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肖雅怡
(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决定着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文章基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逐步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工作,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细致的要求。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防范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提升公务服务效率。因此,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虽然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内控意识薄弱、资产管理滞后、预算控制弱化等问题。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对管理人员起到监督及管控作用,防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保证单位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实施,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通过梳理整体经济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的运行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识别在决策执行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确保各环节执行的科学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其财务信息在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之外,还应将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由社会公众进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随着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力度加大,各行政事业单位也更为重视其内部控制问题。然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致使其风险控制意识较弱,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由于受长期以来陈旧思维和认识的影响,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认识,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等同于财务制度,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考虑边界条件:在锚固段起始端P(z)|z=0=P,锚固段尾端P(z)|z=Lb=0,结合式(2)可得张拉载荷为P时,锚杆锚固段任何位置的轴力大小P(z)为
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简单引用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制度,未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切合内部控制需求,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或未进行精细化设置,内部控制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流程简单,内部控制效果差强人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时误将内部控制职能机构置于财务部门或纪检部门之下,导致内部控制活动具有局限性,难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
2.3 内部审计监督缺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首先需要强化单位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的责任意识,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筹单位内部各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严肃处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并强化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序进行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进行保障,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行政事业单位需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流程,落实分岗设权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定期汇报制度,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设置,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有效处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稳定发展。
2.4 专业人才缺乏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需要具备熟练操作相关工作软件的能力。目前内部控制人员多由财务人员兼任,且普遍存在老龄化现象,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易忽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水平人才的缺乏导致内部控制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内部控制工作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应当在全面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基础环境变化对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为具体业务执行提供详细的工作指引。明确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工作考核,并实行轮岗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和外部信息反馈机制,以实现内部工作安排及业务信息及时上传下达,便于进行内外部信息沟通,实现业务流程透明化、结果公开化。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3.1 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已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然而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未能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导致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进行制约。内部审计机构配置的内审人员多为兼职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必备的专业审计知识技能不足,职责定位模糊。此外,以审计部门为主的监督机构工作重点多放在财务收支上,较少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检查,不能发挥监督机制应有的作用。
3.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基于SharpDevelop框架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吴绿川,杨 键,杨映新(3-23)
3.3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取如1.3.3各干燥层的样品(约5 g),分为3份,利用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进行水分含量的测定,以湿基水分百分含量或干基水分含量表示。
3.4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团队建设对于内部控制体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职的审查、稽核人员,并针对各岗位工作进行持续性的专业培训,实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此外,还需完善人才储备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意识,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5 提高信息化水平
社会发展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当中,为其内部控制实施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推进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日常工作流程,更好地实施全面风险控制,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差错的产生,进而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4 结 语
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充分认识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采用内部控制信息化模式,打造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This is an interesting study that looks at IL-1β as a potential inflammatory cytokine stimulus for tumour formation in pNETs. While chronic in flammation is known to contribute to carcinogenesis, in the pancreas, this is peculiar to PDAC where association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is not uncommon.
参考文献:
[1]李珊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析[J].会计师,2017 (11) .
[2]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 (2).
[3]许亚湖,王婷.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J].财会通讯,2015 (16).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9.106
[作者简介] 肖雅怡(1993—),女,江西吉安人,现供职于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曾参与“广东省重点行业分析报告”“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多项省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