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翚达庆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所谓的岩溶地质,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溶蚀,并受到水的冲蚀、潜蚀等机械作用的影响,岩溶地质会对工程安全稳定造成影响。本文谨就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阐述岩溶发育区的地质情况,进而分别从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

前言:我国地域辽阔,在我国南方,岩溶地质十分广泛,在岩溶地质的作用影响下,会形成多种暗河、溶洞等空洞类型,而这些空洞的存在,会导致岩土完整性受到破坏,削弱岩土强度,导致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地面形变及地面破裂现象,严重危害地面交通路面、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岩溶发育区地质情况

岩溶发育区存在大量空洞,而这些空洞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建筑物、构筑物或地面交通路面出现坍陷问题,导致经济损失,造成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而在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地质勘察工作,做好地基处理,以减少岩溶地质及其所形成空洞对于地面建筑物或构筑物安全稳定造成的影响。以广东北部地区的岩溶地质情况为例,在粤北地区,岩溶地质分布广泛,且均为片状或带状可溶性碳酸盐岩,主要的岩溶地质分布区域,沿小北江流域成带状分布,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对这些区域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时,应当充分明确其具体情况与真实地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图 1 粤北岩溶发育区分布情况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可采用钻探及物探等方式加以实现,了解地下岩溶洞穴、地下水的分布及发育情况,掌握洞穴具体规模及其延伸方向,合理评估地下场地岩溶洞穴情况及其发展阶段,从而为地基处理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对地面工程施工作业提供指导,有效规避岩溶地质发育区域。工程施工中,应当充分根据岩溶发育区的具体情况,如果难以对比岩溶发育区,则应当采取合理处理措施,有效处理岩溶地基,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岩溶地基的勘察

2.1岩溶地基的勘察内容

对于岩溶地基的勘察工作,应当以保障其勘察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为重要目标,明确勘察方向与勘察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岩溶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岩溶地质勘察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在对岩溶地基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出于充分保障勘察结果质量、提高勘察工作效率的需要,应当首先明确勘察工作的目的与要求,进而以勘察工作目标为导向,更好地处理岩溶地基勘察与地基处理工作。目前,对于岩溶地基情况的有效勘察,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与勘察方式,其技术类型包括地质测绘、物探及钻探等工艺[1]。在具体的岩溶地质勘察作业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现有的勘察目标,掌握多种勘察方式,结合岩溶地质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及具体方法,完成岩溶地质勘察,并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岩溶地质进行测绘勘察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岩溶形态、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等各项数据的勘察工作,保证勘察结果与勘察内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尤其要结合岩溶地质的具体情况,分析岩溶空洞的具体成因,提出合理的岩溶空洞填充方法及分布规律,明确不同岩溶空洞、不同岩洞形态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组合关系。

2.2勘察方法与技术要点

采用钻探工艺对岩溶地基进行勘察时,应当合理布设勘察点,确保勘察点分布目标的合理性,保证岩溶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岩溶地质发育成熟,地下水活动频繁、地面坍塌等问题时,应当把控钻探点的具体深度。岩溶空洞应当从溶洞中穿越,合理采用钻探穿越,或者将岩溶空洞的深度控制在3~5m之间,保证岩土工程的重要级别的合理性,并对岩溶地基书本度加以适当拓展。

岩溶地基勘察的过程中,采用物探勘察方式,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及重力勘探等方式,在具体勘察时,出于提高勘察效果的考量,可基于不同勘察方法进行应用分析,确定理想化的物探方法。比如,岩溶地基勘察过程中,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物探,其地质雷达的天然发射率在80~120MHz的区间范围内,控制其雷达发射率的穿透范围达到5~9m,保证勘探工艺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并保证岩溶地质溶洞及石灰岩等结构的准确识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对于地基要求较高,因而应当强化对于岩溶地基实际情况的合理测试,采用压水及抽水等工艺进行岩溶地基测试与实验,明确可溶性单层的单位吸水量及渗透性。出于对地面坍陷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的考量,以便于充分明确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具体关联,并进行水位、水质等各项内容的系统观察。

3.岩溶地基的处理

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之前,应当对地基进行评定,明确地基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稳定性方面的具体要求,并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处理。实际上,地基的稳定性会影响岩溶洞隙,在完成岩溶地基勘察之后,应当明确地基处理的实际需求,明确地基处理位置、深度及具体规模,综合分析岩面的稳定性,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

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水文地质情况,结合岩土覆盖地质、岩土厚度及岩土稳定性等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方面:其一,钻孔灌浆法,首先进行钻孔施工,进而向孔眼进行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灌注,并对基地孔隙进行深埋处理;其二,孔口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基底下潜部位的岩溶洞穴的处理,应当对洞穴中的软填充物进行挖除,并在洞穴中添加碎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其三,上部结构法,这种工艺的应用,可以有效调整柱距及基础尺寸,以充分保障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岩溶地基工程为隐蔽工程,在工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但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则有可能导致工程损失,因而应当强化岩溶地基的有效处理[2]。

结语:岩溶地质中存在大量的软弱土层、溶洞、溶槽、溶蚀裂隙等空洞现象,而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等地面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中,对于岩溶地质的处理,会导致工程施工时间的延长,为此应当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对工程岩溶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与分析,做好前期地基处理工作,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凡莉.关于岩溶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231-232.

[2]张成学.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2):230-232.

论文作者:翚达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分析论文_翚达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