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与信息高速公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特网论文,信息高速公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因特网的起源
因特网又叫互联网,或国际互联网,或计算机互联网。去年我国规定标准名字叫因特网。
1、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英文缩写为ARPA)成立于50年代末期,原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借以寻求高科技支持下的军备优势
基于冷战的需要,ARPA急于解决战争状态下,特别是核战争打击下,即使大量通信线路遭到破坏时,指挥官仍能够发出命令,指挥作战。1962年ARPA聘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利克里特(J.C.R.Licklider)任信息处理技术局(IPTO)首任局长,开始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研究。
经过数年努力,1969年底实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所四台不同的计算机联网,这就是ARPANET的雏形。
2、科学家手中进一步发展
1971年ARPANET已有10多个站点(即计算机系统),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计算机网际互联受到大批科学家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了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1978年被美国防部确定为标准。
1983年ARPANET各站点通讯协议统一采用TCP/IC,被很多人认为这是全球因特网诞生的标志(我从198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开始了早期因特网的开发与应用)。
这一期间又有一些规模小的类似网络出现,例如纽约城市大学建成的BITNET,法国的MINITEL,威斯康辛大学的THEORYNET,欧洲的科学和研究网EARN。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筹建科研网NSFNET。
3、面向全社会
1989年最早的因特网服务商CompServe出现,因特网开始面向社会,面向商业。1994年中科院正式接入因特网称CSTNET。1995年邮电部接入因特网,称中国网Chinanet,原国家教委接入因特网称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1996年电子部接入因特网。称中国金桥网ChinaGBN。形成了中国的四个接入网。1996年中国开始商业试运行因特网。1996年底北京已有30余家因特网供应商(中西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国内大多数专家,企业及用户都集中在北京。1997年开始向全国发展,现已遍布全国。
因特网的发展
因特网发展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全社会对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视。由于因特网的众多优势,它越来越被重视而发展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
1、美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计划)
1993年9月美国政府制订并公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
2、各国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推出NII计划之后,各国相继推出类似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国际电信联盟大会上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次年七国集团召开“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推动GII计划。
信息基础结构或称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呢?
(1)是大批设备,包括卫星、光纤、DVD、计算机、打印机等。
(2)是大量信息,包括电视节目、科学或商业数据库、录音带、图书馆里的资料、图书等。
(3)是各种应用系统和软件,是人与信息的软介面,帮助人得到想要的信息。
(4)是网络标准和传输协议,这些标准和协议保证信息网络之间的互联、兼容、安全、可靠。
(5)是人、是制造上述四项内容的所有人。
3、各国政府的推动与因特网的发展
由于很多国家认为“虽然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并不是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在我们遇到最紧迫的经济和社会挑战的时候,它能做出重要贡献。”因而各国都纷纷增加投入。因特网迅速发展,从70年代的数台计算机互联到80年代的数万主机互联,到90年代中期的数百万主机互联,数千万的用户。
因特网是什么
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与我们今天因特网的功能十分接近,也就是这里要说的:因特网是什么。
1、因特网是通讯手段
因特网上的信函通讯方式可以在一两分钟之内发数千封信(例如会议通知、节日贺卡)到世界各地。速度极快,当时就知道是否发到了该收到的人。只是不知道这个人看没看这封信。也可以极方便地阅读、处理、回复大批来信。比如我现在兼任PAB成员,每天要阅读、处理、表态数十封信,其中也有一些业务信、私人信。大概花十来分钟就办好了。
我们可以用因特网发传真,打电话,发留言。传真、电话留言也可以发到因特网上来(国内这项业务还没有开放)。因特网上也能打可视电话及开电视电话会议。
因特网是时间和空间的消灭者,我们无论在世界各地(借助于便携电脑和移动电话或当地的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看到,接到,并且回复发给我们的信函、电话等。
因特网通讯价格便宜。一封5元钱的国际信只需5分钱。
2、因特网是新闻媒体
因特网在发达地区已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大新闻机构(包括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都已在因特网上发布新闻。很多报纸、电视台除了全文刊出刊播的新闻外,还利用因特网近于无限的空间,大量增加新闻及相关背景资料。例如北京青年报在国内最早、最详实地介绍了登陆火星的情况。就是我们协助利用因特网从美国国家字航局即时报告中获得的。不管是花边新闻,还是奥林匹克比赛,人们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后从因特网上方便地看到结果。其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获取之方便是报纸、广播、电视所无法比的。不需要等到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了,也不需要看你不感兴趣的内容。你随时都可以方便地查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因特网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新闻,变为双向、交互式的信息。它将很快发展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及新闻媒体。
3、因特网是学习工作场所
勿须考虑地理、距离、财力或残疾,大批的人都可以享用最好的学校、教师和课程。不仅仅在大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庞大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资源随处可得。现在,在国内一个小城市的老百姓家里,只要他有计算机和电话(当然还要有一点钱了)就能留学并且获得完全一样的毕业证书。
你不必去四中或北大,大量人都可以得到四中或北大的教师的个别辅导。这从技术上已成现实,在发达国家已成事实。
你可以通过因特网与办公室联系,完成工作,而不必乘坐汽车到单位。小制造商可以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采购它需要的零件,推销它的产品。纯因特网的企业也发展迅速。由两个人创办的网上信息服务公司年营业额数亿美元,获利数千万美元。
另有一个开始于几个人的网上旅游服务公司,它给旅游、出行者提供定房服务。比如你要来北京,他提供多种档次的饭店,包括北京饭店等,并告你是否有空房,代你定好。他收你100美元一天,而可以给饭店50美元一天,以服务贸易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这是“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的一种体现。
4、因特网是生活娱乐天地
因特网现已进入家庭,而且以其技术优势,迅速扩张。在发达地区,人们已经可以在舒适的家中选看最新的或最老的电影,玩各种电视游戏,或存钱或购物。在美国有多于一半的图书,老百姓是从因特网上购买的。例如我现在购书或购买一些科研用品,基本上是用因特网来购买的。非常方便,国外图书出版一周左右就能到我的办公桌上。
因特网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越来越快地普及并推出新成果。因特网近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向高速发展,以便集文字、声音、图像、互动多媒体的快速传输于一体。已建成了因特网2(Internet2)即已基本达到初步目的,正在设计建造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在进一步提高速度的同时,将彻底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通高速因特网。发展趋势之二是向内容丰富发展,将进一步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以及各级政府、电子化的企业等。使得我们的绝大多数工作,包括招商引资,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减少交通及污染。发展趋势之三是向超媒体和虚拟现实发展。现英国已建成超媒体和虚拟现实网。
(本文系周晋峰博士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提要。周晋峰系中西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政协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标签:互联网论文;