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气象局,山东 莱芜 271100)
摘要:本文针对2016年1月22~25日莱芜市寒潮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是由乌拉尔山高压脊不断发展,脊前冷空气促使横槽南压转竖,引导冷空气不断向南扩散形成的;850hPa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剧烈下降的主要原因;较强的气压梯度和冷平流是形成大风的主要原因;数值产品对此次寒潮过程预报较为准确,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寒潮 横槽转竖 冷平流
引言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能导致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早晨晚秋作物受冻。因此,做好寒潮天气预报,服务于国防、经济生产部门以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对一次寒潮天气的诊断分析,找出强降温、大风等的成因,以期提高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
1.天气实况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6年1月22~25日莱芜出现寒潮天气。22日白天全市普降中雪,降雪量2.4毫米,积雪深度2厘米;23日出现大风天气,本站极大风速12.7米/秒(6级),区域站极大风速17.6米/秒(8级);23~25日,莱芜连续3天出现低温天气,市区48小时降温幅度达13.2℃,24日最低气温市区-17.8℃,为近三十年同期第二极值, 区域站房干最低气温达到-22.5℃。强降温导致部分乡镇大蒜、小麦等农作物受灾严重。
2.技术分析
2.1天气形势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寒潮70%~80%属于倒Ω流型,而乌拉尔山高压脊是预报寒潮和强冷空气的关键系统。由图1可知,20日08时500hPa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附近有暖性高压脊存在,极涡位于贝加尔湖附近,20时贝湖到新疆北部一带有横槽生成。21日08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发展,脊前东北气流明显加强,20时乌拉尔山附近有极地高压生成,脊前偏北气流加强,引导冷空气不断堆积。22日08时高压脊后有小槽生成,20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伸,极涡南压,横槽后部出现暖平流,前部出现冷平流,横槽逐渐转竖与冷空气合并后向南加深,寒潮爆发。
地面图上,20日20时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部,随着冷空气补充南下,冷高压持续加强,冷空气不断积聚,为寒潮爆发提供了条件。
2.2强降温成因分析
850hPa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剧烈降温的主要原因。22日20时,850hPa锋区梯度大,有-32度的冷中心生成,等高线与等温线相垂直,说明冷平流非常强盛;随着横槽转竖,冷空气爆发南下,23日早晨开始我市出现剧烈降温。
2.3大风成因分析
地面冷高压势力强,气压梯度大,是形成偏北大风的主要原因。21 日20时850hPa内蒙到河套一带有强锋区生成,并逐渐向东移动,22日08时锋区到达河北-山东一带。850hPa锋区后部的风场与温度场相垂直,风速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强冷空气在低空偏北急流的作用下,使地面气压梯度迅速加大,形成偏北大风。
2.4降雪成因分析
22日08时,700hPa和850hPa均有低槽过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我市出现降雪。
4.小结
①此次寒潮过程,乌拉尔山高压脊不断发展,脊前冷空气促使横槽南压转竖,引导冷空气不断向南扩散,造成了此次寒潮过程;
②850hPa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主要原因;
③较强的气压梯度和冷平流是形成大风主要原因;
4数值产品对此次寒潮过程预报较为准确,有很好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10
第一作者简介:郑燕(1978-),女,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
论文作者:郑燕 张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寒潮论文; 平流论文; 乌拉论文; 冷空气论文; 高压论文; 天气论文; 莱芜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