量下生产能力大大超过需求;也不排除部分产品货不对路,不符合社会需要,在品种结构上有问题。

从供求关系上看。据国内贸易部统计,全国600多种主要商品中,1997年下半年供不应求的商品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0%;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供过于求的商品如此多,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一些资源基础工业类产品也相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例如,煤炭由于销售困难,库存过大,生产受到限制;钢铁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由于积压严重,已实行限产压库;电力供应由于用电不足,一些机组不能满发;就连过去一向工作紧张的铁路运输部门,近来也出现了运量不足的现象。

从平均利润来看。近几年,我国市场运行中频频出现了只有在买方市场格局中才有可能出现的“降价”风波。这种“降价风”主要不是因为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效益的出现,而是生产企业为了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争夺消费者和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价格战的结果。

二、我国买方市场的特殊性

目前,人们都形成了一种共识:中国已告别“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或是“买方市场”的经济。这实际上是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状况的一种误解。朱镕基总理在“两会”期间曾经指出:目前我国的经济并非“过剩”或“饱和”,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故这种“买方市场”是相对的、阶段性的。

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特点。

1.它是经济发展阶段强波影响的产物。1988~1993年的“投资需求双膨胀”的高速增长时期以及1993年以来的“投资需求双紧缩”的低速增长时期,使得近十年我国经济的阶段性波动十分明显,市场经济环境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买方市场显然是不成熟的。

2.它是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买方市场有根本的区别,说明现有的消费者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格局还不稳定,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提高较慢或没有提高,那么支撑买方市场的基础就极有可能崩溃,市场就会发生逆转甚至退化到卖方市场的阶段。

3.它是在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还相对薄弱,特别是农业等“瓶颈”产业的基础还很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明确这一点的现实意义在于清楚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有利于国民经济资源向基础产业倾斜,防止出现结构性卖方市场的不利局面。

4.它是在过渡经济的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我国的二元经济格局依旧存在,产业结构严重失衡,表现在市场上便是供求结构失衡。另外,目前我国主要以政府为主推动投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

5.它是在经济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条件下发生的。这是任何宏观决策者都期望的最佳状态。但是要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必须有较高的投资效率。我国现有的投资效率尚难长期保持这种格局。

6.它是在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完全制度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很规范的条件下发生的。这说明,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和银行体制改革,是防止宏观金融风险、维护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措施。

我国买方市场的具体表现。

1.国内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发展。自1991年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要素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平均占54.5%。其中1991年、1992年和1996年超过60%,而1997年消费的拉动作用只有34.4%,是90年代以来最低的,该年GDP的增长速度也是90年代以来最低的。因此,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

2.价格增长速度持续回落,甚至负增长。1995~1997年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分别是14.8%、6.1%、0.8%,预测1998年仅为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现负增长趋势。

3.企业竞争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市场占有额最大化。如VCD在1996年初进入市场,两年内国内市场有品牌的VCD机生产厂家发展到400家左右,许多家电企业如长虹、TCL等也加入到生产VCD机的行列。VCD机在数月内由畅销变成滞销,不少生产厂家相继大幅下调VCD机价格以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这种做法使得不少厂家盈利剧减,甚至发生亏损和破产。

4.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待于开发。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将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然而一些产品在城镇已趋于饱和,但在农村,其普及率却很低,如洗衣机、电冰箱在农村的普及率仅为10%左右。所以许多“过剩产品”只是相对的过剩。

5.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类产品重复建设严重。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为了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盲目搞基础设施建设,以致于造成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以珠海、深圳两地机场的建设为例,广州白云机场是国内三大骨干机场之一,深广珠高速公路通车后,广州到珠海、深圳的汽车行时各约一小时左右,但珠海、深圳却分别投资42亿元和40亿元,各修了一座机场。珠海三灶机场通航以来,年旅客吞吐量仅50多万人次,约相当于同期深圳黄田机场的1/8,广州白云机场的1/63,造成了严重浪费。基础工业重复建设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1994年我国产钢9260万吨,而钢铁企业却有1700多家,平均每个企业年产钢5.4万吨,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我国占世界钢铁企业数量的2/3,但产量却不及世界的1/100。

三、我国买方市场下政府投资的战略选择

1.依据产业政策,加强政府投资引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使我国经济摆脱目前市场饱和的困境,不是简单地松动银根和刺激总需求就能奏效的,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情况下,我国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完全可以产生三大效应:一是形成新的投资热点,扩大投资需求,活跃投资品市场;二是增加就业、从而扩大总需求;三是通过新产业和新产品吸引和创造新需求,从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这三者都将有利于我国经济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市场饱和的困境。所以,产业结构的加速升级是摆在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创造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买方市场阶段,供过于求是宏观经济总量供求关系的常态,由于缺乏宽松的市场空间,最终产品需求约束将使投资收益呈递减状态,进而导致投资需求明显减弱。但我们应看到我国是在人均700多美元这样一个低收入条件下过早进入“买方市场”的,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已达4000美元,发达国家更高达2.5万美元以上。因此,我国市场的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中,国内消费占50%多,投资占30%多,出口占10%以上。这个需求结构表明,经济增长主要靠国内市场和投资拉动,但出口也越来越重要。只有启动合理需求,开拓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才能为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创造条件。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和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把培育新的增长点与推进结构调整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为手段,着眼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实施重点战略,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政府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应选择一批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国有大型重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增强其自我积累和经济扩张的能力,使之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目前,政府已把海尔、长虹、华北制药等6家国有大型企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力争使其在21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家大企业之列。为此,政府应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的控股经营以及购并、参股等方式,将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改组成为大企业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对现有生产规模小、原材料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生活的基础上,实行兼并或者停产、转产、破产。为此,有必要对各地“九五”规划的产业规划进行一次统一调整。

4.弥补“市场失灵”留下的缺口。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市场并非万能,市场也有缺陷,尤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缺陷更是暴露无遗。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日益增长的较高层次需求没有相应层次产品设施与服务来满足;另一方面由现存产业结构所提供的产品、设施和服务又日趋供过于求。造成公益性行业和基础行业资源集中不足甚至短缺,必须由政府投资来弥补。政府通过投资,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大量赢利性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便更有效地创造社会财富,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那些市场盈利水平较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但社会效益很高的项目,以此来弥补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缺陷,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5.防范金融风险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经济转换中形成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融资体制没有大的改变,银行在发挥动员、分配资金作用的同时,也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自身集中。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中的亏损问题,国有经济的困难问题,以及前些年经济中的“泡沫”破碎后的沉淀问题(如大量房地产积压)等,都集中反映到了银行,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大量上升。同时,伴随着金融多元化的改革,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其中少数出现支付危机,更加上一些地方和部门非法批准设立的种种金融机构,严重扰乱金融秩序,股票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在增加。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潮,则更向政府提出了在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来自国际国内金融风险的问题。

综合上述,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政府投资,实际上是政府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应通过调控使买方市场成为一个适度、稳定、协同的市场,进而使买方市场的运行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状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标签:;  ;  ;  ;  ;  

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特殊性与政府投资的战略选择_买方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