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_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_国际经济论文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当代论文,经济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国际经济协调”一词常见于西方经济学家的文章与著述之中。有人否认国际经济协调的实际意义,多数人则认为,国际经济协调是缓和矛盾,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具有时代的特征。尽管人们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国际经济协调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确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不同于以前的某些变化,是战后,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世界经济运行状态产生极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成因、机制及前景等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

国际经济协调这一术语,与我们常说的“国际经济联合”、“国际经济合作”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等概念不同。“国际经济联合”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一是指为了维护和攫取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第三者,二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而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国际经济合作”包含了国际经济联合的意义而比国际经济联合更具体,它具有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形式与组织,如经磋商达成某种协议,系统的经济信息情况交流,对在某些经济领域活动的国际共同监督等等均属此列。“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一体化组织的成员遵守和执行共同约定的统一政策和规章制度。但不论程度高低的一体化,在当前阶段都有一定的限界,它只能在个别领域或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实现。国际经济协调的含义则着重是指由各国政府出面,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协议或建立组织,采取一致的或互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对世界经济运行的过程进行联合干预,从而缓解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保障世界经济运行的比较正常的秩序并促进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增长。概言之,国际经济协调就是国家对国际经济进行调节,并且主要是进行政策协调。它具有两个层次,一是为经济联合目的确立一个基本标准;二是在此基础上,为实现联合目标而规定各国配合行动应采取的政策。据此,各国需相应调整或修改自己原有的政策以符合总的协调目标。

二、国际经济协调形成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现代科技和国际水平分工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生产的国民再生产过程发展为国际再生产过程。从而要求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生产和经营;要求有关国家协调他们之间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这种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又是建立在民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因而又阻碍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再生产过程国际化和民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国际共同利益和民族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便出现了以国家出面组织的国际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组织机构(譬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相应于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可能的国际条件下建立、形成的。具体说,它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原因的推动发展起来的。

1.国际经济关联度的提高。本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各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及经济生活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首先是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普遍提高。目前世界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1/3以上。国际贸易特别是在部门间和部门内部进行的生产资料相互贸易的发展,反映了各国生产活动相互依赖的深化。其次是国际资金流动规模的扩大。它既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大规模的相互投资上,又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积极地引进外资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起来,呈现出金融国际化的趋势,各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及外汇交易日益活跃。此外,国际人员流动、技术贸易、信息交流等对各国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各国对外经济关系这种日趋广泛、深入的发展,大大地加强了它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这时,一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在改善国内条件和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需要改善外部条件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双重任务。当然,外部条件的改善,既不能听任国际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也不能单靠本国单独的政策加以干预,而是需要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配合和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国际资源,从而要求有关国家在政策上的相互协调。

2.经济均衡发展的对外依赖性的强化。在封闭经济下,由于经济的外部联系较弱,实现经济均衡的任务仅限于内部均衡。而在目前开放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经济的均衡发展既包括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也包括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收支的平衡)。一国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外部均衡对实现总体经济均衡的意义就越重要。然而,任何国家要创造一种外部均衡的经济,不仅取决于本国单方面的经济调节,同时还取决于他国经济发展状况和调节政策的相互配合。因此,当代世界经济和一国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关国家采取具体和相关的措施从事国际协调。

3.开放经济运行受到外部利益的制约。各国实行开放政策从总体上看能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但这一切并不能够自发地实现,因为在存在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一国外部利益的实现,要受到别国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入别国市场的限制(市场准入)。一国实行对外开放、扩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可能程度受到他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制约,而目前所有国家都实行某些限制措施,如限制进口、限制对外资本及金融交易、实行外汇管制、限制移民等等。二是政府支持的竞争。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各方的利益常常是对立的,如不加以协调,很容易引起它们之间日趋激烈的恶性竞争。上述这两种制约主要受非市场因素即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要透过这两种制约,使各国外部利益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更主要的就是靠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4.政策调节的外部干扰。在封闭经济下,由于没有外部经济的干扰,政府的政策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调控能力较强。但是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外部经济的介入,一国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的影响力将明显削弱。这时,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降低其效能。所以,开放经济国家从加强政策效果出发,同样提出了进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在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除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各国政府单独制定经济政策的自主调节以外,还存在着在国际协商基础上由若干国家政府进行联合调节的国际经济协调。由于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需要国际调节机制予以校正和弥补,各国的自主调节政策也需要国际调节机制加以协调。因此,国际经济协调在保障世界经济和一国经济正常进行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运作

国际经济活动主要是由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交流等组成的,这些经济活动又主要是通过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来实现的。因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运作便表现为对商品的国际运动,货币的国际运动和资本的国际运动进行协调,具体体现为国际贸易协调机制、国际金融协调机制和国际投资协调机制等的运作。

1.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运作。国际贸易协调机制运作的对象是各国的贸易政策。协调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贸易障碍、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以扩大国际贸易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协调机制中,除各国间广泛展开的多种形式的局部协调外,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GATT)是关于减低贸易壁垒,商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共同准则,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国际多边协定又是推行这一协定的组织机构。总协定缔约国的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90%以上,总协定事实上协调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贸易活动。总协定贸易协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协调关税政策。在国际协调的基础上,确定和修改有关国家相互进口关税的税率,达到调整相互贸易关系和贸易状况的目的。关税协调首先使各国关税的形成方式发生变化,导致自主关税外协定关税的产生,使各国关税从单一税率结构向多栏税率发展;关税协调使各国税率水平降低,其中,较低的协定税率在关税中比重增大是总体税率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总协定通过不断组织减税谈判使各国关税水平进一步下降。部协定迄今已完成了8次减税谈判,结果使发达国家的关税税率从战后的35%降到现在的4%,发展中国家平均税率降到13%~15%。(2)协调非关税措施。其根本任务是拆除国际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总协定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从第六轮肯尼迪回合开始涉及非关税贸易限制,并达成了第一个关于非关税措施的协议——反倾销协议;总协定在第七轮东京回合开始大规模组织拆除非关税壁垒的谈判,并取得显著成果,达成9项关于非关税壁垒的协议,包括修订了《反倾销守则》;第八轮乌拉圭回合又达成在10年内拆除非关税壁垒的协议。(3)调整各国贸易关系。总协定是国际贸易纠纷与争端的重要调解者,自成立以来,已解决了100多起缔约方之间的贸易纠纷。(4)扩展协议领域。主要反映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上。乌拉圭回合判定了15个议题,谈判范围明显扩大,特别是首次将农产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纳入了总协定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必要指出,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这样,管理世界贸易长达近半个世纪的GATT将在至少一年的过渡期之后,为WTO所取代。

2.国际金融协调机制的运作。国际金融协调机制运作的对象是各国的金融政策。在现实经济中,一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实施汇率调节,都直接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因此,对国际收支和汇率进行国际协调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对各国金融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货币体系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有关协调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宗旨是,通过设立常设机构,便利各国开展国际货币问题的商讨与协作,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汇率,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的外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外汇贬值;协助会员国建立经济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向会员国提供贷款,帮助其调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缩短会员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时间并减轻其程度。其具体协调活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实施汇率监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多边监督,它主要是分析主要工业国家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的相互作用,并估价这些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多边监督以IMF执行董事会和理事会临时委员会每半年一度的《世界经济展望》为依据,主要监督有关国家对国内和对外调整的中期方法。另一种是个别监督,主要是检查会员国的汇率政策,要求会员国迅速将本国汇率安排通知IMF。不过,由于会员国不愿交出国内政策的自主权,IMF的汇率监督活动还缺乏实际效果。(2)开展磋商与协调。IMF通过磋商履行监督会员国汇率政策的责任,了解会员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措施,迅速处理会员国的贷款申请。原则上,除IMF召开的会议外,IMF还应每年同各会员国进行一次磋商。

(3)提供短期信货。IMF在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时,可以卖给外汇的方式,向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一方面,帮助会员国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另一方面,通过贷款附加条件,要求会员国采取一定的经济调整政策,使会员国的国际收支能在价格合理、汇率稳定、经济增长持久、实行多边自由支付体系的状态下,在中期内恢复到一个可以支持的地位。IMF办理的贷款主要有普通贷款、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缓冲库存贷款、补充贷款、扩大资金贷款、经济结构调整贷款和追加结构调整贷款等七种。(4)重新安排国际债务。IMF在国际债务重新安排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官方和私人债务安排提供技术、资金和心理支持;通过贷款计划促使债务国进行经济调整;参与债务重议谈判,谈判以IMF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债务国债务形势等的文件为基础,评估债务国的偿债能力,并且债权者通常会接受IMF提供的咨询,确定债务重议的条件;监督债务重新安排协定的实施,包括经常向债权者提供有关信息,对不按协定提供“非自愿贷款”的债权银行施加压力或实施纪律,对不执行稳定或调整计划的债务国实行惩罚,等等。

3.国际投资协调机制的运作。国际投资协调机制运作的对象是各国的投资政策。协调各国投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排除投资障碍,减少投资摩擦,调整资金流向和投资利益分配。由于国际投资活动主体以企业为主,所以国际协调的重点是私人投资。目前在这一领域还缺乏核心的国际协调组织。

国际投资的协调主要有五点:(1)政府投资和经济援助政策的国际协调。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对各国政策的援助政策进行指导性国际协调,二是通过建立多边国际金融机构,集中管理政府援助资金和贯彻统一援助政策;三是进行政府间的联合投资,目前在发展中国家间开展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2)投资管理政策的国际协调。包括:一是限制投资竞争,如发达国家实行的出口信贷君子协定;二是平衡竞争条件,这方面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三是对跨国银行进行国际监督和管理,如《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母国与东道国对跨国银行共同承担监督责任,双方并就此进行相互合作;四是制定国际投资行为规范,目前主要工作是制定跨国公司的行为准则,作为统一管理的依据。(3)外资政策的国际协调。由于在接受外国投资方面,各国经济政策及管理体制存在极大差异,由此造成了各国间外资政策的摩擦和投资障碍,需要通过国际投资条约和协定即国际法规范,协调相互间的私人投资关系,加强对海外投资和外国投资的保护,维护健康的投资环境。战后各国签订了300多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投资项目和内容、政治风险、代位权和投资争议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这类协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投资双边协调的主要形式。(4)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国际协调。由于存在国际重复课税、国际偷漏税、国际避税和国际税收歧视等问题,战后国际税收合作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各国间的税收合作,主要是通过国际税收协定进行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双边协定。除了双边协定,国际税收的多边合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主要形式是:缔结多边税收协定,如北欧公约;在经济一体化组织范围内进行税收合作,如欧共体的税收协调;非区域性多边合作,如四国集团的税收合作。另外,国际税收合作在减轻跨国投资经营的税负,促进国际投资及其他国际交易活动的发展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5)国际债务调整。主要采取债务重新安排(债务重议)的形式,即:一国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时,同债权人重新协商,通过修改原订贷款协议,借新债还旧债,或减免部分债务,对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以保证债权国收回贷款和利息。

另外,除了上述三大协调机制的运作,现实中还存在一个国内调节政策和国际调节政策的协调问题。由于各国的相互依赖关系在加深和强化,各国国内的政策和调节措施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具有了国际调节的性质,可称之为隐形的国际调节。尤其表现在各国政府为发展本国经济而拓展对外经济关系时所采取的国内调节政策和措施,包括对出口采取出口信贷、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对本国的跨国公司提供税收优惠等。这些调整政策和措施是民族国家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又直接影响到国际范围内的政策。这说明,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加强的形势下,国内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具有相互传导、相互示范的效应。这就要求国内调节政策和国际调节政策要相互配合,避免冲突,创造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运行的正常的经济秩序。

四、国际经济协调简评及前景展望

从理论上讲,当代国际经济协调可使各国的政策目标趋于一致或互相接近,预先防止发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发展;可使各国的经济行为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实现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西方有些经济学家曾用计量模式对国际经济协调的这种功效进行过数量分析,说明各国均能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从实践来看,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上的作用是打了折扣的,但其成效还是明显可见的。比如,通过对生产领域的调节,促进了国际分工、国际专业化生产、国际技术合作和国际投资的拓展,推动了生产结构的国际调整;通过对流通领域的调节,缓和了贸易失衡,促进了国家之间贸易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失衡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此起彼伏。为此各国加强了协调。近几年来,世界贸易失衡现象虽未消除,但已有所缓和。通过对货币金融领域的调节,缓解了利率战和汇率战。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互相配合,有所侧重地实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其结果是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衰退。

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虽有一定的作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首先,从总体上看,当代国际经济协调还没有完全铲除国际经济旧秩序,因而协调的利害承担与分配不均。一般讲,发达国家获利较多,承担的责任较少;发展中国家获利较少,而承担的责任较多。这就使国际经济协调非常困难,即使是达成的协议,在日后的执行中也常因此而失效。其次,进行国际经济协调需付出很大代价,它包括直接的财力耗费,也包括间接的各种无形耗费。由于现实中协调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致使预计中受益少或将承担损失的国家必然对国际经济协调持消极态度。还有,在资本主义世界范围以内,国际经济协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因为各个发达国家都是代表本国垄断利益的,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国际经济协调的根本局限性所在。

当然,国际协调是国际间各国对于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选择,产生于客观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只要世界上各国经济联系和依赖依然存在与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就必然存在和发展。由于国际经济协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将主要是少数资本主义大国主宰局面,垄断资本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国际经济协调固有的局限性和遇到的困难也将继续存在,甚至会扩大与加剧,这就决定了国际经济协调的进展不会是很快、也不会是很顺利的。国际经济协调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本主义矛盾的起伏变化,而呈现有时加强有时减弱的特征。当前及可能预见到的未来时期内,国际经济协调开展得较充分和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将是货币金融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的一体化已达到几乎全球的范围,资金流动规模之大,信息和行情变化之快,汇率、利率等的剧烈波动不但会引起全球性的动荡与危机,而且随时都会影响世界的商品贸易市场。而近年来在这个领域里,计算机和电子通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其他一些技术、业务的革新与进步,以及金融市场本身结构的变化等,都为进行国际协调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相比之下,国际经济协调进展较为缓慢和困难较多的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是国家的一定的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单独的民族国家利益。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要求很大程度地调整或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和让渡民族国家的利益。

标签:;  ;  ;  ;  ;  ;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_国际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