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对21世纪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世纪之交对21世纪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世纪之交的理论思考——献给21世纪的社会主义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者论文,世纪之交论文,理论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无疑是本世纪最为重大的政治主题,也是影响深远的世纪之战。经过八十余年的长期较量,资本主义在本世纪之末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这是一切社会主义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值此世纪之交,许多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些国际性的问题:垂垂老矣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显得“老当益壮”,依然具有那么强大的实力?青春年少的社会主义为什么陷入了发展的低谷?其中的主要根源和基本教训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哪里?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作出回答。

一、资本主义再度振起的奥秘

回顾资本主义潮落潮起的历史行程,透视其层层包裹的复杂形态,我们可以对资本主义的特质作如下描述:资本主义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为上层建筑,其政治制度则以维护这一经济和文化的统一结构为根本目的,由此构成了其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相互支持的和谐整体。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成功的奥秘在于:1.善于操纵物质利益的杠杆,调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投入创造财富的活动之中,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2.具有完善的市场竞争体系,能够运用统一的竞争规则,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大致均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3.善于协调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有序的权力更替和政治运作机制,保障了社会的平稳运行。正是这一切的综合作用,推动资本主义不断拓展市场,不断扩大投资,不断创造新技术,不断增值利润。从而使社会的物质财富急剧膨胀,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当代文明。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祥云瑞气”我们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需要深入地研究和借鉴,但无须顶礼膜拜,更不能邯郸学步。实际上,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创造出的不仅是巨额财富,也同时制造出贫富的两极,导致富人和平民的不平等。如果说,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在过去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内部的阶级斗争,那么,现在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演变为富国和穷国的对立,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从而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扩展为世界范围的冲突。

这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消除的痼疾,也是当今世界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如果跳出眼前的狭隘局限,放眼人类长远的发展目标,我们坚信,社会主义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必胜的选择。

二、不应忘记的辉煌

社会主义的最初蓝图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愤怒声讨和理性批判中绘就的。这个蓝图既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合理否定,又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理想的美好期盼。社会主义的实质和要义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最著名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的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废除私有制,并同传统的私有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列宁、斯大林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奠基人,他们率先在俄国把社会主义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遵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描绘,社会主义的苏联用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用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用按劳分配取代了资本剥削,用劳动者的民主取代了剥削者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以集体主义取代了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完全同资本主义模式对着干的新型制度模式。

新生的社会主义在其最初的实践中,的确显示出较之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罢工,没有对抗,没有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也没有令人痛恨的官场腐败。千百万受尽屈辱的奴隶一旦翻身成为主人,压抑千年的巨大劳动热情和创造力,就如同冲破地壳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威力无比,势不可挡。

正是在社会主义的牵引下,俄国这辆几百年来始终保持慢腾腾节奏的旧式马车迅即转动起来,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那些最具活力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望尘莫及。从20年代到30年代,它用不足20年时间实现了工业化,而这一进程在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往往需要上百年!又过20年,当斯大林逝世的时候,它已经一跃成为雄踞世界的超级强国。

从本世纪中期始,在苏联的带动和示范下,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诞生,给饱受资本主义蹂躏之苦的人类带来了一片希望的曙光。当时,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独立国家也纷纷效仿,扛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许多进步人士都一致看好社会主义的前景,认为社会主义的浩荡东风必将吹散资本主义的乌烟瘴气,并最终把它送入坟墓。

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严重分裂,极大地消耗了整体实力,也足以遏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势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在朝鲜战场失利,后又长期陷入印度支那的战争泥潭。不可一世的美国人终于被自己点燃的战火烧得焦头烂额。与此同时,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的殖民地盘急剧收缩,其在全球的控制力也下降到了历史的低点。

但就是在这种乐观的形势下,人们过低地估计了资本主义的自调和再生能力。经验老道的资本主义却在经受多次战争重创和无数次经济危机中成熟起来。它们及时调整了内外政策,革新了统治方式,并在悄无声息中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巧妙地淡化了阶级分野和矛盾,使其重新获得生机,创造了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神话。

三、长鸣不息的警钟

与此相反,苏联迅速崛起后,执政的共产党没有随着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深刻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尤其是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民主与法治精神的政治体制等,其内部的种种弊端开始出现。最要命的就是党内特权阶层的逐步形成和官僚主义的日益弥漫。

执政党是社会主义列车的发动机。一旦执政党内部发生故障,形成沉沉暮气,社会主义的朝气和优势就不复存在,其运转的效率也势必急剧下降。这是比缺乏市场机制、法律机制更为可怕的病态。

不幸的是,面对这个关键的问题,列宁和斯大林的后继者们麻木不仁。他们放弃了共产党的宗旨,忽视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忽视了主人对公仆的监管和控制,对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的各种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任凭党政干部日益脱离群众,任凭党群关系日益疏远甚至恶化。当党内的经济蛀虫成群滋生,政治投机分子大量繁衍,而忠诚正直的党员干部遍遭排挤时,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民群众也就自然而然地将共产党视为异己的力量。在这种情势下,苏共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安泰脱离了母亲大地一样,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述理论的分析和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一致。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在反复的拉锯战中重新占据上风,加强了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攻势。社会主义各国内部的矛盾也日趋激化起来。在内外交困中,给苏共最致命一击的,正是那帮早已混入党内的各级领导机关的投机分子。他们或者撕下社会主义“改革派”的伪装,亮出叛卖者的真面目或者本来就是当差混饭吃的乌合之众,没有丝毫的战斗力。于是整个党组织就象害了软骨病一样,在毫无反抗中交出了政权。而此时的广大群众也已失去对党组织的最后一点信任。整个社会几乎在一片宁静中接受了苏共垮台、遭禁和解散的结局。更有甚者,在波兰,则是工人阶级的团结工会亲手推倒了执政的共产党。在东欧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无一例外地行使了否决权,工人阶级政党丢弃了执政权。

曾经给全人类带来福音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走过了轰轰烈烈的七十年路程、创造了无数次骄人的业绩后,终于半途夭折。

令许多人困惑不解的是,拥有上千万党员的苏共为什么那么不堪一击?更实质的问题是,此时的共产党还是当初那个率领工人勇敢起义、一举拿下冬宫的布尔什维克吗?还是那个创造过星期六义务劳动、心甘情愿分文不取的共产党吗?究竟是共产党脱离了人民,还是人民背叛了共产党?历史自会作出公正的裁决。

当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这些铁的事实、血的教训不应成为过眼云烟,它应当永远铭刻在我们共产党人的记忆中,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长鸣不息警钟!

四、中国社会主义的启示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开创者,他具有超人的哲学思维和战略远见。始终高度警惕党和国家安危,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还在苏联如日中天时,毛泽东就看出了苏联问题的要害,并预见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性结局。因此,他对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执政的数十年时间里,各种整党整风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而且声势一场比一场猛烈。

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强行抑制了官僚主义的滋生和泛滥,各级公仆不得不在群众的监督下摆正位置,谨言慎行。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的社会成本巨大,导致社会运行的无序。另一方面“运动群众”也会强化个人的权威,有悖于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治精神。政治运动副作用的日益暴露和扩大,终于使它走向了反面,造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悲剧。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二代领导人。他设计了与毛泽东有所不同的治国方略。最根本的就是把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点放在发展经济上。邓小平认为这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可靠保证。按照这种治国方略,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人民群众深受其惠,国家实力大为增强。但一些深层的社会矛盾也日渐积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1、怎样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嫁接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2、怎样在商潮滚滚的冲击下,保持共产党队伍的纯洁?3、怎样在内蛀与外蚀的双重夹击中,守住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对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是无法回避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成功的领袖。他们不仅把一个稳固的国家政权交给了后人,而且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成果。特别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的民族骨气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建设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以静制动、沉着应变的外交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永久性财富。

五、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环顾苏东那片社会主义的故土,反观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特风景,我们由衷地感到,中华民族是幸运的。正是经过毛、邓两代人的同一条大道上的相继开拓,特别是他们在不同侧重面上的艰难探索,为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创造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足够的教益和启示。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到今天,客观上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使新一代人能够站在前辈的双肩,以更高的境界认识社会主义,以更精确的尺度把握它的规律,从而更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

我们正驻足世纪之交,我们举目前瞻时,中国人的目光里透露的并不都是豪情和自信,也夹杂诸多不得其解的茫然。当前,我们面临大量的繁重任务,但最紧迫的是使人们摆脱历史性的迷茫,认准前进的座标。只有这样,我们迈向新世纪的方位才能更加明确,我们前进的脚步才能更加踏实。为此,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以宽广博大的胸襟,继往开来的豪壮,兼收并蓄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伟人的思维成果,并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实践中加以综合、提炼、丰富和发展。这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立足于这样的制高点,中国社会主义就能够在新的世纪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共产党人就可以大展身手,在解决新矛盾中创造新的业绩,熔铸新的理论。当然,这个新的理论不应是脱离前人成果的标新立异,也不应是照搬前人结论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坚持继承基础上的综合创新,是更加完善丰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值得欣喜的是,近十年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已经推进了这一历史性的伟大进程,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例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若干重大关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开展“三讲”教育、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基本理论。可以预期,随着这一进程的继续深入,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并最终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这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也是所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心所在。我们坚信,即将到来的21世纪,并不仅仅属于资本主义,也同样属于社会主义,属于继往开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12亿中国人民!

标签:;  ;  ;  ;  ;  ;  ;  ;  ;  

世纪之交对21世纪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思考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