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人们对配电自动化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当前的电力系统设备和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特别是山区配电网的设计和规划不够合理,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配电自动化比较困难。文章分析了配电网的问题和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加强配电运行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电运行管理;配电自动化;电力系统;电力设备
一、影响配电可靠性的因素
1.1常规维护和停电因素
供电部门会按照规定定期维修电气设备,无论是否出现故障都要进行维护和修理,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防止因设备老化导致电力故障。但是随着检修技术的不断增强,供电部门开始引进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检修手段进行在线或带电检修,以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非故障停电主要是因为架设线路的时候需要停电配合,设备检修和改造也需要在小范围内停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农网改造投资加大,工程改造都需要停电配合施工,导致非故障停电的次数逐渐增多,从而影响到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1.2故障修复时间
针对山区配电网多为架空线路和设备,经常会因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线路故障,进一步影响到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其主要原因有四个:(1)树木和高空坠落物导致线路毁损;(2)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将至,无法持续运作;(3)雷电、狂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导致线路故障;(4)人为破坏引发设备故障等。线路设备故障导致停电,如果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不够,就需要延长故障维修时间,因故障导致停电和维修时间的延长都会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
1.3配网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对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对变电自动化系统投入比较多,特别是山区配电网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生产环境、设备使用和技术使用都没跟进到现代配电网水平。配电网的技术已经在制度和规范上普及,由于涉及到农网面广、基础薄弱、地处偏远山区等特点,农村配电网改造未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仍旧存在网架薄弱、线路残旧、地形复杂,导致一旦发生故障时检测和维修时间过长,故障的修复时间增长,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制约配电网的可靠运行。
二、加强供电企业配电运行管理的策略
1、提高管理运行人员的素质,提高业务水平
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各配电设备的自身特点,结合”两册”的应用,完善优化运行规程,同时加强配电员工的培训工作,使所有配电运行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运行有关标准、规程规定,也就是掌握衡量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尺,如此既可指导员工正确判断设备缺陷,又可为全面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打好坚实的人员素质基础。要搞好此类工作,不仅要加强规程学习,也要注重实操演练,使员工逐步掌握设备状态检修相关技能。其次要明确的配电运行的业务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统一的工作界面划分方案,将运行职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上,认真做好设备运行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工作,包括设备基础档案、日常运行记录、设备缺陷记录、检修验收记录、设备预试记录等资料,务必做到全面、真实、详细,为开展状态检修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2、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
做好运行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落实周期为五年的长远规划,此做法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在运行线路的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以及缺陷,一定要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同时依据设备存在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分类以及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短时间内不会对线路的政策运行带来直接影响的,应将其列入年度或者季度的维修检测计划,对于在短时间内能够维持线路的正常运行,但不能确保线路运行始终处于一种安全运行状态的重大设备缺陷,检测人员应立即上报,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维修。而对于使用线路已经处于一种不安全的运行状态且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安事故故障的紧急设备缺陷,相关人员应立即消除或者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认真做好配电线路运行工作
(1)强化线路巡视工作
线路巡视包括正常巡视,事故巡视,特殊巡视,夜间、交叉和诊断性巡视,登杆塔巡视,监察巡视等。各种巡视工作在不同需要时进行。
事故之后还要组织巡视检查,找出事故地点和原因,了解当时气象条件及周围环境,并作好记录,以便事故分析。对重大事故要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措施、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对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对运行时故障频发的线段,可划分线路运行特殊区域,特殊区域一般包括污秽区、雷击区、风害区、覆冰区、鸟害区、导线和避雷线振动区及易受外力破坏区等可以有针对性地行工作、有重点地做好这些区域的线路运行管理。
(2)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事故与设备健康统计工作
运行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缺陷的管理,做好缺陷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处理意见。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类:一般缺陷,是指对近期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消除。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重大但设备在短期内仍可继续安全运行的缺陷、应在短期内消除,消除前应加强监视。紧急缺陷,是指严重程度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随后消除。运行人员发现紧急缺陷后应视现场交通和通信情况,迅速向分管领导或安全员报告。事故统计和汇编是运行经验的积累。运行单位必须按电压等级和责任分类做好历年的事故统计和分析,为修订规程、制度和反事故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设备的健康状况,应按”电力设备评级办法”和”各网、省公司供电设备评级标准”的规定进行评级。线路设备评级每年不少于一次,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和下一年度大修改进项目。原来评级要求一季一次是难以做到的。设备评级与设备缺陷分类有密切联系。只有缺陷分类严密,定级才能正确,才能指导每年大修、改进工程的进行。线路运行单位技术资料和有关规程应保持完善和准确。
4、统筹规划信息建设,统一数据信息平台
针对当前配电网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与数据平台不统一的问题,必须结合配电网络自身特点,统筹规划,建立高效、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当然,由于各地配电网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还需要参考国外相关成熟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掌握设备的更新换代信息,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对新人网设备一律采用免维护和少维护和节能型的高技术性能产品,逐步淘汰目前运行中的不符合设备状态检修要求的低技术性能设备。
5、加大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痛下决心整治”三线缠绕”隐患。”三线缠绕”整治是老大难问题,涉及面十分广泛,但整治不好有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在取得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在完成记录的基础上,必须用轻急缓重以及以点带面双结合的手段逐步开展,同时要做好与其他管线部门的沟通工作和宣传工作,让社会舆论和群众共同监督,提高整治效果。
结束语
总之,配电运行管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工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这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兴.供电企业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131,132.
[2]洪博君.供电企业配电管理系统的研究[2].科技创业家,2012(10):222.
[3]王鸿利.供电企业配电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及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4):]19.
论文作者:陈景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设备论文; 缺陷论文; 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配电网论文; 事故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