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主要建设模式,伴随着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进程,更多的人们选择集中的高层建设。但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损失。根据地震侧算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抗震设计的相关因素,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设置抗震等级标准。本文将针对抗震设计的整体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依据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分析抗震设计的相关应用,从抗震设计中获取符合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抗震设计;高层建筑;应用
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地壳运动不同,面对地壳运动的频繁程度和影响因素,需要对当地的地震水平进行评估,准确的判断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分析抗震设计思路,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获取符合高程建筑设计的有效应用办法,降低经济损失,减少房屋的倒塌损毁问题。
1 高层建筑房屋结构设计的抗震重要价值
1.1 保证居住的安全价值
高层建筑房屋建筑中,需要以安全的居住为第一要务,重视建筑物抗震设计理念的思路。依据地震防护设计的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居住需求,对房屋进行建筑等级的评估,确定房屋抗震的整体效果。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建筑的抗震水平,保证居住的安全效果。
1.2 城市规划的发展
高层房屋建筑需要满足城市规范建设要求,注重建筑整体结构的布局。根据城市规划的比例关系,分析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加强建筑抗震设计的评估,对使用年限、抗震等级、抗震水平等进行评估。按照建筑城市规划图纸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多元化的布局分配,降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和破坏。
1.3 营造优质的社会发展氛围
现代建筑施工中需要以有效的社会发展进步为依据,重视人们居住的价值意义。依据房屋抗震设计思路,积极拓展和谐建筑构造标准要求。面对地震发生,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问题,降低人们的心理阴影,加强社会整体氛围的构建。依据抗震设计思路,不断提升房屋建筑整体寿命的使用水平,从宏观和微光;两个较低,不断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步伐。
2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应用分析
2.1 建筑房屋结构的分配布局
依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规划,对相关构件的位置和设计标准进行分析1.准确地判断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分析可能对建筑整体抗争性能降低的内容。依据抗争性能水平要求,加强综合质量和刚度水平的测定,尽可能的防止建筑房屋结构重心的偏离。依据构件标准的凹凸面,确定其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鞭鞘效应。在抗震设计布局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规定的设计标准,调整设计布局规范,确保小震建筑不坏,中级地震可以修复,大型地震不倒塌的标准。面对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的需求量增加,需要调整不同地势环境下的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建立完善的单元分配标准。依据建筑抗震缝的设计调配,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效性。
2.2 建筑砌体刚度结构水平的增加
依据建筑砌体的整体稳定心水平和刚度水平,准确的调整砌体的整体结构,确定抗震效果。依据建筑整体工程情况,调配构件的使用标准。明确抗震砌体空间的刚度和稳定性,尽可能的避免房屋出现滑移的问题。选配合理的抗震构件,充分利用工程建筑,通过浇筑操作对建筑的抗震性能水平进行评估,逐步增强建筑抗震整体的稳定性。依据墙体内的钢筋构件和柱体标准,逐步提升砌体空间内的刚度效果。
2.3 建筑层高的调配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层数和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居住需求的前提下,做好抗震建筑房屋层数的设计,确定层高。楼层数越高,越容易发生倒塌问题,对人们的财产安全损失量越大。为了合理的调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建筑抗震水平的调控,调整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标准,对建筑相关领域的层高和层数标准进行限定,确保建筑开发的利益,保护建筑的安全,提高居住的合理性,实现建筑的最大抗震和最大建设使用需求。
2.4 横向墙和纵向墙的分配
建筑的横向墙和纵向墙在施工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地震的抗争作用力进行防护。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的横向和纵向都会受到硬性破坏,一旦破坏就会出现倒塌的现象。根据墙体的承载水平,准确的分析爱地震抗震等级,分析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依据建筑物的纵向和横向结构情况,逐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对墙体实施合理的贯通布局操作,调整建筑的布局范围。处理横向墙、纵向墙的结构设置,确保墙体钢筋配置数量合理稳定。
2.5 墙体施工面积和砂浆质量强度的调配
高层建筑施工中多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二层以上的作用力较小,二层以下的作用力较大。第一层的最用力最大,因承受力作用水平不均匀,一旦发生地震,如果不采取措施抗震,就会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根据抗震承载力水平,需要合理的调整墙体的承载力面积水平,调整承载力标准有效性。依据建筑抗震设计的实际情况,逐步改变建筑墙体的面积,砂浆强度等,确保建筑墙体的面积符合抗震要求,砂浆强度调配稳固,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承载一定量的地震波动。
2.6 地震圈梁和结构柱的设计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中,圈梁是通过墙体内外的整体链接,确保建筑整体效果合理的操作过程。圈梁设计中,依据建筑抗震能力水平,逐步提高抗震作用效果。依据圈梁的各个组成标准进行统一,充分发挥抗震构件各个内容思路。对地震发生的平次和强度进行评估。当地震发生时,通过高潮呢搞建筑的圈梁可以有效的抑制板体的分散,有效的控制建筑物结构的瓦解,防止倒塌问题发生。圈梁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墙体的抗震剪力效果,有效的抑制墙体的开裂问题发生。依据墙体的开裂情况,调整裂缝的延展水平,避免地震出现下沉、裂缝变化等,调整房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处理圈梁操作过程。
2.7 地震抗震防护测定专业技术人才的搭配
高层建筑抗震防护设计分析过程中,需要依据高层建筑抗震防护的需求等级进行分配,依据抗震标准,对专业人员实施有效的配合,对地震抗震防护水平进行评估,搭配专业的技术人才,调整地震抗震设计防护思路,结合抗震操作标准要求,对技术操作模式,技术操作标准实施有效的抗震实施效果建设。明确地震抗震操作的人才管理培训模式,做好日常地震防控培训,面对地震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实施专项培训,提高其对于高层建筑抗震防护设计的技术水平,确保抗震设计的合理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中,需要依据抗震设计的相关思路,调整建筑抗震等级水平。依据抗震设计理念,实施有效的高层建筑设计应用,重视自然灾害的操作处理,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抗震设计实施操作方案。对于严重的自然灾害,需要调配合理的抗震性能水平,加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操作标准建设要求。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需要对建筑的安全稳定水平进行分析,逐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坏水平。依据抗震设计的整体操作过程,合理的选配施工地点和施工标准要求,依据建筑结构的抗震体系水平,调整抗震放线参数,从多角度设计思路入手,以合理的、科学的操作模式,逐步加强对不同地区的地址灾害抗争操作。按照设计的结构合理性操作,尽可能的满足建筑设计的操作需求,逐步推进我国建筑高层抗震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月.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8):83.
[2] 丁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简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0):31~32.
[3] 冉舵兵.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6):117.
论文作者:杨勇,曹申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建筑论文; 水平论文; 标准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墙体论文; 圈梁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