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向更深处漫朔论文_舒洲 游建

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 618000

摘 要:思维导图是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通过文字、线条、颜色,把不同级别主题的关系,通过线条连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地展示知识构架的内容,建立记忆链接。利用它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效性强,阅读质量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 阅读量大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将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充实精神,提高境界。叶圣陶也早就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文章作为辅佐”,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态,老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课外阅读,那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如何让老师的指导更有效?就需要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我在一年里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思维导图这个好的载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优化语文阅读过程,促进学生高效地提升阅读效果,逐步形成乐学善思的思维品质,受用一生。下面我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实例,具体谈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象的思维导图,为整本书阅读激趣

我发现许多学生觉得名著生涩难懂,阅读的兴趣不高,读完整本书很容易遗忘,摘抄又觉得费事。而思维导图以形象直观、有个性的表达,把阅读过程中单调乏味的文字变成有趣的图形,诱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

1.导读课——思维导图助力。如:在上《三国演义》导读课时,由于内容里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事件与人物不能清楚的对应,如何激发兴趣,让学生读完有收获,对书中情节与人物豁然开朗。在上课时,我先理清三国人物关系图,让学生明了三国是哪三国,主要人物是谁,这样图文并茂地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再选取学生喜欢的一个人物,如诸葛亮,简单介绍人物基本情况、典型事迹、人物品质等给学生一一呈现,学生茅塞顿开,产生了对书中人物的强烈好奇心,争先恐后选择要画的人物关系图,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

2.好书分享——思维导图有吸引力。每期的好书分享会,不是以读书手抄报的形式出现,课题组的老师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推荐,再以学生的点赞数作为这本书的心动指数,根据心动指数确定共读书目。这样既让阅读的书“留痕”,又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又选择出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为学生的阅读导航,真可谓一举多得。

当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时,神采奕奕地向大家介绍,创意的图形,鲜艳的色彩,灵动的线条,规范的关键字,撞击着学生们的每一个细胞,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样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二、精炼的思维导图,指引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读一本书就要越读越薄,把书读懂、读透,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学生读完一本书,几分钟就能讲清故事的内容,就是把书读懂了。学生把书读薄的过程,就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将多余的信息删除,必须在认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要点,将内容高度浓缩。我运用思维导图的提炼性思维,获取重要的信息,通过关键词和连线将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快,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当学生看完这些内容后,一张全书的思维导图就明晰可见了。

为整本书把脉。思维导图能梳理信息、整体内容,又可以引发思维,增强记忆。在整本书交流时,关键是整体,我们要始终有整体的观念。

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为整本书阅读提质

在整本书阅读时,老师过多地讲解,大包大揽,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浅尝辄止。我们课题组老师做了这样的尝试,在阅读《俗世奇人》时,在导读课上,借助故事题目“奇人”二字,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期待,为接下来的阅读打下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要求学生边读边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读所感进行交流,学生从图形的设计、重点的提炼、线条符号的创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有个性化的私人订制阅读思维导图。

一张张看似简单的思维导图,包含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梳理、整合、概括、表达、设计、编排等等一系列活动,把一本书读薄,读成一张图,真正体现了深层次阅读,体现了阅读的思维系统化。

论文作者:舒洲 游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教学向更深处漫朔论文_舒洲 游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